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網絡直播平台青少年打賞亂象需正視

巨額打賞的背後,隱藏着哪些套路和陷阱?近日,央視曝光網絡直播打賞亂象,引發關注。隨着網絡直播的發展,網絡打賞行為已十分常見。與此同時,網絡直播打賞亂象頻生,由此引發的爭議不斷,屢將直播打賞推上風口浪尖。

打賞,是指觀眾通過直播平台購買虛擬貨幣,再兌換成虛擬禮物贈送給主播。在網絡直播平台上,各種虛擬的“禮物和道具”明碼標價:從幾分錢的“一朵小花”到數千元人民幣的“跑車”“郵輪”。雖然打賞具有虛擬的性質,但打賞花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銀。“打賞”與平台和主播的利益直接掛鈎,為了獲得打賞,一些主播會想辦法讓粉絲“刷禮物”。

最近,一篇描寫某網絡主播在短時間獲得網友千萬元打賞的文章流傳,靠“打賞”致富引發爭議。一邊是主播受粉絲追捧,有流量、有關注,靠着粉絲打賞賺得盆滿缽滿;而另一邊,網絡打賞極端個案觸目驚心,一些人因瘋狂打賞招致惡果,有妻離子散的,有將家庭帶入債務深淵的,有鋃鐺入獄的。每當看到此類新聞,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更不容忽視的,是網絡打賞亂象對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響。近年來,網絡打賞引發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不斷出現,“熊孩子”高額打賞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學生為打賞亂借網貸的事件不時發生。“主播獲天價打賞”“主播成為致富捷徑”等網絡炒作,虛假手段炒作“網紅”誘導消費、攀比打賞,以性暗示、軟色情等“擦邊球”行為誘惑“打賞”,既助長“畸形”致富觀,侵蝕正確價值觀,也污染社會風氣,傷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而隨着網絡直播打賞的影響範圍逐漸擴大,治理網絡直播打賞亂象,引導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已經成為重要社會課題。直播打賞套路深,監管更要“高一尺”,讓違法違規直播無處遁形、無利可圖,不斷延伸監管鏈條,從內容監管向打賞機制等相關環節的規範不斷拓展。不是什麼內容都能拿出來接受打賞,要規範各個網絡平台的打賞機制,讓打賞回歸它正常的功能和屬性。網絡直播平台還要做好“守門員”,既要守好入口關,對主播群體及其行為加強審核,也要把好出口關,完善平台內容審核機制,不能讓“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更不要淪為網絡直播打賞亂象的“推手”。 (張冬梅)

https://n.sinaimg.cn/front20210517ac/750/w480h270/20210517/e9b8-kpzzqna8802804.jpg

(0)
上一篇 2021-05-18 11:00
下一篇 2021-05-18 1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