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釋了學習一門新語言如此之難的原因

據外媒報道,大腦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它反覆自我調整以提高我們的精神表現並與此同時應付數百萬傳入信號。儘管這種適應性讓我們有說服力,但科學家表示,這正是成年人學習新語言如此困難的原因。

Screenshot_2021-09-01 matt-leonard jpg(WEBP 圖像,1092x699 像素) — 縮放 (90%).png

腦細胞活動可分為可塑性和穩定性兩類。可塑性指的是大腦改變的能力。當我們獲得新的信息時,神經元之間就會形成新的連接;穩定性則相反,它讓大腦牢牢記住我們已經學過的東西並讓這些聯繫牢固。

年幼的兒童具有高度的“神經可塑性”。形成新的神經連接對孩子們來說是很有用的,因為他們需要學習大量的新信息並辨別出哪些是足夠重要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大腦建立新聯繫的能力自然會下降。神經可塑性下降。

“大腦開始優先考慮穩定性,”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外科助理教授Matt Leonard解釋稱,“我們基本上是想留住過去十年或更長的時間裡學到的重要東西。”

周一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類在學習一門新語言時依賴於可塑性。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們不費什麼力氣就能學會多種語言,而成年人卻很難學會幾門“多鄰國”語言。

為了了解大腦是如何學習外語詞彙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科學家研究了10名說英語的癲癇患者在學習普通話時的大腦活動。由於他們的身體狀況,這些志願者已經在他們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並同意將設備的數據擴展到該項目中,這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直接研究人類大腦學習過程的直接寄回。

在完成對受試者大腦數據的分析后,Leonard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在學習過程中,大腦中被稱為語言皮層的區域內的神經元“旋鈕”非常活躍。這意味着一些神經元沒有參與。

“有不同種類的神經元群,其中一些似乎真的願意隨着學習而改變,而另一些則更有抵抗力,”Leonard說道。

他指出,研究小組選擇普通話作為研究的“新”語言,是因為普通話的發音與英語的節奏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使得英語使用者的學習更具挑戰性,因為這需要他們形成大量新的神經連接。

我們的大腦更有可能聽到熟悉的聲音,這是另一個原因,這讓我們周圍的語言往往比正式的課程更有效。這一切都跟訓練我們的大腦識別模式和參與我們的神經元有關。

“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最好方法,無論你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就是沉浸在其中,”Leonard說道,“儘可能多地和說母語的人在一起。”

他還強調,在任何學習過程中,都會有起伏。事實上,研究對象的大腦活動數據表明,在學習成功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Leonard指出:“可能有一段時間,穩定神經元就會消失,它們可能會說,‘看,我們需要放慢這一過程,現在不要改變太多。’”

但當事情變得棘手時,關鍵是保持動力。繼續我們的新冠肺炎封鎖法語課程可能最符合我們的利益,即使在幾個月里我們唯一能自信地說的詞是bonjour。

“如果你在學習的過程中,”Leonard說道,“你開始覺得,‘我好像沒有得到這個,我開始失去我應該關注的東西,’你的動力就會下降,你實際上不會做得很好。”

(0)
上一篇 2021-09-01 10:48
下一篇 2021-09-01 10: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