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評印錢鼓勵生育言論:可行 每年兩萬億不夠

1月10日,“澤平宏觀”發表《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一文稱,應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多印兩萬億元,用10年時間可多生5000萬孩子,解決中國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這項建議引起了熱議。包括經濟學家王小魯在內的一些學者提出了一些質疑。我們認為雖然鼓勵生育的力度和具體方式有待細化,但是總的來說能夠用GDP的2%來鼓勵生育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且在當前的人口和經濟形勢下是可行和很有必要的。我們具體來回應一下以下的這些典型的質疑。

梁建章評印錢鼓勵生育言論:可行 每年兩萬億不夠

梁建章等育媧人口研究學者

質疑一:印錢鼓勵生育是否有必要

王小魯是一位嚴謹的經濟學家,我們也贊成他的一些觀點,例如,王小魯認為:“人口的發展和經濟發展一樣,都需要遵循其自身規律,保持長期穩定發展。”那麼,一個國家的人口怎樣才能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呢?就是要使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左右。但中國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經有整整30年,2020年的生育率更是比陷入嚴重少子化的日本更低。在這種情況下,出台鼓勵生育政策以提升生育率就是完全有必要的。

不過,王小魯對人口問題的認識還是存在一些偏差,例如他說:“過去限制生育,多生了就拚命罰款;今天希望大家多生育,又大把花錢刺激;這樣的政策是缺乏長遠眼光的。”

我們認為,“過去限制生育,多生了就拚命罰款”這種政策本來就是錯誤的,全世界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了中國大陸以外,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實行過“多生了就拚命罰款”的政策;而現在許多低生育率國家都實行鼓勵生育政策,也就是“希望大家多生育,大把花錢刺激”。王小魯把“多生了就拚命罰款”這種錯誤的政策與“希望大家多生育,大把花錢刺激”這種正確的政策並列起來,是不合適的。

根據上個月發布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1版》,中國2021年的生育率很有可能已經降到了1.1,處於世界最低之一,中國在房價和教育的方面的養育成本相對於收入也是世界最高的,所以必須向法國瑞典等國家學習,推出大力度鼓勵生育的政策,來降低養育成本。如果不能提升現在的超低生育率,中國人口將迅速少子化和老齡化,對創新力和綜合國力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按此趨勢,到2050年減少到12.64億,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到6.85億,佔世界比例將從現在的18%降至6.5%,而新出生人口只有世界新出生人口的2.56%。屆時,中國就不再是一個人口大國了。按此趨勢,華夏民族幾千年積累的人口優勢,將在100年內喪失殆盡。要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薪火相傳,就必須大力鼓勵生育。

質疑二:印錢鼓勵生育是否會引起通貨膨脹?

那麼,每年多印兩萬億來鼓勵生育,會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呢?如果就業已經很充分,產能也是充分利用,額外的需求當然就會引起通貨膨脹,但是現在中國正在面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印錢並不會引起通脹,反而可以消化產能,促進充分就業。

如果每年多出生500萬個小孩,會增加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當然小孩在3歲以前,主要是衣食方面的支出,住和行的支出很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其中食品方面的支出佔30.2%,衣着方面的支出僅佔5.8%,居住方面的支出佔24.6%,交通方面的支出佔13%。如果這些多出生小孩的人均消費支出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同,那麼500萬個小孩的消費支出總額一年就是1060億,僅佔全國消費支出總額的0.35%,所以不會有太大的通脹壓力。

小孩三歲之前要建設託兒所,可能需要多增加幾十萬的保育員,現在中國還有重組的勞動力,正好解決就業問題。3歲以後就有對幼兒園和小學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國的幼兒園和小學已經按照1700萬以上人口配置的,如果出生人口只有1500萬,那麼從全國整體來說,基本上不需要擴大小學和幼兒園的建設計劃。

總之,當前情況下,每年多幾百萬孩子,不會引起通脹,反而可以消化產能,促進就業,是經濟下行時期很好的刺激經濟的手段。

質疑三:鼓勵生育沒錢

當然中長期的鼓勵生育的支出,不能一直靠印錢,應該通過調節中國的投資結構來完成。鼓勵生育多出生的小孩,從中期來看,能夠有利於刺激消費和投資信心;長期來看,人口的增加能夠提升中國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根本沒有財力拿出GDP的百分之幾來鼓勵生育。但我們認為,中國是最有資源來鼓勵生育的,因為中國的投資率比其他發達國家高了十多個至三十多個百分點,可以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願意為未來投資的。那麼高的投資率都投到哪裡去了呢?投到了各種固定資產如基建、廠房等等。中國城市化和製造業的蓬勃發展,部分就得益於非常高的投資率。未來中國的基建和工廠的建設需求趨於飽和,所以完全有能力從超額的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拿出一部分來鼓勵生育。長期來看,對孩子補貼的本質,是對於本國人力資源的未來進行投資。相對於當下普遍“產能過剩”的中國經濟來說,投資人力資源恰恰是回報最高的選擇。

到底有沒有錢鼓勵生育,根本上取決於一點——提高生育率對於國家來說是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認為提高生育率不重要,那麼鼓勵生育當然沒錢,因為還有很多更重要的項目需要花錢。如果認為提高生育率對於國家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那麼就應該將更多社會資源傾向於有孩子的家庭,來彌補他們部分的育兒成本。尤其是現在經濟低迷,就業不足的情況下,通過鼓勵生育來刺激經濟,是一舉兩得的政策。

質疑四:鼓勵生育有用嗎?

鼓勵生育有沒有效果還是要以數據說話。我們做了各個國家鼓勵生育力度和生育率的一個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平均拿出1%的GDP用於鼓勵生育,生育率就會提升0.1,當然這只是相關性,只能支持而不是證明鼓勵生育有效。但也並沒有數據支持鼓勵生育無效果。一些北歐和西歐國家出台了慷慨的鼓勵生育政策,同時獲得了比較高的生育率。例如,法國和瑞典都拿出3-4%的GDP鼓勵生育,他們的生育率也在1.8到1.9,接近更替水平。相比之下,南歐國家鼓勵生育的力度普遍只有GDP1-2%,生育率則普遍低於1.5。近幾年,德國加大了原來偏低的鼓勵生育的力度,生育率也有所提升。

有人說日本一直鼓勵生育,但是生育率還是很低。其實,如果以歐洲發達國家作為參照對象,東亞國家包括日本鼓勵生育的力度還是相對較低的,鼓勵生育的開支普遍只佔GDP1-2%。日本鼓勵生育真的沒有效果嗎?我們應該來問,如果日本不鼓勵生育,生育率會低到什麼程度呢?很可能會比現在還低很多。得益於其鼓勵生育的措施,至少日本的生育率在東亞國家和地區里是比較高的。韓國的養育成本如房價和教育成本比日本更高,鼓勵生育的力度也不如日本,所以其生育率已經跌破了1。中國的房價和教育的成本壓力比日本高,如果不鼓勵生育,中國的生育率肯定遠遠低於日本。中國的大城市例如北京和上海,已經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地方,六普數據顯示只有0.7左右,如果通過鼓勵生育把生育率提升到日本的水平,那就是非常有效果的。

質疑五:我們未來有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需要這麼多人嗎?

未來很多產業工人的工作的確可以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替代,但是最關鍵的科研創新還是要人來完成。人才池子大,頂尖的科技人才就會多。還有市場規模大,就可以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和人員。所以人才規模和市場規模卻是國家科技創新的競爭力的保障。過去中國的科技創新的飛速發展就得益於世界第一的人才規模和市場規模,並且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所以中國雖然人均收入還遠低於美國,但是綜合國力卻已經緊追其後。甚至在美國貿易戰和卡脖子的打壓下,仍然能夠應對自如。試想如果中國的人才和市場規模,按照每代人減半的速度萎縮的話,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在不友好的外部環境的抗打壓能力就會弱很多。

如果沒有大力度鼓勵生育的政策,我們人口衰減的速度就是每代人減半。2020年中國總和生育率僅為1.3,比嚴重少子老齡化的日本更低,全年僅出生1200萬人,出生率創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有證據表明,2021年生育率將進一步降低到1.1左右,出生人口可能降至1000萬左右。不到九十年代初的一半。少子化將深遠影響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創新活力、撫養負擔、民眾幸福指數乃至民族復興。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於2.1的更替水平,群體最終必然消亡。因此,要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薪火相傳,大力鼓勵生育並將生育率提升到2.1是遲早要做到,也必須要做到的。

鼓勵生育的三大具體措施

其實每年用兩萬億來鼓勵生育是不夠的,不足以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從長期來看,中國面臨的少子化問題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所以要有最大力度的鼓勵生育措施,才能顯著提升生育率,至少需要每年用四、五萬億來鼓勵生育。具體來說,鼓勵生育有以下三項主要措施:

一是現金和稅收補貼:對於二孩家庭的每個孩子,給與每月1000元的現金補貼。給與多孩家庭的每個孩子,每月2000元的現金補貼,直至孩子到20歲。對於二孩家庭,實行所得稅和社保減半,三孩家庭所得稅和社保全免除(對於特別富裕的家庭,可以設定一個封頂補貼的上限)。總的來說,現金和減稅部分每年需要2-3萬億元,約相當於GDP的2-3%。

二是購房補貼:具體方式可以通過按揭利息返還或房價打折進行補貼。比如說返還二孩家庭的房貸利息的50%,對於三孩家庭的房貸利息可全部補貼返還(可以設定一個封頂補貼的上限)。這部分補貼的成本每年可能在兩萬億左右,完全可以通過增加當地的土地供應來覆蓋。

三是增建託兒所:把0-3歲孩子的入托率從4%提高到50%左右。按照0-3歲有4000萬兒童計算,每個兒童補貼20000元的營運費用,結合50%的入托率目標,每年大概需要4000億左右的財政補貼。

上述幾項鼓勵生育措施所需的財政資金佔GDP的5%左右。五萬億對於經濟的提振作用顯而易見,但是更為寶貴的是,這些投資比以往的基建投資更加有長期的回報。鼓勵生育所增加的孩子短期有助於擴大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提升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經濟社會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相關閱讀:

梁建章:老齡化不可怕 可怕的是少子化

(0)
上一篇 2022-01-12 10:51
下一篇 2022-01-12 10: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