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鴻飛:虛擬地產將成為元宇宙場景可組合性的集中表現

《NFT的未來:聚焦多元屬性和用戶核心》一文中,我提到了NFT最近的發展方向是“自下而上”發起,在Web3.0時代權益也將更側重於用戶。多元屬性和可組合性也是NFT的重要特性。從現階段NFT的發展來看,一類特殊的NFT——虛擬地產正在更顯著地將NFT的可組合性集中在一起,可以成為未來豐富價值承載的重要平台之一。

一、 傳統商業的輻射效應

地區商業活動的活躍度也可以印證輻射效應的強大影響力,我們把美國房價分布圖和美國GDP分布圖拿來做對比,即可發現:地區GDP增長較高的地區其房價往往也較高。因此,某一類商業活動或者某一家公司如果想覆蓋儘可能多的客戶,也需要與之對應地將自己的店鋪按照人口、商業活動等方面,鋪開在相應的地區。比如阿迪達斯的美國門店數量,就與房價、GDP分佈高度重合。

達鴻飛:虛擬地產將成為元宇宙場景可組合性的集中表現

(圖片來源:The Realtor.com Market Hotness Index)

由此可見,由於輻射效應的存在,傳統商業對於商家本身運營能力的要求稍低,離中心區域的距離越小,能收穫的流量越大,與商業變現的機會越多。

達鴻飛:虛擬地產將成為元宇宙場景可組合性的集中表現

(圖片來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二、 傳統商業的局限性與高能耗

中心區域之所以能引起輻射效應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稀缺性以及物理空間對於人類活動的局限性。土地的稀缺性,迫使經濟活動必須在單位土地上儘可能高效地開展。不僅如此,人類在現實世界中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是一個高能耗的複雜社會活動。從消費者角度看,從居住地點到達購物地點的移動過程,是一個高耗能的經濟活動。從商家角度看,更是如此:生產環節需要原料、電力、人力等等;運輸環節涉及人力、批發、轉運等成本;終端銷售涉及房屋建造、物業維護、道路基建等多項成本。受限於物理規律,單個商貿綜合體可建造的樓層也非常有限,無法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想覆蓋儘可能多的客戶,就必須與之對應開儘可能多的門店,同時提高坪效。

這種模式下,難以應對的首要問題是商業中心轉移引發的置換成本。比如近期上海市規劃了“五大新城”,隨着人口和工作機會的流入,上海市中心的經濟活動勢必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相應的商家也會有一部分隨之轉移。另一個風險在這一次新冠疫情中更為明顯:無法展業。在去年疫情爆發的初始階段,阿迪達斯在全球超過70%的門店被迫關閉,一季度的營收也因此下降了97%。

三、 虛擬地產的優勢

隨着區塊鏈日漸火熱,虛擬物業/地產成為了市場中熱門的話題。2021年11月18日,Nike攜手Roblox建造Nikeland,有各種耐克主題的建築、跑道和競技場,供玩家參加各種迷你遊戲;11月23日,阿迪達斯旗下品牌Adidas Originals登陸 The Sandbox 元宇宙,並組織邀請創作者共同建設;11月底,歌手林俊傑宣布購買Decentraland 平台上的三塊虛擬土地,估算花了大約12.3 萬美元;12月9日,香港房地產新世界發展集團CEO鄭志剛宣布購入虛擬世界平台The Sandbox的一個數字地塊,投資金額約為500萬美元;12月24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宣布購買了虛擬房產。刨除炒作的因素之外,我們站在商業的角度看看虛擬地產和傳統地產物業、互聯網電商的不同之處。

1.基於虛擬地產的各類型成本大幅降低

與傳統商業相比,基於虛擬地產的各類型成本可以大幅降低:貨物的物流運輸、消費者的購物的路途成本、商家的房租、導購的人員成本等等。

2.虛擬空間的可擴展性更高

虛擬地產理論上基於單個虛擬地塊的“建築”高度不受限,因此單個地塊可以集中更多的商品。像阿迪達斯這樣的商家不用再開多個門店,只需要在單個“地塊”上增加“樓層”即可。如果是出售其他NFT資產,那麼相應的“生產成本”更低。

3.對於商品的展示更加全面

虛擬地產打破了互聯網電子商務中對於商品圖片展示的局限性。如果未來用戶用自己的身形指標打造專屬的虛擬化身,那麼在虛擬地產中上身試穿、試用等定製化服務也將有機會崛起。眾多以往需要新開場地才能進行的商業活動,如商品銷售、服務、公司文化宣傳、新品發售等都可以在虛擬地產中進行。

4.在用戶的篩選方面有重要的優勢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數據,美國43%的18-29歲年輕男性、19%的18-29歲年輕女性接觸過數字藏品,這部分人群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潛在的購買意願也更高。

5.基於虛擬地產的各類型成本大幅降低

由於虛擬地產大部分服務可嫁接在單個“地塊”當中,因此虛擬地產並不會表現出傳統輻射效應。單個高價值虛擬地塊並不意味着周邊的商業價值一定很高,因為用戶可以通過“特定坐標/路徑”直接到達“目標物業”,無需“路過”其他物業。“虛擬世界”的坐標中心意味着其一定會是商業活動中心,這也是與現實世界中非常顯著的區別。意味着單個虛擬地塊之間的價值差異會很大,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

四、 可組合性是虛擬地產的重要特徵

目前虛擬地產交易平台的底層技術都基於區塊鏈,而區塊鏈的各種Dapp之間都有無窮可組合的空間,在去中心化金融上和數字藏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可組合性已經表現出了實際但又有趣的特徵。但是這種可組合性更多地停留在某一種環境中,且以功能之間的可組合性為主。

虛擬地產更進一步,可實現場景的可組合性。未來某一個虛擬地塊可以為用戶提供金融、數字藏品展覽/購買等多重服務,用戶只需要在交互界面輕觸對應的“樓層”就可以直接到達。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這樣的例子:

某運動品牌A公司在元宇宙中擁有一個虛擬地塊,並以此為基礎修建了A大樓。進入大樓后的第一層是A公司發展史展示、重要產品陳列,以及創始人生平事迹,遊客在這一層可以購買A公司紀念數字藏品;大樓第二層是公司最新產品展示,遊客可通過遊戲直接將包含了自己身材指標的虛擬化身參數與新品匹配,如果上身效果合適可直接支付下單;大樓第三層是普通購物區,用戶可以在這裡瀏覽並“試穿” A公司的各種商品,並直接支付;大樓第四層是普通遊戲區,遊客在這一層可以玩各種趣味遊戲,通關/獲勝后得到的數字藏品可以作為紀念品或當作在未來購買商品的折扣券;大樓的第五層是職業競技區,專業戰隊在這裡通過層層對戰獲得獎金,普通用戶可以在這裡現場觀看;在更高層則是用戶搭建空間,A公司用戶可以自由創作,將他們喜歡的各種其他功能整合進來……

從上面想象的例子可以看到,一個虛擬地產可以涵蓋單個公司產品銷售、產品展示、公司文化宣傳等各種活動,這在傳統商業世界中無法做到。因為虛擬地產在空間上靈活的擴展性,未來需要增加更多模塊。即便在同一層,也可以融合去中心化金融、數字藏品、遊戲等多種組件,在維度上也不再局限在收藏、交易等層面。

五、 虛擬地產是強運營資產

前文中提到,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購買虛擬地產進行商業價值挖掘,未來虛擬地產呈現給用戶的形式,很可能是“公司+DAO”的結合體:由公司購買的地塊,雖然會留給用戶/會員社群創作空間,但是其中很大部分會被開發用於服務公司的相關利益;由個人或DAO購買的虛擬地產,會利用社群的優勢,進行更自由的創作、接入更多元的服務,與“公司虛擬地產”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格局。但不論擁有虛擬地產的主體是誰,唯有提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物業”,才有可能成為虛擬地產中的“商業中心區域”,“地產運營能力”將決定單個地塊的商業價值。

由於虛擬地產的場景可組合性、不同場景可以疊加多重協議,未來一個好的虛擬地產項目有可能是由一個成熟、專業的“虛擬地產物業設計管理公司”完成,某些開放的可自由創建的樓層,可以由用戶、用戶俱樂部或DAO設計參與。當然,這對於“虛擬地產”的開發難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着Web3.0基礎設施的成熟我們或許也可以看到,在傳統商業地產具有豐富經驗的個人、團隊進入虛擬地產領域,讓虛擬地產的布局、設計、用戶體驗更進一步。

我在《NFT的未來:聚焦多元屬性和用戶核心》中提到,未來NFT發展有2個關鍵詞——“多元屬性”和“以用戶為核心”。虛擬地產作為一類NFT也不例外。但是,與其他收藏類的NFT不同,由於虛擬地產的“場景可組合性”較強,對於“虛擬地產”的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區塊鏈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但商業活動一定具有聚集效應。在此期間,無數創業公司會嘗試提供更好的虛擬地產產品。我們不禁要問,現階段的設計師能在考慮“地產特性”的同時安排好虛擬地產的“布局”?即便是大公司持有的虛擬地產,也沒有表現出很強的足夠豐富的業態。強運營資產的人力資源儲備是否充足?我們並沒有看到對於虛擬經濟運營了解深刻的電子商務從業者大規模進入虛擬地產行業。虛擬地產能嫁接的商業活動已經成熟?似乎我們只看到他們集中在虛擬經濟體中,還沒有形成與實體經濟的良好互動。

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需要思考與回答,我們需要給行業更多成長的時間。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為分佈科技CEO創始人達鴻飛)

本文鏈接:https://www.yicai.com/news/101293572.html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2327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1-19 14:49
下一篇 2022-01-19 15: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