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作 者:【火幣研究院】李煉炫,蔣夢初

2020年橫空出世的自動做市商(AMM)打破了傳統的金融交易制度,實現了一種新金融交易範式。然而,AMM也面臨著無償損失較高、資本效率低下、交易品種過少等問題。為此,AMM想要真正擁有變革當前金融交易制度的實力,還需要實現跨越發展。從當下AMM的發展趨勢看,資本效率的提升是AMM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點領域。目前已逐漸形成了三大模式:

首先,以Uniswap V3為代表的“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該模式需要流動性提供者(LP)主動將流動性放置在特定的價格範圍內,通過設置虛擬儲備的方式,實現流動性的聚集。從個體角度看,V3資本效率確實有了提升;然而從整體看,Uniswap V3的資本效率並未得到提升,因為個體經濟活動存在外部性;更重要的是,Uniswap V3還會引發公平性問題。這也導致了大量的流動性還滯留在V2上“躺平賺錢”,而不願意遷移到V3上實現主動管理。

其次,以Curve V2為代表的“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Curve所採用的恆定函數模型先天就具有流動性聚集的優勢,而Curve V2更進一步,採用改進的恆定函數模型和內部預言機價格釘住機制,使得流動性可隨價格變化而發生移動,保證流動性都聚集在最新價格附近,由此進一步提升資本效率。更重要的是,Curve V2不會產生類似Uniswap V3的公平性問題,不易打擊流動性遷移的熱情。

最後,以Balancer V2為代表的“資產管理庫”模式。資產管理庫的設計思想非常樸素,類似於早期銀行的形成——在AMM資產池中只有少部分資產用做交易,大部分資產沉澱其中,於是將這部分閑置資金投資到其他地方,以此提高資本效率。

從總體效果看,資產管理庫無疑是最優的方式。除了Balancer V2能整體提高資本效率外,該模式還天生帶有可組合性的特徵,可與大量的DeFi協議組合成新收益項目,構建新的DeFi生態。

引言

自上世紀70年代的信息技術革命以來,金融市場的交易制度日趨成熟,形成了以競價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為主的兩種交易制度。兩種交易制度都依賴於訂單薄(Order Book),以價格為信號進行交易。然而,2020年橫空出世的自動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下文簡稱AMM)卻打破了傳統的交易制度。AMM不需要訂單薄,也不需要報價,而是利用資產池中流動性驅動完成交易,實現一種新金融交易範式從“0”到“1”的突破。

憑藉其自動化和低費率等性能,在過去一年裡AMM迎來了飛速發展。根據QKL123的數據,以Uniswap、Curve為代表的AMM的總日均交易量由去年春季的不足1000萬美元迅速增長至80.16億美元的巔峰。儘管自6月後隨着加密數字資產市場泡沫的破滅AMM的日均交易量有所下降,但AMM在DEX領域裡的統治地位已不可撼動。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然而,AMM也面臨著無償損失較高、資本效率低下、交易品種過少等問題。為此,AMM想要真正擁有變革當前金融交易制度的實力,還需要實現從“1”到“100”的跨越發展。

從當前AMM的發展趨勢看,資本效率的提升是AMM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點領域。目前已逐漸形成了三大模式:以Uniswap V3為代表的“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以Curve V2為代表的“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和以Balancer V2為代表的“資產管理庫”模式。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一、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Uniswap V3

Uniswap V3運行機制解析

作為AMM王朝的實際締造者,Uniswap一直被市場所關注。那麼Uniswap V3是如何提升資本效率的呢?—流動性提供者(LP)主動將流動性放置在特定的價格範圍內,實現流動性的聚集,由此提高資本效率。

一個形象的例子,如果將Uniswap V2中的流動性設計比作在一個水箱中盛滿水,此時在各價位處所提供的流動性深度都是一樣的 ;那麼Uniswap V3在設計原理上,更像是在一個水箱中安裝了卡槽,流動性提供者(LP)可根據市場價格在不同價格範圍的“卡槽”內放置流動性,由此將大多數流動性聚集在交易價格附近,提升了資本利用效率。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從數學原理上看,Uniswp V3實現流動性聚集的原理也十分簡潔:主要在V2版本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參數,如下所示:

(x+m)*(y+n)= k

其中,

m=  L/√(p_b )

n= L √(p_a )

L^2=k

在Uniswap V3中, x和y為實際儲備資產,(x+m)和(y+n)為虛擬資產,虛擬資產等同於V2版本(x^'*y^'=k)中的x^'和y^'。例如在V2版本中,x^'和y^'的數量分別為300和600,在V3版本中,若m為100,n為200,那麼x,y只分別需要200和400即可。從上我們可以發現,在保證模型流動性與V2版本一致的前提下,V3版本減少了x和y資產的實際數量需求,由此提高了資本效率。

實際上,從Uniswap V3的函數圖像上看更容易理解:在V3版本中,其虛擬儲備資產組成的曲線即可視為V2中的x*y=k曲線。相較於V2,V3中由於添加了m,n兩個參數,使得實際儲備資產x_real和y_real都有了明顯的下降,此時LP提供的流動性都被限制在[p_a,p_b]範圍內,由此實現了流動性聚集。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那麼m和n的值為什麼要設計為L/√(p_b )和L √(p_a )呢?這是為了確保在實際儲備資產曲線在邊界位置處的價格與虛擬儲備資產曲線的價格相等:

對於V3的恆定乘積公式:

(x+ L/√(p_b ))*(y+L √(p_a ))= k

當x=0時,y=L√(p_b )-L√(p_a ),此時P=  y/x=p_b 

當y=0時,x=L/√(p_a )-L/√(p_b ),此時P=  y/x=p_a 

由此可見,在V3曲線的左右邊界位置處,其價格恰好為流動性的邊界範圍[p_a,p_b],當然我們也能發現,當[p_a,p_b]趨近於[0,∞)時,那麼V3的公式就演變為2的公式x*y=k,可以說Uniswap V3的開發者在構造函數時是十分巧妙的。

撕裂中前進的Uniswap V3

Uniswap v3的實際運行分析

在AMM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Uniswap作為市場龍頭的地位開始不斷受到挑戰。因此,Uniswap團隊對V3抱有很高的期待,寄希望於V3的新特性來鞏固其領先地位。Uniswap V3自5月5月正式上線至今已經一月有餘,不妨通過數據來觀察Uniswap V3的實際運行情況。

從資產池的流動性分佈情況看,Uniswap V3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流動性聚集效果。當前Uniswap V3中最大的兩個資產池分別是普通交易對USDC/ETH池和穩定幣交易對USDC/USDT池。正如事前所預測的那樣,普通交易對資產池中的流動性呈現正態分佈特徵,穩定幣交易對資產池中的流動性則呈明顯的尖峰特徵。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此外,通過對比UniswapV2和 V3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地方:

首先,在Uniswap V3的頭部交易對中,穩定幣交易對數量明顯上升。如下表所示,以資產池流動性鎖倉大小為標準,在Uniswap V2中前五大交易對均為普通交易對,而在Uniswap V3中,前五大交易所中含有USDC/USDT和DAI/USDC兩個穩定幣交易對。出現這樣的現象並非偶然,這裡我們埋一個伏筆,後文再做解釋。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其次,交易量上出現的“二元現象”:Uniswap V2在交易筆數方面佔據優勢,而Uniswap V3在交易金額上佔據主導地位。如下圖所示,儘管Uniswap V3已經上線近兩個月,但在交易筆數上Uniswap V2仍佔據近75%的份額,Uniswap V3僅僅佔總交易筆數的25%左右。然而,在交易金額方面,Uniswap V3卻遠遠高出Uniswap V2。這種“二元現象”的出現,表明用戶主要在Uniswap V3上進行大額交易,而Uniswap V2上則聚集了大量小額交易(多為小幣種交易)。

用戶之所以更願意在Uniswap V3上進行大額交易,主要原因在於其手續費可最低調整到0.05%,而Uniswap V2則普遍為0.3%的手續費。那麼為什麼Uniswap v2仍然在高頻的小額交易上佔優呢?這裡我們也暫時按下不表。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最後是人們最為關注的Uniswap V2和Uniswap V3流動性鎖倉的情況。遺憾的是,事前人們預想的“Uniswap V2上的流動性將大量遷移至Uniswap V3”情況並未發生。儘管在Uniswap V3上線一個月後Uniswap V3上的鎖倉價值有所上升,但Uniswap V2上仍然佔據Uniswap總流動性70%以上的份額,近半個月來Uniswap V3也沒有再出現明顯的流動性增長。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效率還是公平?Uniswap V3的進退失據

2020年6月底,Uniswap V2正式上線,在餘下的兩個月里,Uniswap V1上的絕大多數流動性就已遷移至Uniswap V2上,隨後Uniswap V2更是出現爆髮式增長。Uniswap團隊推出V3版本的核心目的在於提高資本效率,以在未來的流動性爭奪戰中佔據優勢。V3本想復刻V2當年的奇迹,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從現實數據看,V3在流動性爭奪中連舊版本V2都無法戰勝。是Uniswap V2版本過於經典,還是Uniswap V3太弱?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核心:Uniswap V3的“流動性聚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本效率?

在經濟學的定義上,衡量資本效率可通過以下公式實現:

資本利用率 = 收入 /  資產

在Uniswap上,資產即LP放置在Uniswap上的流動性,收入來源於交易手續費。其中,交易手續費又與交易筆數、平均每筆交易金額和手續費率有關。在不考慮資產價格變化和LP進入/退出的情況下,在某一段時間內,資本利用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γ=  (k*m* ρ)/(x*P+y)  (1)

其中,k是該時間內的交易筆數,m為平均每筆交易金額,ρ為手續費率,x為資產池中X資產的數量,y為資產池中Y資產的數量,P為X相對於Y的價格。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評判Uniswap V3的資本效率情況,涉及立場和角度問題。

從個體角度出發,如果某一個人將自己的流動性都集中在某一價格範圍內,那麼其個人的資本利用率可以提升,因為個人所需要的實際資產數量更少了。

從全體LP角度出發,Uniswap V3並未改善市場整體的資本效率。主要原因在於,UniswapV3忽略了市場上其他人對本人造成的影響,這在經濟學上稱為外部性。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所有LP都將自己的流動性都集中在某一價格範圍內,那麼此時V3和V2的資本效率將是一樣的。

當然,Uniswap V3在資本效率上的爭議還是其次,更為重要的是Uniswap V3還會引發公平性的問題。在Uniswap V2中,所有的LP地位都是平等的,所獲取的手續費也是平均分配。然而,Uniswap V3通過“流動性掛單”的設置來聚合流動性,以此提高資本效率。同時,Uniswap V3規定,當市場價格在制定的價格範圍內,LP可獲取交易費用;而當市場價格移到價格範圍外,這部分流動性將不再賺取手續費。

這在無形中為Uniswap V3引入了競爭機制—有組織性的、專業的LP將會實時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動調整自己存放流動性的價格範圍,以此獲取更大的收益;而普通的LP很難及時調整,因此其資本效率和手續費分成也相對更低。

如果說Uniswap V2講求的是“平均分配”,所有的LP“吃大鍋飯”;那麼Uniswap V3則容易出現“強者愈強,富者愈富”的貧富分化。這也解釋了為什麼Uniswap V2上的流動性沒有大量遷移至Uniswap V3的原因—-在流動性管理工具匱乏且不成熟的前提下,並不是所有的LP都願意耗費大量成本在V3上主動管理流動性。與其在V3上直面競爭,不如在V2上“躺平”賺錢。

同樣地,由於穩定幣和同類交易對的價格變化不大,不需要頻繁管理流動性,這也是在Uniswap V3中這類交易對的流動性鎖倉更大的原因。

二、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Curve V2

相較於Uniswap, Curve所採用的恆定函數模型先天就具有提高資本效率的優勢,而Curve V2在V1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採用改進的恆定函數模型和內部預言機價格釘住機制,使得V2具有以下新特性:

(1)實現流動性被動管理,進一步提高了資本效率;

(2)將交易對由穩定幣交易對拓展到普通多幣種交易對;由二維交易對(兩種資產)拓展到多維(多種資產)交易對;

(3)恆定函數曲線更能適應市場變化,增強了低滑點與無限流動性的雙重優勢。

為了更好地理解Curve V2如何提高資本效率,我們需要先了解Curve V1的運行原理—關於Curve最樸素的設計思想。

Curve V1的恆定函數公式是如何形成的?

每當談論到Curve V1的函數模型,眾人都會由心底湧出一絲恐懼,往往用“變態”,“令人髮指”這類詞彙形容。然而,Curve V1恆定函數模型是由∑▒x_i =k和∏▒xi=k這兩個基礎的恆定函數模型構造而成: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這兩個模型各有優劣:對於恆定累加函數模型,能為交易提供恆定的價格(P=dy/dx=1),由此解決了高滑點和流動性聚集問題,然而卻面臨流動性枯竭的危機;對於恆定累乘函數模型,能為交易提供無限流動性(x*y=k永遠不與坐標軸相交),但卻面臨高滑點問題。為此,Curve V1結合了兩模型的特性,構造出一個新模型:

λD^(n-1) ∑▒x_i +∏▒x_i =λD^n+(D/n)^n (1)

其中,λ是一個動態變量,值為:

λ=(A∏▒x_i )/(D⁄n)^n (2)

該值具有如下特性:

當資產池處於均衡點位置時(即價格相等,都為1),λ為恆定常數A,A是一個十分大的正數。此時模型便退化為恆定累加函數,∑▒x_i =D,此時Curve具有低滑點的特性;

當資產池越遠離均衡點時,λ越趨近於0。此時模型便退化為恆定累乘函數∏▒xi=k,此時可使模型擁有無限流動性,防止流動性的枯竭。

將公式(2)代入原模型(1),便可得到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Curve V1恆定函數模型:

An^n ∑▒x_i +D=ADn^n+D^(n+1)/(n^n ∏▒x_i ) (3)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正是因為λ的優良特性,使得Curve V1兼備了恆定累加函數和恆定累乘函數的雙重優勢:在價格均衡位置附近,Curve近似於∑▒x_i =k,使得交易具有低滑點和流動性聚集的優勢;在價格遠離均衡點的位置,Curve近似於∏▒xi=k,具有無限流動性的優勢。由於Curve V1主要運用在穩定幣交易對領域,波動很小。故Curve V1函數模型的大部分流動性都聚集在均衡價格(P=1)的位置,其流動性分布圖如下所示: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進擊的Curve V2

相較於Curve V1,Curve V2主要有兩個目標:

將交易對由穩定幣/鏡像資產領域推廣到普通資產領域,並將二維交易(兩種資產間的交易)推廣多維交易(多種資產間的交易);

Curve V2的普通資產交易對的資本效率仍高於Uniswap的同類交易對。

Curve V2的新恆定函數模型

為了實現交易對由穩定幣/鏡像資產向普通資產的推廣,Curve V2在V1函數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

首先引入的是資產價值的概念,在Curve V2中,指定第0個資產的價格p_0為1(例如USDT的價格),並且資產價值(xp)為資產數量(b)與該資產價格(p)的乘積,即

〖xp〗_i=b_i*p_i

在AMM中,當市場處於均衡位置時,各類資產的價值是相等的,因此有

〖xp〗_0=〖xp〗_1=⋯=〖xp〗_(N-1)=〖xp〗_eq

與Curve V1一樣,設常數D為均衡位置處各類資產的總和,結合上式可得:

D=N* 〖xp〗_eq

此時,價格p包含在Curve V1的函數曲線中,實現了向普通資產交易的推廣:

λD^(n-1) ∑▒〖xp〗_i +∏▒〖xp〗_i =λD^n+(D/n)^n (3)

然而,普通資產交易對與穩定幣交易對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價格會經常波動。穩定幣交易對可以將大量流動性聚集在p=1附近,偏離時滑點會迅速升高(如圖13所示);但對於普通資產交易對而言,價格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是正常現象。

為了防止滑點迅速升高,讓流動性的分佈更“平穩”一些,有必要在公式(3)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Curve V2引入了常數Gamma來進行調節,即

λ=(A∏▒x_i )/(D⁄n)^n *γ^2/(γ+1-K_0 )^2

K_0=(∏▒x_i )/(D⁄n)^n

從上可以看出,相較於Curve V1, Curve V2主要是在V1的λ變量中加入了特殊項:

γ^2/(γ+1-K_0 )^2 (4)

當市場趨於均衡狀態時,K_0趨近於1,公式(4)結果趨近於1,此時Curve V2趨近於Curve V1的恆定函數公式;

當市場偏離均衡狀態時,K_0趨近於0,由於Gamma是一個非常小的數,此時的公式(4)結果也將是一個很小的數,導致A(一個特別大的常數)的影響下降,反映在圖中即曲線能更平滑地“過渡”,防止滑點突然升高。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從上的分析可以看出,Gamma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函數曲線的曲率,使得Curve V2的函數曲線的變化相較於V1可更平穩過渡,流動性分佈也更為平緩,此時Curve V2的流動性分佈如下所示: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內部預言機價格錨定機制

為了使Curve V2的資本效率進一步提高,V2還採用了內部預言機價格錨定機制以實現流動性的被動管理。這裡之所以採用內部預言機而非接入外部預言機,主要考慮在於降低中心化程度。

首先我們看Curve V2是如何獲取最新價格。具體而言,系統會根據每個區塊中的內部最新交易價格,通過加權移動平均計算預言機價格P_i^*:

由此可計算出相應的價格變動比例:

其中s為系統設置的歩長,為固定值。

那麼Curve V2如何實現流動性的被動管理呢?首先,Curve V2引入了Profit變量來測量Curve V2中資產池偏離均衡狀態的程度。具體步驟如下:

計算資產池的價值 — X_cp=(∏▒D/(Np_i ))^(1/N)

計算虛擬價格 — virtual_price=X_cp/LP_supply

計算profit — profit=(old_profit * virtual_price)/(old_virtual_price)

隨後,當偏離程度達到一定條件時,便會改變恆定函數模型中的參數xp和D。具體如下:

當(virtual_price -1)>(profit-1)/2時,利用牛頓方法,求D值,此時用到上面更新的最新的價格比例,D = newton_D(A,gamma,p_i⁄p_(i,prew) )  ;

更新虛擬價格virtual_price=X_cp/LP_supply

由於內部預言機提供的價格錨定機制,隨着價格P和參數D的變動,Curve V2的函數曲線的流動性分佈也發生了移動,使得流動性都聚集在最新價格附近,由此提升了資本效率,示意圖如下所示。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從上可以看出,相較於Uniswap V3的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採用被動管理模式的Curve V2也能實現資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Curve V2不會產生類似Uniswap V3的公平性問題,進而打擊用戶進行流動性遷移的熱情。因為Curve V2與傳統AMM的LP收入分配模式是一樣的,不同LP之間的流動性只有數量和提供時間差異,沒有其他方面的差異。如下圖所示,儘管Curve V2僅僅推出只有幾周時間,但Curve的鎖倉價值已經超過了曾經的龍頭Uniswap,達到75億美元,位居行業第一。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三、資產管理庫模式—Balancer V2

正如前文所言,無論是Uniswap V3的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還是Curve V2的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都是基於個體層面的資本效率提高,整體層面的資本效率並未因此獲得改善,這也是兩者最大的局限性。那麼是否有可以提高整體資本效率的方案呢?有的,這就是以Balancer V2為代表的資產管理庫方案。

資產管理庫的設計思想也非常樸素,類似於早期銀行的形成—客戶有大量的資產沉澱在銀行金庫中,銀行家便用這些沉澱資產進行放貸來提高收益,由此形成了銀行的存貸款業務。Balancer V2也是如此:在AMM資產池中只有少部分資產用做交易,大部分資產沉澱其中,於是將這部分閑置資金投資到其他地方,以此提高資本效率。Balancer V2主要通過兩個關鍵協議來實現:協議金庫(Protocol Vault)和資產管理器(Assset Managers)

協議金庫(Protocol Vault)

Balancer V2與其他AMM的最大差異是在架構上設計了一個金庫(Vault):在傳統的AMM設計中,由資產池(Pool)保管所有的資產,而Balancer V2則是由該金庫(Valut)來持有並管理Balancer資產池中的所有資產(即資產的轉移都由金庫處理);而資產池(Pool)只負責處理交易以及流動性的存取。因此,Balancer V2的金庫可持有來自多個資產池的資產,由此形成了合併流動性,但合併后的深度並不會改變單一資產池中的價格。

這種類似於“錢賬分離”的設計可帶來諸多好處:資產池(Pool)成為獨立的合約協議,可實現自動做市商的定製化設計;Balancer V2的金庫可針對多個資金池執行交易,只有最終的凈代幣金額才會在“內部錢包餘額”中進行轉移,由此降低了Gas費;同樣地,金庫合約的獨立性也為閑置資產的再利用提供了基礎。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資料來源:Balancer官網,火幣研究院整理

資產管理器(Assset Managers)

Balancer V2用以提高資本效率的核心協議即資產管理器。資源管理器是由系統指定的外部智能合約,可以全權控制該資金池存入金庫的所有代幣。

目前Balancer已經與Aave合作,建立了第一個Balancer V2資產管理器。通過該資產管理器,就可以將閑置資產轉入到Aave中獲取額外的收益;而被轉入Aave的這部分資金稱為“投資賬戶”,未被轉入的資產被稱為“現金賬戶”。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同樣地,為了防止“現金賬戶”中的資產不足導致無法完成交易,資產管理器會在Aave上贖回部分資產補充資金池;同時會將“現金資產”中的多餘頭寸發送給Aave,以最大限度地產生收益。

從實際效果看,Balancer V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據Dune Analystic的數據,自上月Balancer V2正式上線以來,大量的流動性開始遷移到V2上,TVL迅速升高,目前已經達到了4億美元。從LP的收入看,基於Balancer V2的高收益,在短短上線一個月後,Balancer V2的LP總收入也已經超過V1。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四、總結與展望

在提高AMM資本效率領域,目前已逐漸形成了三大模式:以Uniswap V3為代表的“流動性主動管理”模式,以Curve V2為代表的“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和以Balancer V2為代表的“資產管理庫”模式。

從現實情況看,儘管Uniswap作為行業龍頭,其推出的V3一直為市場所關注,但由於在設計理念上產生的公平性問題和對外部性的忽略,導致Uniswap V3處於一種進退失據的尷尬境地,大量流動性仍停留在V2上而遲遲不願意向V3遷移。

Curve V2則實現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微創新,在V1原有恆定函數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實現了Curve由原先的穩定幣/鏡像資產交易對向多維、普通交易對的推廣,並進一步提高了資本利用效率,由此在TVL上實現了對Uniswap的反超。

不同於前兩者將重點放在流動性聚集上,Balancer V2另闢蹊徑,通過引入資產管理庫實現了AMM中閑置資金的再投資利用,由此提高了資金效率。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從總體效果看,Balancer V3無疑是最優的方式。除了Balancer V3能整體提高資本效率外,該模式還天生帶有可組合性的特徵,可與大量的DeFi協議組合成新收益項目,構建新的DeFi生態,使得Balancer V2所代表的資金庫管理協議可在日後有成為DeFi基礎協議的潛力。其次,以Curve v2為代表的流動性被動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Uniswap V3所引發的公平性問題,該模式在未來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當然,本文僅從資本效率的提升角度分析了AMM的未來發展與演變途徑。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看,除資本效率的提升外,AMM在未來還有三條演變發展路徑:

一是無償損失的降低。對於AMM而言,流動性是其生存的基石,失去流動性,AMM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毫無疑問地,可為流動性提供者(LP)帶來更高收益和更小風險損失的AMM,將獲得市場優勢。除了資本效率提升的途徑外,對流動性的爭奪將集中降低無償損失的領域。

二是跨鏈交易。當前大多數AMM只能在一條鏈上進行交易,無法實現跨鏈交易,嚴重製約了AMM的交易資產種類與規模。一個成熟的多鏈、支持資產跨鏈的AMM應用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是衍生品交易。在傳統金融市場中,衍生品市場交易量遠高於現貨市場交易量。當然,衍生品市場的交易也比現貨市場更具有挑戰性:需要設計安全的風控措施、精準的強平機制和及時的價格發現機制等,難度非常大。AMM想要戰勝現有的金融交易制度,衍生品領域是必須攻克的難關。

自動做市商的演變與未來:探究AMM的資本效率提升機制

當然,儘管當前AMM未來演變發展路徑已清晰可見,但並非意味着AMM會在未來一帆風順,或者由此形成“教條主義”而忽略了AMM在其他領域的創新。DeFi領域最讓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其簡潔之美和創新之奇,我們也由衷地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優質的AMM項目。

參考文獻

Uniswap V3白皮書:https://uniswap.org/whitepaper-v3.pdf

Curve V2白皮書:Automatic market-making with dynamic peg,  https://curve.fi/files/crypto-pools-paper.pdf‌

Curve V1白皮書:StableSwap – efficient mechanism for Stablecoin liquidity,  https://www.curve.fi/stableswap-paper.pdf‌

Balancer 技術文檔:https://docs.balancer.fi‌

免責聲明

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與本報告中所涉及的項目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響 報告客觀性、獨立性、公正性的關聯關係。

本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及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資料及數據的出處皆被火幣區塊鏈研究院認為可靠,且已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進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幣區塊鏈研究院不對其真實性、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

報告的內容僅供參考,報告中的結論和觀點不構成相關數字資產的任何投資建議。火幣區塊鏈研究院不對因使用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讀者不應僅依據本報告作出投資決策,也不應依據本報告喪失獨立判斷的能力。

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研究人員於定稿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未來基於行業變化和數據信息的更新,存在觀點與判斷更新的可能性。

本報告版權僅為火幣區塊鏈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報告內容,請註明出處。 如需大幅引用請事先告知,並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對本 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4027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22 14:09
下一篇 2021-07-22 1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