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人身險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 17家險企明年起暫別該業務

又到關鍵時刻。根據《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險企應推進存量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整改,並於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符合《通知》各項要求。這就意味着,互聯網人身險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

互聯網人身險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 17家險企明年起暫別該業務

按照《通知》要求,目前至少有10家險企將痛失互聯網人身險業務“入場券”,包含互聯網保費規模排名靠前的險企。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有17家險企宣布將從明年1月1日起暫別互聯網人身險業務。

部分險企踩多條“紅線”

根據《通知》要求,部分險企踩到了多條“紅線”。例如,渤海財險等險企有多項條件不符合要求,包括連續四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20%,且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75%;風險綜合評級達到B類及以上等。

部分資質不達標的險企正是以互聯網保險為特色的中小險企。例如,渤海人壽最新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結果為C類,從明年1月1日起,其將暫時無緣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根據《通知》,險企開展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需要連續四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昱淳精算諮詢合伙人徐昱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知》是一系列動態指標,暫停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險企滿足相應條件之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申請恢復該項業務。

隨着互聯網人身險新規過渡期臨近結束,近期多家險企宣布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或者對互聯網保險產品進行較大調整。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宣布將“暫別”互聯網人身險業務的險企共有17家,包括10家人身險公司和7家財產險公司。截至記者發稿時,還有幾家不符合《通知》要求的險企尚未發布暫停業務公告,但由於其資質硬傷,必然將暫停該項業務,這就意味着約有20家左右的險企將“暫別”互聯網保險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滿足了《通知》要求的險企中,也有一些險企不能銷售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和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產品。要開展這兩項業務,險企需要滿足更高要求,目前符合要求的險企,全行業僅有20餘家。

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將下降

存量互聯網保險業務需要進行整改,新增業務需要滿足《通知》要求。業界人士預期,明年的互聯網人身險市場規模將明顯下滑。

“抓緊時間上車啦”!12月31日前,在售所有高性價網紅產品全部下架,往後儲蓄類保險,定價更低,領取時間和金額都有限制。”近期,某互聯網保險平台持續向記者推送信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客觀上看,隨着《通知》過渡期即將結束,存量產品確實需要進行整頓,大批產品將下架;但與往常一樣,產品停售前仍有普遍的營銷炒作,這既會推高當期產品保費,又會透支未來市場。

“一般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比較關注儲蓄和理財屬性的產品,傳統長期保障型產品大多還是願意通過線下渠道購買。”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根據《通知》要求,明年可在互聯網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僅限於意外險、健康險(除護理險)、定期壽險、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壽保險(除定期壽險)和保險期間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險,線上可選產品確實少了,但不能線上銷售的產品消費者可以在線下選購。儘管“停售”近在眼前,消費者仍然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冷靜選擇。

分析人士認為,中小險企會受到較大影響。例如,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葛玉翔認為,互聯網人身險新規的實施,限制了部分中小險企以低成本的方式通過互聯網渠道擴張業務規模,預計未來分支機構審批重要性愈發提升。同時,線上和線下渠道分離經營和監管的趨勢愈發明顯,傳統代理人渠道升級將進一步加速,中高凈值客戶群體是下一階段保險公司競爭的焦點。

從互聯網人身險市場走勢來看,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去年,互聯網人身險行業保費達2110.8億元,同比增長13.6%。40家險企規模保費同比正增長。其中,民生保險和信泰人壽增幅最大。徐昱琛表示,由於被動和主動的原因,近期約有20家險企將暫別互聯網人身險業務。其中,包含近年該渠道保費規模較大的公司,此前在互聯網渠道佔比較大的萬能險、分紅險以及投連險將不能繼續線上銷售,預計明年互聯網人身險市場將出現較大收縮。

興業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認為,受《通知》影響,互聯網人身險保費及利潤增速將放緩,需求或將迴流線下。

(0)
上一篇 2021-12-30 07:34
下一篇 2021-12-30 07: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