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質量物體的量子行為:新研究稱引力波鏡實驗可演化至量子實體

想要探索重力下宏觀(macroscopic)或重體(heavy bodies)運動量子物理實驗,需要用到可免受任何噪聲影響的環境、以及相當高效的傳感系統。理想情況下,這套系統可包含一個高反射鏡,並由單色光感測其運動,後者在光電檢測時具有極高的量子效率。若光和鏡面運動的量子不確定性受到相互影響,就意味着量子光機械實驗的實現,最終讓我們觀察到光與運動自動度之間的糾纏。

大質量物體的量子行為:新研究稱引力波鏡實驗可演化至量子實體

用於觀測引力波的激光干涉儀示意圖

在近日出版的《AVS Quantum Science》期刊中,來自德國漢堡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不僅回顧了奠定量子技術歷史範例的引力波探測器研究,還檢驗了有關量子物理學和引力之間聯繫的基礎研究。

SCI Tech Daily 指出:

引力波天文學觀測,需要用到靈敏度前所未有的實驗裝置,來測量音頻頻帶及以下頻率的微小時空振蕩。

如上圖所示,若光輻射壓力的量子不確定性是作用在鏡子上的主要能量來源,那鏡子就會與反射光束產生一個共同的量子物體。

在這種情況下,干涉儀的靈敏度,就處於測量由引力波引起的鏡位變動的最佳狀態。

研究團隊檢查了最近的引力波實驗,表明其能夠保護住大型物體 —— 比如反射 200 kW 激光的 40公斤石英玻璃鏡 —— 使其免受熱和震動等強烈的環境影響,從而使它們能夠作為一個量子物體演化。

大質量物體的量子行為:新研究稱引力波鏡實驗可演化至量子實體

論文作者 Roman Schnabel 表示:

鏡與光之間只能單方面感知,實驗環境基本上不適用於同時反映兩者。但它們的聯合演化,還是能夠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

與環境的脫鉤,是所有量子技術的核心(包括量子計算機)。在此基礎上,我們可達成原本不可能實現的測量靈敏度目標。

研究人員們回顧了諾貝爾獎得主 Roger Penrose 在探索大質量物體的量子行為方面的工作,可知其試圖更好地理解量子物理學和引力之間的聯繫 —— 目前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Penrose 設想了一個實驗,特點是光會通過輻射壓力耦合到機械設備上。雖然物理學界仍未解決這些相當基礎的問題,但反射激光的大型裝置,其高屏蔽耦合正受益於持續改進的傳感技術。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可能會進一步探索將引力波探測器與環境影響脫鉤。而將量子設備與任何環境熱能交換脫鉤,也是量子測量設備和量子計算機領域都亟盼的一項進步。

(0)
上一篇 2022-03-16 16:29
下一篇 2022-03-16 1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