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訪問原網址

剛剛,港交所迎來了第一個氫能IPO。

投資界-天天IPO消息,今天(1月12日),氫燃料電池企業華通正式登陸掛牌港交所,成為港股氫能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60港元/股,今日平開,市值超70億港元。

億華通背後的掌舵者是一位80后理工男——張國強。生於山西大同,張國強本科就讀于山西財經大學,後來在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先後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而本科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北汽福田,自此進入汽車行業。2005年,他加入歐陽明高教授孵化的清能華通,直到2012年帶領核心團隊重組,正式成立億華通。

走過中國氫能蠻荒年代,億華通坐上了國內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的位置。身後集結了一支龐大的投資軍團,包含了水木創投、水木易德投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清研資本、國泰君安創投、宇通客車、中海投資、中關村發展集團、光大瑞華、北汽產投、君盛投資、潤土投資、新鼎資本、華德資本、天創資本等知名VC/PE,以及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國際資本。

眼下,一個個氫能IPO正在走來——國氫科技、捷氫科技、未勢能源、國鴻氫能……過去一年,幾乎所有VC/PE都湧進了這條新能源賽道,共同掀起了一波罕見上市潮。

43歲,他師從歐陽明高教授,干出氫能第一股

1980年,張國強出生於山西大同市一個普通家庭。公開信息顯示,他從小內心就有一個“清華夢”,只可惜高考那年發揮失常,張國強最終被山西財經大學錄取,學習市場營銷專業。2003年本科畢業后,張國強來到北汽福田公司,任職總經理秘書,自此與汽車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在北汽福田工作兩年後,張國強又加入了北京清能華通,歷任部門經理、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業務規劃及營運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清能華通正是由業內鼎鼎有名的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所參與孵化的公司。公司名稱中的“清能”諧音氫能,代表了主營業務氫燃料電池,同時又包含“清”和“華”二字,即寓意着脫胎於清華大學。

期間,張國強也圓了自己的“清華夢”,研究生考入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專業。2012年,《“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出台,首次將燃料電池汽車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彼時,清能華通決定進行重組,並在同年7月正式成立億華通,由張國強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成立后的億華通,歷時近三年時間研發推出35kW燃料電池系統。但在核心部件電堆技術方面,億華通早期仍缺乏自主能力,大多從加拿大氫能龍頭巴拉德等公司外購。2015年,億華通收購了上海神力科技,後者為當時國內頭部的電堆技術企業,從而實現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量產。次年,億華通順利掛牌新三板。

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執掌億華通期間,張國強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成功拿到博士學位。隨後,他又在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間,師從歐陽明高教授,完成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研究。

2020年8月無疑是張國強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億華通成功掛牌科創板,成為國內“氫能第一股”,市值一度超過200億。此後,億華通又相繼推出80kW、120kW及150kW等多種型號的燃料電池系統,並於2021年12月向市場發布首個240kW型號,為國內首款額定功率達到240kW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

在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的賽場上,出現了億華通的身影。據悉,本屆冬奧會和殘奧會分別投放氫燃料電池汽車1200台和800餘台,其中億華通搭載車型佔比64%,運營里程260餘萬公里,佔比81%;減碳2200餘噸,佔比85%。

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今天,43歲的張國強迎來第二次IPO敲鐘,億華通成功登陸港交所。風起雲湧的氫能江湖,正在走出一個個IPO。

一年進賬6個億,投資人豪賭氫能賽道

億華通靠什麼撐起一個IPO?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灼識諮詢報告,按2021年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計算,億華通在中國燃料電池系統市場排名第一,佔市場份額為27.8%。截至去年6月底,億華通的燃料電池系統已安裝於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目錄中的80款燃料電池汽車上,同樣位居行業第一。

由此可見,億華通算是國內燃料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但即便如此,億華通的日子依然並不好過。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億華通營收分別為約5.54億元、5.72億元、6.29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約4589.9萬元、-976.2萬元、-1.85億元。進入2022年,億華通在上半年的營收和期內利潤分別達到2.69億元及-8155.6萬元。

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值得注意的是,億華通的毛利率在持續下滑。2019年至2021年,億華通的毛利率分別為44.5%、43.2%和37.5%,接連走低。直到2022年上半年,億華通的毛利率為38.8%,才較上年同期略有回升。

對此,億華通也在招股書中坦承,考慮到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預期至少在2025年之前仍會繼續錄得凈虧損。這意味着,億華通長期虧損的狀態在短期內還無法改善。

雖然2022年氫能投資才開始火爆,但億華通的背後已經聚集一支龐大的投資人隊伍。

天眼查顯示,億華通成立至今已完成16輪融資,投資方中包括了水木創投、水木易德投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清研資本等清華背景機構,還有國泰君安創投、宇通客車、中海投資、中關村發展集團、光大瑞華、北汽產投等產業資本,以及君盛投資、潤土投資、新鼎資本、華德資本、天創資本等知名VC/PE。此外,瑞銀集團、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也曾參與億華通的定增。

時間回到2013年,彼時處於創業初期的億華通,可謂是“一窮二白”,由於研發投入較大,很快便遇到了資金難題,創業團隊也一籌莫展。此時,億華通進入了水木創投的視野之內,後者是一家科技成果產業化投資管理平台,來自於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旗下。

水木創投管理合伙人吳勇曾對外表示,儘管當時沒有投資機構看好,但他卻在億華通背後看到了產業價值。“我們也不確定什麼時候燃料電池能夠跑出來,但中國未來肯定需要這個技術,方向正確,團隊我也看好,所以就投了。”於是,億華通在2013年獲得了水木創投天使輪投資,解決了燃眉之急。此後,水木創投又分別於2014年、2015年、2018年加註億華通,一路陪伴走上IPO敲鐘舞台。

君盛投資則是在2015年與億華通初次接觸,並基於對新能源行業的持續看好、公司在行業中龍頭地位明顯及產品核心競爭力突出的背景下,經過對產業鏈的充分調研及公司團隊的多次交流,隨後在2016年參與了億華通的B輪融資。

2020年,億華通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華德資本收穫的第一個IPO。談起這筆投資,華德資本合伙人、北京華德總經理陳鵬顯得尤為自豪。他回憶最初之所以接觸到億華通,一方面是因為華德資本董事長姜培興跟張國強都是清華校友,另一方面則是華德資本長期關注氫能產業,億華通作為當時國內的領軍企業,自然而然進入團隊的視野。

不過,華德資本投資億華通並非沒有顧慮。“當時億華通的收入結構中,燃料電池相關業務並不是主要來源,同時考慮行業處於發展初期,不能按照傳統方式對項目進行估值是核心問題之一。”陳鵬表示。

後續經過客觀分析,華德資本團隊認為氫能是一個複雜的新興產業,有很多門檻是新進入者和投資人所看不到的,而億華通作為行業老兵,除了先發優勢、技術、產品、市佔率、區域布局等優勢外,還具備了諸多隱形優勢。因此華德資本下決心布局,最終在2017年出手投資了億華通。

正如投資人所言,中國氫能的序幕才剛剛拉開,IPO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於億華通而言,征途依舊漫長。

融資殺瘋了,氫能IPO大爆發

億華通輕鬆二次IPO,堪稱國內氫能產業大爆發的一抹縮影。過去一年,似乎無VC不投新能源,而被視為未來清潔能源的氫能更是擠滿了一級市場投資人。

不久前,北京誕生了一隻氫能獨角獸——國氫科技宣布完成45億元B輪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30億元。此次國氫科技一舉新引入了11家投資方:國開製造、綠色發展基金、混改基金、川投集團、嘉興國禾投資、武漢經開投、北京大興投資、尚融綠能、共青城氫能、中國信達、西安唐興科創。完成融資后,國氫科技董事長李連榮公開表示,國氫科技將實質性啟動IPO工作。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旗下的捷氫科技也恢復了科創板IPO發行上市審核。早在2022年6月,捷氫科技就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后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而被中止發行上市審核。作為上汽集團拆分的氫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與集成商,捷氫科技得到了一眾知名VC/PE的青睞。其最近一輪融資在2021年11月完成,投資方包含了恆旭資本、中金匯融、中國國有企業混改基金、君正集團、國投招商、國開金融、廣汽資本、凱輝基金、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淡馬錫等。

稍早前,長城汽車旗下的氫燃料電池公司未勢能源,宣布獲得5.55億元B輪融資,由中建材新材料基金領投,A輪領投方國投招商持續增資,立本能源跟投。同時,未勢能源已同步開啟B+輪融資進程,IPO準備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此前,未勢能源曾於2021年12月獲得由國投招商、人保資本聯合領投的9億元A輪融資,估值就已超過40億元。

幾乎同一時間,另一隻氫能獨角獸國鴻氫能也正式遞表港交所。成立於2015年6月的國鴻氫能,由廣東省佛山與雲浮兩市共同打造。成立至今,國鴻氫能已獲得6輪融資,投資方陣容中不乏上海納米創投、涌鏵投資、中融鼎新、美錦能源、中銀粵財、粵財創投、紅塔創投、國中資本、潤土投資、青島城投集團、中國中車、昇輝科技、招銀鼎洪投資、昌發展、鼎暉百孚、臨港科創投、咸陽金融控股、中電基金、廣州新興基金等知名機構。

那麼,為何VC/PE開始紛紛出手氫能?

從理論上說,這是一種理想的清潔能源,使用過程無污染、無碳排;良好的理化性質使其可以參與替代化石能源,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且氫氣製取方式多樣,可以增強能源體系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毫無疑問,氫能是未來能源體系變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沿着這一邏輯,氫能賽道冉冉升起。按照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在2020年-2025年,中國的氫能產業產值將有望達到萬億元,到2026-2035年,產值有望達到5萬億元。而根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到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將達到5萬輛,未來三年我國燃料電池車的銷量規模約有3倍增量空間。

不僅如此,《規劃》還明確指出,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註冊上市融資。

一位北京VC投資人坦言,“氫能具備極大的想象空間,過去氫能賽道的從業者寂寞了很多年,但最近4、5年氫能逐漸走向主流舞台,從制氫、運氫、儲氫整個產業鏈條來看,是一條非常長的產業鏈,在氫能的產業鏈條上也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但氫能也依然充滿爭議。此前本田汽車曾宣布放棄氫燃料電池路線,自2021年8月起,停止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的生產。此外,選擇退出的還有奔馳、日產等車企。而大眾汽車CEO赫伯特·迪斯和特斯拉CEO馬斯克還在網絡上公開唱衰氫燃料電池在汽車上的應用前景。

他們常常聊到氫能源現階段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首先是大量廉價氫氣的獲取問題,電解法在生產效率上無法與化石燃料制氫媲美,但後者碳排放又會大幅增加。其次,氫氣的存儲和運輸,甚至加氫站高昂的造價等都是發展瓶頸之一。並且氫氣屬於易燃易爆氣體,安全性問題也不容忽視。

其實回望人類歷史,從柴火到煤炭,從煤炭再到油氣,人類社會每次巨大的進步,都是伴隨着能源革命而來。如果要告別石油時代,削弱石油霸權,勢必要發展新一代能源,氫能無疑是備選之一。

當下,氫能擁有着無數堅定信仰者,“從未來五到十年的視角來看,這裡一定會出現1000億市值的公司。”也許,下一個寧德時代就將從這裡誕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劉博,36氪經授權發布。

媒體報道

      36Kr  搜狐科技  36Kr  投資界  搜狐科技  投資界

相關事件

  • 億華通登陸港交所  2023-01-12
  • 中國“氫能第一股”通過港交所聆訊,近三年凈虧損超3億元  2022-12-13
  • B站香港上市首日認購已破25倍  2021-03-18
  • B站香港二次上市發行價不超過每股988港元,預計 29 日上市  2021-03-17
  • 嗶哩嗶哩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2021-03-16
(0)
上一篇 2023-01-12 14:41
下一篇 2023-01-12 15: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