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55次,世界第一:2021年中國航天發射圓滿收官

12月30日零時4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至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根據各國航天2021年航天發射規劃,此次任務是今年全球航天的最後一次發射。

現場視頻!#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

(肖國軍 攝)

(肖國軍 攝)

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共進行了144次航天發射,打破了1967年創下的139次發射紀錄。其中,中國進行了55次發射,發射次數世界第一,同時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次數的新紀錄。

按照製造商統計,美國在2021年進行了51次航天發射,俄羅斯25次,歐空局6次,日本3次,印度2次,伊朗和韓國各1次。

雖然只看火箭發射次數並不能代表太多,但新紀錄至少體現了中國航天快速發展的一面,而且今年中國航天有幾個是舉世矚目的重大航天任務,比如涉及空間站的多次發射。

1月2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3星發射升空,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迎來2021年開門紅。

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拉開建造大幕、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祝融號火星車展開巡視探測、神舟飛船兩度上天、女航天員王亞平首次太空出艙、長征火箭發射次數突破400次,航天發射次數再創歷史新高……即將過去的2021年,中國航天的成就可謂舉世矚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份“成績單”中,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和天問一號着陸火星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年度宇航任務。

4月29日,長征五號B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滿足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工作以及地面航天員尋訪的載人航天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任務總指揮王翔此前指出,“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間站代表了當今航天領域最全面、最複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是一國航天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核心艙段,在整個空間站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天和核心艙發射質量22.5 噸,是我國目前研製的最大的航天器。核心艙發射成功后,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陸續升空,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駐留,在軌飛行期間進行了2次航天員出艙活動,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在軌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為後續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10月16日,神舟飛船再度出征,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實現多個首次:首次與三艙組合體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首次長期在軌停靠6個月;首次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證的應急救援能力。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也將刷新聶海勝等人剛剛創造的110天的在軌飛行紀錄,創造新的中國高度。

在深空探測領域,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之後祝融號火星車順利離開着陸平台開始對火星展開巡視探測。天問一號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走,這一跨越式方案是全球首次。

12月10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迎來第400次發射,當天,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六號05組衛星送入太空。在400次發射里,前三個“100次”分別用時37年、7年半和4年多,而最新的“100”次從2019年3月10日至今,僅用2年零9個月。

(0)
上一篇 2021-12-30 10:45
下一篇 2021-12-30 10: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