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醫療擬入主和仁科技,盤中大跌逾9%

訪問原網址

寧可“掏空口袋”花7.69億也要買和仁科技,通策醫療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通策醫療公告,擬用現金直接受讓和仁科技控股股東三成的股權,交易金額7.69億元。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成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東,呂建明將成為和仁新的實際控制人。

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愁。

看好的人:7折拿下,撿了個便宜;提升醫療信息數字化能力。

不看好的人:投資標的差,浪費現金流。 

孰對孰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可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人已經贏了,有人卻已經輸了… 

市場先生是聰明的,用腳給出了答案。今日上午,通策醫療高開低走一路下跌,一度被資金砸至跌停板;而另一邊,和仁科技趁利好,高開14%,隨後也是一路下跌,收盤收漲6%。 

估計又砸懵了不少價值信仰者:這啥玩意啊!誰在出貨啊?

通策醫療掌門人估計心想:救了人卻把絆倒了自己,太難了!

最爽的應該還是仁和實控人:終於有人救我了!差點就活不下去了。

估計很多投資者都是這麼想的,但事情真如表面看到的這樣嗎? 

恐怕沒那麼簡單,背後疑點重重。

質地一般

通策7.7億拿下市值近30個億的和仁科技的實控權,真的值嗎?

通策收購方案還有電話會議中,幾乎都是誇讚和仁科技的價值,說是是目前醫療信息化公司中最好的。和仁科技成立於2010年,於2016年上市,主營業務是醫療機構臨床醫療信息系統。

 可是翻看業績一看,好一個上市即巔峰。

營業收入成立以來逐年增長,而凈利潤上市即逐年下滑。從2019到2021年和仁科技營業收入增長几乎停滯,除非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從2018年的3490萬元跌到了2021年的2710萬元,三年累計下滑23%。

圖片

和仁科技雖然負債率不高,賬上現金也有幾個億,但是業績七八年沒有成長性。毛利率、凈利率上市后便一路向下,尤其是凈利率下滑最激烈,可見公司行業議價能力或盈利能力一般。上市前各項指標都非常好看,上市之後逐步打回原形。

圖片

行業天花板也非常明顯,說白了,就是軟件類企業,行業內軟件系統門檻不高,而下遊客戶是各大中小醫院,醫療信息化軟件差異性並不大,這麼看和仁科技對下游的話語權並不強。

一年三四干萬利潤,且沒有成長性,給20億市值也算不得便宜,放在當下創業板IPO門檻都不到,只能上個北交所,二十億估值估計不少還是殼價值。 

從資源整合來看,和仁科技的主業醫療信息化與通策醫療主業牙科相關度並不大。何況,通策原本有信息化團隊包括通策雲等,完全可以用內生化成長。如果僅是為了和仁所謂佔據的301、同濟、湘雅、西京、邵逸夫、江蘇省中醫院這些頭部大三甲的高地,而大花手筆,大可不必。 

從基本邏輯看,通策拿下和仁並不是必要。更何況,過往歷史來看,通策醫療對現金資源十分愛惜,2018到2021年度四年都沒有過一分錢現金分紅,此次為何大手筆一把花光手上一年的現金。

事出反常,必有妖。頂着“罵”名,也要擅自簽下大額交易,裡面恐有複雜的不為人知的利益關係。

白衣騎士

從和仁實控人火急火燎找人續命,也能看出端倪。

和仁科技賣殼非常急迫,剛終止與上一任買家的交易,立馬就找到了新的接手方。公司曾在2021年12月籌劃過易主事宜,彼時廣州國資擬接盤,不過5月15日晚間和仁科技披露了協議終止消息。

彼時股份轉讓協議都簽訂了,轉讓總價10.78億元。交易完成後,科學城信科集團將成為和仁科技控股股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將成為和仁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和仁科技剛剛終止跟前任買家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的交易,轉手就找到了通策醫療。

就差最終確認,不到半年轉讓價相差3個億。和仁科技轉讓給國資不香?再等更好的買主多幾個億不香?

要知道,根據實控人做出的業績承諾,未來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完全可以繼續經營,並不是着急被退市的對象。

據轉讓方磐源投資及一致行動人做出的業績承諾,和仁科技2022年-2024年實現的歸母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於3500萬元、4000萬元、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 

既然有信心繼續盈利,和仁科技實控人怎麼就甘心拱手相讓呢?恐怕很缺錢! 

值得注意的是,和仁科技實控人股權質押佔比將近六成,深陷股權質押困境。要是按照質押價,結合前面7.8元股價低點來看,公司質押基本浮虧40%以上,隨時爆倉…有人會說,公司質押比不才六成,完全可以繼續押,推到100%質押。但要想到,萬一公司還有一些表外的質押,或者說是更嚴重的體外缺錢。

圖片

會不會,和仁實控人找到同為浙大校友的呂建明幫一把,或者背後給出更為豐厚的回報呢?

以上只是腦補的猜測畫面。

估計這一把,呂總也是挺而走險,做了個白衣騎士。此次與通策醫療的協議約定,第一期股份轉讓價款3億、優先用於解除標的股份對債權人的質押及解除融資融券業務。

如網上還有股民質疑:收購和仁估計是體外缺錢了,拿上市公司付款,再把通策體外的賣給和仁,最終實現把通策的錢轉到體外。有可能是過橋,也有可能是變相掏空上市公司。

對於這些邏輯不能自洽的質疑,是否存在,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和仁基本面一般,盈利能力還差,ROE基本維持在3-6%,隨便受一些風吹雨打很容易就扛不住了。這也是呂總要讓轉讓方做出業績對賭協議的原因,畢竟關係再好,也得小心為上吧。

備受質疑 

巨額開支的背後,市場最擔心的還是,會不會直接影響通策下一步的擴張。

通策醫療在國內口腔醫院賽道雖然屬於頭部,但國內市佔率只有2%,這個行業的增速保持在10-20%,這種快速增長行業在還沒有奠定市場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偏離主業去併購醫療信息化類資產,面臨著多元化經營問題。 

要知道,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只有3.74%和1.25%,與過往動則40%以上的增速相比,着實稱不上大白馬。 

主要還是受疫情的影響。通策醫療的營收核心區域都集中在浙江省,佔比超過9成。但今年隨着上海疫情的持續爆發,對隔壁浙江省也帶來了明顯的影響。 

業績下滑,公司股價更是持續低迷,要是從20年2月高點算起,股價已經跌去70%。

 這背後的原因,不僅是擔心疫情因素對其業績的衝擊預期,還在於去年以來市場預期牙科材料可能被納入集採的擔憂。 

儘管在通策醫療的成本中,醫院醫生成本佔據的最大部分,但口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同樣對其利潤造成影響。 

近兩年,口腔耗材的集采開始加速。去年8月22日,浙江寧波醫保局曾約談5家進口牙供應商,釋放出用個人帳戶支付種植牙的方案。 

未來種植牙集採在國家層面推開,作為想要在全國鋪開的牙科服務龍頭,業績高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而業績高增速又是支撐高估值的基礎,沒有了它,先殺殺估值再說。

結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雖不知道通策大筆掏空自己收購和仁的實際原因,但從市場投票結果來看,大家並不看好這筆買賣。

雖然醫院信息化改造是大趨勢,但花更小的代價通過小幅參股或者是戰略合作,未必不可。更何況,當下宏觀經濟不明朗下,未來兩年又要投入9億擴張,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公司的現金流危機就會出現,增加了不確定性。

飢荒之年,餘糧珍貴…

媒體報道

      界面  界面  投中網

相關事件

  • 通策醫療擬入主和仁科技,盤中大跌逾9%  2022-05-17
  • 通策醫療:具備很好的盈利性和成長性,但目前處於相對高估值水平  2020-09-07
  • PereDoc醫療影像新銳獲3000萬天使輪融資  2017-12-28
(0)
上一篇 2022-05-17 20:06
下一篇 2022-05-17 2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