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滑,都怪票價貴嗎?

數據顯示,2022年春節檔(1月31日-2月6日)票房已超60.3億元。相比於2021年春節檔的78.4億元票房,差距是相當明顯的。整個檔期同比減少了4200多萬觀影人次,也明顯落後於2018年和2019年同期。曾經繁榮的春節檔,開始出現了一部分“空洞”。一個聲量很大的吐槽是票價太高,其中大年初一平均票價達56.1元,創下了歷史高點。

[評論]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滑,都怪票價貴嗎?[評論]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滑,都怪票價貴嗎?

《狙擊手》宣布從2月7日起下調結算價格,這是春節檔第一部率先對“高票價”作出反應的電影。在2月3日,就有爆料稱全國院線群收到建議:迅速調整,科學定價,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才能讓行業獲得最大利益。但事實證明,春節檔相關方面,還是將高票價堅持到了最後一刻。《狙擊手》的降價也被認為是檔期結束后,正常的票價恢復了。

高票價的背後,是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利益、上百家相關公司以及廣大從業者的生存問題。作為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之一,電影業在過去兩年過得很不容易,電影人的窘困也一度成為社會話題,不少人表示影院正常開門后一定會去買票支持。但矛盾也產生了:觀眾眼中的高票價,在壓力山大的電影行業看來,仍不足以幫助整個產業走出困境;而如果保持較低票價,一些公司的生存很可能雪上加霜。

電影業與觀眾的較勁,真的是因為票價貴嗎?或者說,高票價真的是今年春節檔的最大問題嗎?也未必。

[評論]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下滑,都怪票價貴嗎?

從2016年開始,春節檔票價就一路攀升,以每年5—10元的漲價幅度,考驗着觀眾的錢包。對此,觀眾雖頗有微詞,但觀影熱情始終未被真正地衝擊。去年疫情下的春節檔票房爆發,就很能說明問題。

今年觀眾說“看不起電影”,有兩種可能,一種的確是錢包變癟,要壓縮娛樂開支;另一種是換個說法,不願為春節檔電影埋更大的單。

來自網聯清算平台的說法,似乎也在為第二個可能性提供佐證,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前五天,網聯平台共處理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62.36億筆,金額4.2萬億元,同比增長5.30%和11.58%。也就是說,大眾在今年春節期間,整體消費和漲幅都不低。那為何在電影消費上,偏偏不增反降?

這就不得不回歸到核心問題上。今年春節檔電影在質量方面“中等偏上”,一位電影從業者這四個字的評價,或是春節檔總票房與觀影人次雙雙下滑的真相。

“中等偏上”是褒義的評價,放在其它檔期或平常,能得到這個評價的電影,就不難獲得較理想的票房。但這四個字放到春節檔,就顯得有些批評的意思了。春節檔的觀眾貌似寬容,其實是另一種要求嚴苛,既要電影符合“合家歡”的節日氛圍,又要有故事、有內涵,無論在娛樂還是情感層面,都能帶來滿滿的收穫感。用這一標準來對標今年春節檔的電影,確實會發覺,整體質量差點意思。

電影在營銷層面的好,體現在打分平台與社交媒體上的好,以及觀眾“覺得好”,都只是電影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真正的好,是觀眾的口口相傳,是買票觀看,是用腳投票——誰也阻攔不住地走進影院,觀賞並享受電影。如果只是為了打發節日時間,或者說為了滿足社交需求,那麼看電影早已經不是重要選擇,更不是唯一選擇。

電影業應該意識並重視這一點,不滿足於用“中等偏上”的作品來供應春節檔,而要在此基礎上,用真正的佳作、有潛力成為經典的電影,來充實春節檔,讓這一檔期真正寫入觀眾的娛樂記憶與文化記憶。如此,春節檔電影才能保持不竭的活力。

澎湃特約評論員 韓浩月

(0)
上一篇 2022-02-07 14:48
下一篇 2022-02-07 14: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