研究對社交媒體帖子進行大規模檢查 以衡量大流行如何影響公眾情緒

COVID-19大流行病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到沮喪,士氣低落,壓力很大。但是有沒有辦法衡量它到底讓每個人感覺有多糟糕?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領導的新研究試圖做到這一點,通過對大約100個國家的數億條社交媒體帖子進行大規模檢查。這項研究分析了社交媒體中使用的語言術語,發現在2020年年初大流行開始后,公眾的積極情緒明顯下降–隨後逐步停止,恢復到大流行前的狀態。

Pandemic-Mood-777x518.jpg

為了正確看待這種下降,請考慮同類分析發現的大流行前的一個事實。通常情況下,人們在周末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最樂觀的情緒,而在周一表達最消極的情緒。在世界範圍內,大流行病的發生引起了負面情緒的轉變,是傳統周末和周一差距的4.7倍。因此,對於全球的社交媒體用戶來說,大流行病早期的幾個月就像一個非常、非常糟糕的星期一。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詳述該研究結果的新論文的合著者鄭思齊說:“這裡的啟示是,大流行本身造成了巨大的情緒損失,是在正常一周內觀察到的情緒變化的四到五倍。”

這篇題為“COVID-19大流行期間表達情感變化的全球證據”的論文於2022年3月17日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上。

41562_2022_1312_Fig1_HTML.png

研究作者還包括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副教授王江浩;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規劃系(DUSP)和可持續城市化實驗室(SUL)的博士生范宜春;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中心和SUL的博士后Juan Palacios;DUSP和SUL的研究員柴宇辰;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與政策項目(TPP)的研究生Nicolas Guetta-Jeanrenaud;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人類與機器中心的高級研究科學家Nick Obradovich;以及鄭思齊,她是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與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Samuel Tak Lee Champion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房地產中心和SUL的教員主任。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檢查了來自約100個國家的Twitter的6.54億個位置識別的社交媒體帖子。這些帖子出現在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之間,這是全球大流行的早期階段。

研究人員使用自然語言處理軟件來評估社交媒體的內容,並檢查了大流行時期的帖子的語言與歷史規範的關係。在之前研究了污染、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對公眾情緒的影響后,他們發現大流行病產生的情緒變化比那些其他情況更大。

“對大流行的反應也是對極端溫度反應變化的三到四倍,”研究人員觀察到。“大流行的衝擊甚至比一個地區出現颶風的日子還要大。”

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和哥倫比亞的情緒跌幅最大。在這些方面,受大流行病影響最小的國家是巴林、博茨瓦納、希臘、阿曼和突尼斯。

41562_2022_1312_Fig2_HTML.png

該研究還揭示了關於臨時封鎖政策的一個可能令人驚訝的事實–即封鎖似乎對公眾情緒沒有什麼影響。

“你不能指望封鎖對每個國家都有同樣的影響,而且反應的分佈也相當廣泛,”研究人員說。“但我們發現反應實際上主要集中在一個非常小的(對封鎖的)積極反應。……這絕對不是可能預期的對人們產生的壓倒性的負面影響。”

至於為什麼人們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鄭思齊說:“一方面,封鎖政策可能使人們感到安全,而不是那麼害怕。另一方面,在封鎖狀態下,當你不能進行社會活動時,這是另一種情緒壓力。封鎖政策的影響也許有兩個方向。”

由於許多因素可能同時影響封鎖期間的公眾情緒,研究人員將封鎖期間各國的情緒與那些同時沒有頒布相同政策的具有類似特徵的國家進行了比較。

學者們還評估了2020年年初的情緒恢復模式,發現一些國家花了長達29天的時間來消除他們所經歷的情緒下降的一半;18%的國家沒有恢復到大流行前的情緒水平。

這篇新論文是鄭思齊的可持續城市化實驗室的全球情緒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研究通過社交媒體表達的公眾情緒,而不是公眾意見的調查。

“傳統的方法是使用調查來衡量幸福感或快樂,”鄭思齊說。“但調查的樣本量較小,頻率較低。這是對人們情緒的實時測量。”

(0)
上一篇 2022-03-21 09:13
下一篇 2022-03-21 10: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