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的 25 萬人“經濟體”,誰能代表阿里?

誰能代表阿里
8 月 7 日深夜,一則關於“阿里巴巴女員工被侵害”的消息引爆輿論。一位負責阿里淘鮮達商家運營的女員工發表長文表示,自己在開拓濟南華聯超市時,遭遇該商戶代表灌酒、猥褻,直屬上司默許該行為,並在散場后疑似對其性侵。

“割裂”的 25 萬人“經濟體”,誰能代表阿里?

隨後,該女員工迅速報警,並開始在阿里內部反饋。但令她失望的是,該涉事男上司的一級、二級領導 、HRG 乃至同城零售事業群總裁李永和,都在知情后選擇沉默。“他還在正常工作,領導們的釘釘顯示已讀未回。”

事件發生后,來自阿里的各種聲音彌散開來。

有震驚、氣憤、羞愧的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 CEO 張勇,有稱“阿里不是這樣的”,並轉發了“如果繼續冷嘲熱諷,就要回復:關你屁事”文章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有表示“你們又沒在阿里干過”的阿里巴巴人力戰略官楊姝。

員工層面,有為幫助該員工的籌建起來的 6000 人請願小組,也有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對公司無語、徹底失望、開始籌備離職的員工。

冷漠的處理態度、看似懇切的發言、熱心和寒心兼有的員工,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阿里?

酒文化濃厚的中華大地上,與客戶吃飯、喝酒,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猥褻乃至性侵絕不可取,可類似案件並不少見。但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阿里,就造成了如此轟動的輿論聲討?公司甚於涉事個人,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5 年前,因開除寫代碼搶月餅的員工,阿里向社會樹立了極高的價值觀標準。但在近幾年,阿里員工乃至高管貪腐斂財、以權謀色的新聞不絕於耳,阿里的處置方式卻未能一直保持以往的高水準。

與此同時,這家因業績、財富、八卦走在風口浪尖上的互聯網巨頭,在走向鼎盛的同時,也出現一系列的負面評價,被貼上“內卷”、“拉幫結派”等一系列標籤。馬雲那句 “996 是福報”更是掀起大眾爭議。

在職場社交軟件脈脈上,作為公司文化傳承的《阿里土話》被員工形容成 “PUA 教科書”,類似於“不難,要你幹嘛”的“阿里味”表述也受到了眾多“討伐”。

更重要的是,阿里不再能用高速增長去消解這些矛盾:去年四季度,阿里年度活躍用戶被拼多多超越。佔據收入近九成的核心商業,如不考慮高鑫零售並表,同比增長 22%, 與去年疫情期間最為嚴重時的一季度同比增幅相當。電商業務見頂下,龐雜的、涉及同城零售、雲計算、物流、酒旅、文娛等幾十個業務,都面臨著強勁的對手,卻還沒有哪一個能夠帶來巨額的商業回報。

危機還來自於外部。自反壟斷調查啟動以來,阿里成為首家被處罰的互聯網平台,罰款高達 182 億元。在近 10 個月內,阿里股價從最高點的 319.32 美元下降至如今的不足 200 美元,跌去近四成。自去年 11 月被叫停 IPO 后,關於螞蟻再上市也了無音訊。

從聲譽到業績,從資本市場到政府態度,阿里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

阿里創立長達 22 年,擁有超過 25 萬員工,在面對爭議性事件時,必然擁有着複雜性和多面性。但不可忽視的是,無論是內部的高管、中層與普通員工之間,還是真實形象和外部評價之間,“割裂”感正在逐漸放大。

內部“割裂”:高 P 與低 P 的“對立”

阿里內部,一直瀰漫著洶湧的民意。

企業在發展進程中,需要不同的觀點碰撞。來自各方的智慧交織、融會在一起,才能推動着業務向前。但有時,過於對立的情緒,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對抗,往往起到反作用。

回到這次事件中,在面對非特例地、由下至上跨越多級的阿里中層及高管的冷漠和拖延處理時,在看到女員工食堂維權被驅趕、大多數員工冷眼旁觀時,張勇是“震驚”、“氣憤”、“羞愧”的,王帥急着否認“阿里不是這樣的”。自稱是“阿里巴巴人力戰略官”的楊姝表態“最看不慣落井下石,以偏概全”。一位阿里 P9 說“這是極個別業務團隊出現了問題”,

但反饋到普通員工身上,則更多是失望、無奈,或是見怪不怪。涉事員工曲一曾對受侵犯女員工說過的“我早就知道要出問題,我已經有意識地只招男生不招女生了”,也在側面折射出類似事件或是常態。

一位釘釘員工稱“調查結果沒出來之前,暫停內推,不能為了賺點內推費做昧良心的事”,另一位前阿里人表示“為自己校招選擇這家公司而後悔”。

阿里中、高層對於公司的維護,和普通員工們的寒心,成為了涇渭分明的兩邊。

除了這次爆發的事件之外,阿里的管理層、高 P 與低 P 之間,早就因為過往的一系列看似是“袒護”的不公平事件,形成了隔閡。

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去年 6 月,釘釘一位 P9 員工找下屬代考價值觀類的考試,因時任釘釘 CEO 的陳航將此認定為二類違規,扣除這位 P9 一年的股票和年終獎,並未辭退,掀起內部激烈討論。為此,阿里內網上舉行了一場面向全體員工的直播。

在這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阿里 CPO( 首席人才官)童文紅、副 CPO 蔣芳均在場的直播上,合規人員表示,代考這類事件,在 B2B 事業群算一類違規,但在釘釘不算。

隨後,一條彈幕飄在直播間上方,被不斷重複:“低 P 碰紅線,低 P 沒了;高 P 碰紅線,紅線沒了;高 P 碰考試,考試也沒了。”

社交網站上也充斥着部分員工對於高 P、 老阿里的不滿。一位淘寶員工表示:“老阿里既沒、又沒、還沒,壓榨後面的‘奴隸’既要、又要、還要。”另一位阿里員工則稱,“阿里雲中層還可以,淘系的老阿里簡直不敢恭維。”

同樣被員工詬病的還有潛在的“裙帶關係”。一位阿里員工曾告訴搜狐科技,在阿里,能力很重要,但站好隊更重要。阿里俠義和江湖的反面,往往潛藏着幫派和人治。如在本次事件中,該女員工所舉報的曲一,就是由其領導帶進阿里。

外部“割裂”:操控輿論,失去信任

除了內部出現的各種矛盾,阿里的實際情況和外部塑造的形象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不久前,王帥曾在微博上稱,在阿里巴巴內網,任何問題都可以討論。這是阿里文化的底色,也是員工和管理者非常高效的溝通平台。“我們永遠不會刪除刺耳的聲音,聲音越刺耳,觀點越尖銳,討論就越深刻,反思則越透徹。”

而在此之前,卻傳出了一名自稱是阿里員工的網友,因看到花花董花花懟張大奕的微博被控評,在公司內部的交流論壇上發了一篇質疑帖子,被 HRG 逼其提離職流程的消息。

在外網,阿里同樣卻很難接受刺耳、尖銳的聲音。

8 月 7 日深夜,阿里女員工控訴當晚,人們驚訝地發現,衝上微博熱搜的不是相關事實陳述,而是只有#阿里巴巴#四字。隨着事件的發酵,有媒體發現,相關進展中,#阿里回應破冰文化傳言#只有 2 億閱讀卻上了熱搜,而#阿里巴巴員工被侵犯#有 7 億閱讀卻上不了熱搜。

類似的情景並不陌生。去年蔣凡出軌張大奕事件發生后,微博就曾“出手相助”,且幫助地更為徹底。直接撤掉熱搜的同時,還將蔣凡原配妻子“花花董花花”的評論關閉。

有媒體統計,阿里在近年來投放的媒體超過幾十家,對於媒體的投放出手也頗為大方,有業內人士對搜狐科技透露,阿里對部分媒體的投放金額甚至是京東、美團的 10 倍乃至更多。

在出現多次控制輿論的情況后,阿里也曾被官媒點名。“在反壟斷成為既定國策的當下,如果有人還想通過公關手段刪文章、壓熱搜,那麼註定聰明反被聰明誤。”微博曾因此被罰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暫停更新熱門話題榜一周,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控制輿論之外,群眾也並沒有看到阿里對外傳播時本該有的“坦率”。

如這次女員工控訴被性侵的事件出現后,社會上曾掀起了對於阿里“破冰文化”的討論。在許多人曬出的圖片和視頻中,女員工需要跪下,擰開男員工夾在兩腿間的礦泉水瓶蓋。

不少自稱是阿里員工的人也反饋,除了玩遊戲,還會有人問應屆女畢業生第一次時間,學呻吟,男的給女的量胸圍等等,“有些新人臉紅急得幾乎哭出來”。在上述 6000 人的請願中,也提到應“杜絕在破冰、團建、業務往來中的涉黃言論或遊戲。”

但面對破冰文化的質疑,阿里採用了“逃避”的態度,只對網上所傳的截圖做了回應,而未對該文化進行任何反思。阿里稱:“阿里破冰文化”的截圖是一則 2018 年的謠言,當時阿里巴巴已經闢謠,圖中所涉人士並非阿里巴巴員工,也非阿里巴巴內部培訓。

此前,張勇曾在內網評論此事表示:“應該為冷漠、為沒有及時處理而道歉,應該給阿里同學和全社會一個交代。”

而在此時,一味否認、撤熱搜、控評、刪稿,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冷漠、拒絕道歉的表現。

近年來,阿里的風評變了。一個喪失外界信任的企業,它的外在表現就是,無論說什麼都是“錯的”。

讓我們回到 5 年前,回到那個讓那個阿里收穫不少好感的價值觀故事。

阿里安全的四位員工因為寫腳本多刷了 124 盒月餅被開除。而實際上,有五名員工參與了搶月餅事件,其中一位阿里雲的老員工、安全部的高級專家並沒有被開除。

或許,阿里一直是那個阿里。這種“割裂”也早有預兆。

(0)
上一篇 2021-08-10 17:12
下一篇 2021-08-10 17: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