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來源:“MetaPost”(ID:MetaPost23),作者:MetaPostOfficial

原標題:《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近年來,全球主流博物館都在探索館藏文物適應數字時代的價值傳遞。尤其是隨着元宇宙概念的大爆發,眾多博物館都開始了元宇宙的建構嘗試。

如何把博物館更好地“搬”進元宇宙,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門話題。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一提到博物館,很多人腦海里可能出現的畫面是: 文物又多又冰冷,展廳又大又逛不完,歷史文物年代久遠讀不透,藝術作品高冷抽象看不懂……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但事實上,博物館也可以是這樣: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近日,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指出,時下流行的元宇宙概念囊括了虛擬博物館的所有要素,如虛擬展廳、虛擬展品以及虛擬志願者,博物館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在3D建模和3D掃描技術的支持下在虛擬博物館中呈現。 

無論是線上使用、收集觀眾信息、網絡端進入虛擬博物館,還是在線下遊覽博物館,都可以使用虛擬現實技術給予觀眾超越感官的體驗。 

01 國內外博物館 競相“搬進”元宇宙

1998年,故宮博物院就着手建設自己的數字博物館項目“數字故宮”。2017年故宮採用3D掃描、VR、全景等技術推出了《故宮VR體驗館》項目。如藉助先進的VR技術,遊客戴上VR 4D頭盔體驗《朱棣肇建紫禁城》項目時,彷彿穿越時空回到明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氣勢宏大的故宮建築全景圖,在觀賞的過程中,會突然感覺縱身一躍,上了馬背,與明朝皇帝朱棣一起騎行。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故宮VR體驗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敦煌研究院則從創造虛擬人開始。一位身穿古代服飾的大眼睛卡通少女,走進動畫版的莫高窟。用特有的“娃娃音”向人們介紹着千年石窟的過往:壁畫中守護昆崙山的神獸長啥樣?曾經絢爛的壁畫又為何會變色發黑?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敦煌研究院虛擬人伽瑤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敦煌研究院虛擬人伽瑤

敦煌研究院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杜鵑介紹,這個卡通少女名叫“伽瑤”,取材於敦煌壁畫,原型是聲音婉轉如歌的神鳥“迦陵頻伽”。“這是我們今年精心打造的虛擬人,希望用人格化的內容傳播敦煌文化。” 

中國博物館小鎮通過聯動3D掃描建模、全息影像、AR/VR、虛擬互動等技術,組合成3D光影藝術展開啟了“元宇宙遊覽模式”。 

2009年,安仁被中國博物館學會冠名為“中國博物館小鎮”。觀眾在小鎮中漫遊行走、觸摸、體驗,不僅能跨時空跨地域瀏覽來自唐朝的茶具茶文化,感受牡丹花巷在全息影像技術下隨腳步“盛開”;戴上VR設備還能在高山流水的音樂氛圍中跟隨一片茶葉在地宮、鹽湖、山川、湖泊中旅行,在視覺、聽覺、觸覺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受濃濃的歷史人文氣息。 

這幾家博物館只是眾多轉型元宇宙案例中的一小部分,目前,轉型元宇宙已成為博物館領域的共識。 

今年3月,全國50家博物館、高校的60位館長和學者聯名發布《關於博物館積极參与建構元宇宙的倡議》。倡議稱,博物館連接着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博物館應與時俱進地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積極主動參與建構元宇宙,探索博物館領域元宇宙建設標準規範,在相關主題的國際對話中發出中國聲音。 

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7.79億人次,策劃推出3000餘個線上展覽、1萬餘場線上教育活動,網絡總瀏覽量超過41億人次。 

颳起這陣元宇宙轉型風的也不止是中國。 從全球的趨勢來看,各個國家的博物館都在爭搶元宇宙場景的搭建。 

今年4月,法國盧浮宮就宣布完成了對其48萬件藏品資源的“全面數字化”。這次數字化,被塔夫茨大學教授安德魯·麥克萊倫稱為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變革”,遊客可用手機或電腦就能免費“觀覽”藏品,並且全程免費。為了吸引國際遊客,盧浮宮還增加了西班牙語、英語和中文三個語種的網頁內容。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盧浮宮官網

與此同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在去年趁着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熱度,推出了約40萬件虛擬展品。在遊戲中,玩家們只需在博物館的官網上找到自己喜歡的藝術品,然後在“分享”選項中點擊代表《動森》的“葉子”按鈕,就可以生成相應的虛擬展品二維碼。 之後便可通過App,將館內40萬餘件的藏品導入到遊戲里。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02 博物館數字化被寫入十四五規劃

不難發現,各大博物館走進“元宇宙”熱潮的背後,數字化浪潮是主要推動力。文物數字化是文博業的未來,不僅僅是文博業內人士的共識,也被寫進了國家規劃。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兩次提及“博物館數字化”,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系統部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重大工程項目,一場文博數字化的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相較以往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綱要中的文物工作相關內容篇幅明顯增加、權重更為凸顯,文物科技創新、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首次被寫入。未來五年,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已然構建。 

當然,除了暢想元宇宙里的美好未來,在實踐層面,業內人士也有着更加深入的觀點。 

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認為,目前,要形成元宇宙概念下的“數字社區”,還要做好“數字文物”和“數字運營”方面的工作,這是現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的,已不是難事。 

難點在於建立“數字社區”,實現“互動”,目前還缺乏一個相互聯通的大型平台,也就是同時容納所有博物館及觀眾,並能彼此相互溝通、共同參與的虛擬世界入口。此外,元宇宙的構建還處於探索階段,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尚未成熟,正常運轉還需要一系列規則和制度來支撐。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恭王府博物館建築數字採集

上海博物館副館長劉文濤指出,關於博物館元宇宙實踐的難點,有觀念上的也有行動上的。觀念上,如關於資源共享的問題,博物館數字資源開放共享的意識不足,過度的保護意識依然存在。 

數字化浪潮湧起,全球博物館競相“搬進”元宇宙

上海博物館“雲上博”

在這方面,歐美博物館走在我們前面,大量的藏品信息公開,很多藏品信息大多數情況下可以免費使用。其次,要解決基礎數據問題,基礎數據採集,大數據梳理、數據關聯、數據分類,數據整合等基礎要打好,這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博物館進入元宇宙。此外,理論建構與人才缺乏也是一個難點。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64194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7-12 15:53
下一篇 2022-07-12 16: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