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風險

訪問原網址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風險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記者 | 曾仰琳

315前夕,針對過度借貸營銷誘導的風險,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了2022年第2期消費者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在提到“誘導消費者超前消費”的風險中指出,一些機構利用大數據信息和精準跟蹤,挖掘用戶的“消費需求”后,不顧消費者綜合授信額度、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實際情況,過度營銷、誘導消費者超前消費,致使消費者出現過度信貸、負債超出個人負擔能力等風險。

銀保監會消保局提醒,消費者應該知道,使用消費信貸服務后,需要依照合同約定按期償還本金和息費,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等息費未必優惠,摺合年化費率計算后的綜合貸款成本可能很高,過度信貸易造成過度負債。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風險提示》還指出,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不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遠離不良校園貸、套路貸等掠奪性貸款侵害。

不久前,界面新聞報道了大學生通過求職平檯面試,卻被誘導進行“培訓貸”一事。(詳見報道《面試還要背貸款!大學生求職掉入“培訓貸”陷阱,海爾消費金融失職了嗎?|金融315》)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風險

當前,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貸服務與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但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過度負債、徵信受損等風險。

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近年來,時有消費者投訴反映過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或違約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誘導消費者以貸款或透支方式預付費用,后因各種原因不能持續經營,導致消費者不僅無法享受本已購買的服務,還要面臨還款壓力和維權困難。

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2021 年8月,華爾街英語的學員在該公司四處閉店、辭退員工等消息傳出后,一些學員背負了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教育貸”,隨着華爾街英語深陷資金鏈危機,不少學員的學費“打了水漂”,但還貸仍將繼續。

界面新聞記者發出的229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統計和樣本深度訪談揭示出,“學費太高、無法一次性支付”和“華爾街英語銷售推薦”是學員選擇貸款上課的兩大最重要原因。其中,25%的學員沒有明確意識到自己在辦理貸款,僅17%的學員知道貸款利率。(詳見報道:《【深度】“幹嘛一次性付完!”調查訪談229位華爾街英語貸款學員,金融機構失職了嗎?》)

3月14日,界面新聞記者從部分華爾街英語貸款學員處獲悉,目前,背負貸款的學員仍需繼續償還貸款。一些學員目前正嘗試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風險提示》指出,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信用卡分期等業務,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警惕營銷過程中混淆概念,誘導消費者使用信用貸款等行為,比如,以“優惠”等說辭包裝小額信貸、信用卡分期服務;或是價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貸款或分期服務年化利率等;還有的在支付過程中故意誘導消費者選擇信貸支付方式。若消費者自我保護和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注意閱讀合同條款、授權內容等,簽約授權過程比較隨意,容易被誘導辦理貸款、信用卡分期等業務。

除了上述兩種問題外,《風險提示》還提示了以下兩種金融消費者容易遇到的“陷阱”。

一是誘導消費者把消費貸款用於非消費領域。誘導或默許一些消費者將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消費信貸資金用於非消費領域,比如買房、炒股、理財、償還其他貸款等,擾亂了金融市場正常秩序。消費者違規將消費信貸獲取的資金流向非消費領域終需承擔相應後果,“以貸養貸”“以卡養卡”不可取。

二是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一些金融機構、互聯網平台在開展相關業務或合作業務時,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不到位,比如以默認同意、概括授權等方式獲取授權;未經消費者同意或違背消費者意願將個人信息用於信用卡業務、消費信貸業務以外的用途;不當獲取消費者外部信息等。以上過度收集或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

針對上述問題,銀保監會消保局提醒消費者要了解消費信貸的有關政策和風險,防範過度信貸透支消費風險,提高法律意識,保護合法權益。具體來看,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堅持量入為出消費觀,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服務。根據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做好收支籌劃。合理合規使用信用卡、小額貸款等消費信貸服務,了解分期業務、貸款產品年化利率、實際費用等綜合借貸成本,在不超出個人和家庭負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髮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樹立科學理性的負債觀、消費觀和理財觀。

二是從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獲取信貸服務,不把消費信貸用於非消費領域。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無節制地超前消費和過度負債,選擇正規機構辦理貸款等金融服務。警惕貸款營銷宣傳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手段。尤其要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不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遠離不良校園貸、套路貸等掠奪性貸款侵害。不把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消費信貸資金用於購買房產、炒股、理財、償還其他貸款等非消費領域。

三是提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在消費過程中提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不隨意簽字授權,注意保管好個人重要證件、賬號密碼、驗證碼、人臉識別等信息。不隨意委託他人簽訂協議、授權他人辦理金融業務,避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一旦發現侵害自身合法權益行為,要及時選擇合法途徑維權。

媒體報道

      鈦媒體  界面

相關事件

  •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示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誘導風險  2022-03-14
  • 銀保監會:部分網絡平台利用“土味”網貸廣告套取客戶信息

      2020-12-29

(0)
上一篇 2022-03-14 19:45
下一篇 2022-03-14 19: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