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價179元,春節檔電影看不起了?

2022年春節檔正式打響。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2月2日01時13分,2022春節檔新片(含預售)總票房已突破20億。八部新片中已經有五部首日票房預售上億。《長津湖之水門橋》(以下簡稱:《水門橋》)首日票房達到6.68億,打破過去三年春節檔劇情片累計票房記錄。

《四海》《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票房超過2億,而此前被看好的《奇迹·笨小孩》掉隊到第四,首日票房不足2億。

與此同時,“暴漲”的票價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

據貓眼專業版統計,2022年大年初一,全國平均票價高達58.7元,比2021年40.3元的全年平均票價,增長了45.6%。根據淘票票APP上的記錄,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影院,單場IMAX 2D廳黃金檔票價甚至達到了179元,在中部地級市影院,場均也不低於50元。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春節檔票價,是自2018年春節檔以來漲幅最大的一次。

北京長楹天街IMAX影城電影票價   來源 / 淘票票APP截圖
北京長楹天街IMAX影城電影票價   來源 / 淘票票APP截圖

票價上漲背後,有客觀因素。近幾年消費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電影票價上漲;另一方面,多位院線經理均表示,近年片方給到電影院的發行價也有小幅上漲。

同時,受供需關係影響,節假日的觀眾大幅增長,春節檔又是看電影高峰時期,影院為了生存,開始集中漲價回血。而《水門橋》空降春節檔,更是直接帶動整個大盤票價上漲。

票價持續上漲,值得注意的是,觀眾在高票價的壓力下,與影院鬥智斗勇,在盤算着“如何省錢看電影”,這給電影票代購們帶來賺錢機會,他們正潛伏在各大電影愛好者群里,企圖趁春節檔大賺一筆。

春節檔票價花式“暴漲”,觀眾也終於按捺不住了。

影院漲價花樣多

此前在《89元一張,我被電影票價勸退》一文里,深燃就提到,影院漲價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據拓普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的電影票均價分別為34.4元、35.3元、37.1元、36.99元、40.3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6%、2.6%、5%、-0.32%、9.5%,除2020年影院受疫情停工等其他因素影響,票價略微回落,整體增幅在擴大。

到了今年春節檔,漲價繼續。為了漲價,影院還花式出新招,開始從粗放到精細化運營。

深燃發現,同一場次的電影不同座位,票價有1元-7元的差價。有差價的場次會更集中在晚上6點到8點的黃金場。以北京博納大郊亭IMAX旗艦店為例,在預售中,周邊的普通座次是95.7元,中間位置是100.7元,差價為5元。

同一場次不同位置差價   來源 / 淘票票APP
同一場次不同位置差價   來源 / 淘票票APP

這不算是新現象,影院里好位置定價偏高,早幾年就有影城在嘗試,浙江安吉縣幸福藍海影城陶經理對深燃提到,他原來在市中心的影院已經開始同場次差價運營,到了新門店,老闆也會要求這樣操作。今年,在大檔期,這一現象已經變得較為常見。

同時,部分影院會通過“鎖坐”來提升票價。據一位影院經理透露,有些影院會先把中間的黃金座位在預售時先鎖住,等到正式上映時才解開,目的就是收割臨時買票的觀眾。比如,預售票價四十多元的電影,把中間黃金座鎖住,等到合適的時機能溢價一倍賣出。不過,多位院線經理提到,今年電影票整體已經比平時漲了一倍,再提價空間其實也有限。

為了能以更好的價格賣出更多票,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影院對預售放票也相當謹慎。

不少電影院只敢把預售多開兩天,即在電影開場前兩天才在售票平台上掛出相應售賣場次。

一個原因是,目前電影口碑還未完全釋放。從初一的排片來看,據貓眼專業版統計,《水門橋》排片佔據市場27%的份額,票房佔比達到43.4%,是能撐起行業期待的市場份額。儘管它有《長津湖》的鋪墊,但這類片子優勢更在於口碑,“預售或者預定開太早了,如果出現電影口碑崩盤,不能及時調整排片,也會造成虧損。”一位影院經理說。

不過陶經理也表示,《水門橋》相比《長津湖》加入了更多戰鬥場景,很多觀眾看得很感動。“口碑大概率不會崩掉。”他表示。

北京的一位影院經理提到,即使開了預售,也只會開白天場,晚上黃金檔先不開,等更多地吸引來臨時訂票的觀眾,能把價格抬更高。

數據來源 / 燈塔專業版數據   數據截止時間 / 2月1號晚19點 製圖 / 深燃
數據來源 / 燈塔專業版數據   數據截止時間 / 2月1號晚19點 製圖 / 深燃

同時,影院之間的競爭,也導致院線經理們不敢把預售開太早。一位院線經理表示,今年會更關注同地段的影院價格,再根據對手的定價調整,有打價格戰的趨勢。陶經理就提到,今年的票價跟以往不一樣,以往是預售賣的很便宜,後面到節假日越來越貴,今年是開始賣的很貴,再根據市場情況逐步降價。預計大年初三之後,票價還會再降一些。

他說,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策略,是因為《水門橋》這類時長長、預期高且有國名度的大片帶動了整個大盤,影院對觀眾觀影人次的預期增加,也一併帶動其他電影票上漲。

“我們能多收一點,盡量多收一點。”陶經理甚至提到,在這樣普遍上漲的大環境下,如果有單個影院不提價,可能還會被認為是惡性競爭。

觀眾選擇“代購”

影院提價,有觀眾覺得自己被“割了韭菜”。

電影票價上漲,已經變成部分觀眾在春節吐槽的必備話題。有的觀眾,在買了“高價票”之後,僅在社交網上吐槽,有的甚至直接選擇不看。

每年都會在春節看電影的北京影迷劉爽,在看了今年春節電影預售後,猶豫再三,花了250元定了兩張《水門橋》。她感慨,沒想到票價這麼貴,喜歡刷電影的她,其他電影只能看口碑,再決定買不買。

相比劉爽這類資深影迷買票看電影越來越謹慎,住在小縣城的金金決定今年全家都不去電影院了。她說,沒想到平時30多元一張的電影票,春節能漲到78元一張,全家五口人看一場電影就要花350元。“我不是看不起,是覺得沒必要。”她補充。

票價太高勸退觀眾。陶經理提到,因春節檔預售不佳,開始對早場進行降價,黃金場63.8元的價格降到了57.8元。而為了和同地段的影院競爭,目前他管理的影城已經下降到38元。

來源 / 《奇迹·笨小孩》
來源 / 《奇迹·笨小孩》

有一些觀眾,則開始找“代購”省錢。

周破是一位資深影迷,他在春節檔開預售時,就找了一張原價140元的IMAX場次去代購群詢價。他對深燃提到,平時40多元能拿下的電影票,即便是找代購,今年春節最低也要90元。今年春節檔的代購價,他還是覺得價格虛高,最後,放棄春節檔,不打算看電影了。

深燃觀察,在豆瓣、淘寶、微信群都存在“打折票價”,並打出“春節檔座位緊張,提前約定”、“6折起,需要單聊”、“全國各地電影票代購,每張便宜5-50元”等口號吸引消費者。這類電影打折票大多是中間商專門充值影院會員,一次充上兩千元左右,獲得會員折扣價,來賺取差價。

而用戶要購買代購票也很簡單,只需要將貓眼、淘票票等購票平台的電影場次、座位信息發給代購,對方就會出具掃票二維碼。雙方集中在微信、淘寶等地交易。

電影票代購小王對深燃說,萬達、金逸、大地、盧米埃等各家影院的打折票他都有。近兩年有越來越多的人來詢價。不過他也提到,今年春節檔因為票價上漲,打折票也提高了單價。單價上百的場次,他的售價在80-90元,能省二三十,但比平時的打折票也溢價了30元左右。因為春節需求大,他估算今年春節7天假,至少可以賺三千元。

有市場就有買賣,問題是,當普通觀眾去電影院看電影都需要“尋低價”、“找黃牛”時,這衍生的一系列灰色產業鏈,對於影視行業,恐怕並不是好信號。

漲價還能持續多久?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漲價背後,的確有影院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

一個是影院需要面對越來越不可控的變化。疫情使觀眾觀影行程變得不確定。一位院線經理反饋,他發現現在觀眾觀影習慣已經被疫情影響,“本來買了票,明天因為疫情來不了,就得退票了。”

陶經理表示,疫情的反覆,也讓影院長期保持有20%的座位鎖座不售賣,一個場次坐滿已經不可能。而具體到影院來說,影片的類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部分觀眾能接受票價上漲,比如, 從時長來看,《水門橋》長達三小時,排一場《水門橋》可以排近兩場《奇迹·笨小孩》。這時電影票價相對更高,也較為合理。

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位三線城市的影院經理對深燃說,影院的硬成本支出,決定了他們需要一直保持高壓狀態,而頭部爆款影片往往會集中在節假日上映。以往正常排片,不會出現特別空的檔期,但這在2021年快成了常態。

來源 / 《四海》
來源 / 《四海》

這造成的影響是,影院往往更急功近利地想要抓住熱門檔期。陶經理表示,在淡季,他所在的影城有8個廳,一天看電影的人連50個人都不到,而到了春節,有上千人次,在這樣的高需求漲幅下,在已知賺錢的情況下,肯定想賺更多一點。“以後萬一不行,就不得不停業了,現在能多賺一點,以後還能多撐一點時間”。

陶經理表示,“現在一切都變得不可控,電影院是怕了。”而提升票價是影院作為產業末端僅能掌控的地方。

一位博納的院線經理也表示,“但凡有兩個檔期沒有賺錢,電影院基本上就虧損。”在他看來,現在疫情不穩定,一個熱門檔期至少要能夠收回全年成本的三分之一,影院才有希望存活。

提價是影院解決生存焦慮的唯一辦法。為了能匹配上相應的高票價,影院也把眼光放到了服務上。一位影院經理介紹,部分影院會在原有的座椅上加上坐墊或者換成按摩椅,有的從大廳開始幫觀眾取票,幫擦眼鏡、擦鞋等。不過,陶經理表示,觀眾不一定喜歡這類附帶服務,“他們選擇看電影,最主要還是取決於觀影內容。”

票房越來越高企,眼下,有些觀眾已經不買賬了。

從燈塔專業版數據來看,截止到2月1日,《水門橋》場均人次最高,有75人,八部新片平均場均人次為37人。對比2021年,《唐人街探案3》的首日場均人次達到108人,七部新片平均場均人次為52人。今年的場均人次不算理想。一位院線經理說,初一是觀眾觀影熱情極高的一天,基本代表了春節檔的人次水平。這背後疫情是重要原因之一,也或與過高票價有關。

對於春節檔高票價,一位院線經理就表示提價過高導致預售不理想而後悔。他管理的八個影廳有五千多個座位,但初一的上座率才25%,也就是僅1000多人買票。“降價還是降晚了,早點降下來上座率可能會好點。”他說。

此前在《89元一張,我被電影票價勸退》里,深燃提到,為了在節假日搏得高票房,影片扎堆,票價上漲,這給觀眾帶來的影響是,有興趣去電影院看的電影,也主要集中在節假日,這個時期往往會彈性漲價,價格甚至是平時的一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這一系列漲價,讓看電影不再是一種衝動型消費,而是需要“出行規劃,謹慎選擇”的娛樂方式,如果碰上體驗不好,還會造成消費者“心理不平衡”。讓影院更難有機會將普通觀眾轉化為習慣在影院消費的影迷,對行業發展並非有利。

“從往年預售情況來看,大年初三以前,不管上映什麼電影,上座率基本都是滿的。在這種情況下,初三之前會保持高票定價。”陶經理說,初三之後,陸續會把包括《水門橋》在內的電影票價降下來,整體會比前三天便宜5-10塊錢。

也有影院經理表示,等過了高峰期,電影票會降下來,觀眾可以再等等。只是,在一片高票價的爭議聲里,觀眾還能輕鬆被拉回來嗎?

(0)
上一篇 2022-02-02 11:14
下一篇 2022-02-02 11: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