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小行星:太陽系的小行星帶

據外媒報道,小行星是大約46億年前我們太陽系早期形成時留下的岩石殘骸。目前已知的小行星數量超過100萬顆。這些古老的太空岩石大部分可以在主小行星帶內的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太陽軌道上找到。小行星的大小不一從最大直徑約為329英里(530公里)–到直徑不到33英尺(10米)的天體。所有小行星的總質量加起來還不到月球的質量。

Asteroid-Belt-777x777.jpg

大多數小行星的形狀是不規則的,儘管有幾個小行星幾乎是球形的,而且它們通常有凹陷或坑洞。當它們在橢圓軌道上圍繞太陽旋轉時,小行星也在旋轉,有時相當不穩定。已知有150多顆小行星有一顆小的衛星(有些有兩顆衛星)。還有雙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大小大致相同的岩石天體相互繞行。

組成

小行星的三大組成類別是C型、S型和M型。

  • C型(球粒隕石)小行星是最常見的。它們可能由粘土和硅酸鹽岩石組成,外觀呈深色。它們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天體之一。

  • S型(岩石型)是由硅酸鹽材料和鎳鐵組成的。

  • M型是主要由金屬構成的(鎳-鐵)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成分差異與它們形成時離太陽有多遠有關。有些在形成后經歷了高溫,部分熔化,鐵下沉到中心,迫使玄武岩(火山)熔岩到表面。

小行星的軌道可以被木星的巨大引力所改變–以及偶爾與火星或其他天體的“親密接觸”。這些“撞擊”可以將小行星撞出主帶,並將它們拋向其他行星軌道的各個方向的空間。“流浪”小行星和小行星碎片過去曾撞向地球和其他行星,在改變行星的地質歷史和地球上的生命進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學家們不斷地監測穿過地球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路徑與地球的軌道相交,以及接近地球軌道距離約2800萬英里(4500萬公里)的近地小行星,並可能構成撞擊危險。雷達是探測和監測潛在撞擊危險的一個寶貴工具。通過反射天體上的傳輸信號,可以從回波中得到圖像和其他信息。科學家可以了解到關於小行星的軌道、旋轉、大小、形狀和金屬濃度的大量信息。

小行星的分類

主帶小行星帶:大多數已知的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內運行,通常軌道不是很細長。該帶估計包含110萬至190萬顆直徑大於1公里(0.6英里)的小行星,以及數百萬顆較小的小行星。在太陽系歷史的早期,新形成的木星的引力結束了這一區域的行星體的形成,並導致小天體相互碰撞,使它們分裂成我們今天觀察到的小行星。

特洛依群小行星:這些小行星與一顆較大的行星共享一個軌道,但不會與之碰撞,因為它們聚集在軌道上的兩個特殊位置(稱為L4和L5拉格朗日點)。在那裡,來自太陽和行星的引力與小行星的飛離軌道的趨勢相平衡。木星特洛伊小行星構成了最重要的特洛伊小行星群。人們認為它們的數量與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一樣多。還有火星和海王星的特洛依群小行星,美國宇航局在2011年宣布發現了一個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這些天體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相近。實際穿越地球軌道的小行星被稱為 “穿越地球者”。

小行星的名字是如何來的

國際天文學聯盟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在為小行星命名時並不十分嚴格。因此,在圍繞太陽運行的地方,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太空岩石,以《星際迷航》的史波克先生命名。還有一塊太空石是以已故搖滾音樂家弗蘭克·扎帕的名字命名的。也有更多沉痛的紀念,例如七顆小行星以2003年遇難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機組人員命名。

(0)
上一篇 2021-07-14 10:13
下一篇 2021-07-14 10: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