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光衛星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個IPO

訪問原網址

東北,正在迎接一個重磅IPO誕生。

投資界-天天IPO從海通證券官網獲悉,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已於3月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公司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海通證券。如果進展順利,長光衛星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個IPO。

長光衛星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個IPO

成立於2014年12月,長光衛星坐落于吉林省長春新區,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020年11月,長光衛星宣布完成24.64億元Pre-IPO輪融資,憑藉約120億估值成為東北地區唯一獨角獸企業,迄今身後集結了包括中金資本、深創投、經緯中國、中科創星、科大訊飛、海通創新、普華資本、辰韜資本、中科院創投等一眾投資機構。

長光衛星的崛起,既是東北商業航天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也是我國商業航天爆發的一縷縮影。眼下,這裡已批量誕生一眾獨角獸——星際榮耀、零壹空間、藍箭航天以及長光衛星…..更為相似的是,他們都開始了IPO征程。探索宇宙的大航天時代,來了。

估值超120億,東北即將誕生一個罕見IPO

長光衛星的故事,離不開背後的掌門人——宣明。

宣明是江蘇人,但大半輩子都與東北緊密交織,也因這片黑土地與航天結緣。1978年高考恢復后,宣明進入長春光機學院精密儀器系學習,一路讀完碩士,並在長春光機所內留任。

在研究所時,宣明主要從事精密機械、微機械學科的研究,是我國微機械學科的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第一塊微機械光刻圖形實物就是出自他手。2003年,宣明擔任長春光機所所長,一干就是12年,期間還擔任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的有效載荷分系統行政總指揮。

長光衛星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個IPO

在宣明看來,航天事業必然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而以載荷為核心的整星設計技術便是“敲門磚”。2006年,他帶領團隊成立“星載一體化”技術研究室,着手設立起“一彈一星大口徑大光柵”等多個重大技術創新課題,並在2012年取得突破。基於科技成果轉化,同年12月,長春光機所正式啟動“吉林一號”衛星研製工作。

2014年,我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開了我國商業航天大幕。公司核心團隊來自長春光機所,宣明親自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自成立起,長光衛星就開始研製“吉林一號”衛星,目標實現“一箭四星”的發射。

彼時,長光衛星的背後只有吉林省政府、長春光機所和一眾技術骨幹組成的股東,社會資本尚未涉足。

“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尚處於發展早期,這是客觀事實,也符合客觀規律。”有投資人曾表示,“資本在長周期、重投入的產業規律面前,必然走向理性和謹慎。”那時,對商業航天持觀望態度的VC/PE機構不在少數,大家都在等一個時機——證明這條賽道在極具想象力的同時,回報也足夠誘人。

2015年10月7日,我國第一顆商用衛星“吉林一號”成功發射,不但創造了“國際首顆米級高清彩色視頻衛星”等多項第一,也標誌着中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進一步實現商業化、產業化。這當中有一個小插曲——在“吉林一號”衛星正樣開始投產時並未確定國家是否批准發射,宣明和團隊正陷入困局,最後經過吉林省委、省政府多次爭取,才最終在2015年2月定下發射日期。

此後,作為“吉林一號”背後的研製與運營商,長光衛星開始躍進大家的視野里。

VC/PE開始來了。2017年5月,中吉金泰、普華資本宣布投資長光衛星的種子輪融資;次年10月,長光衛星以40億元估值,獲得來自單一投資人的2.5億元天使輪融資,創下當時國內商業航天天使輪融資規模之最;之後兩年,公司又完成兩輪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宸瑞科技、海通創新等。

2020年11月,長光衛星宣布完成Pre-IPO輪融資,以24.64億元的規模再次震驚業內。此次資方陣容強大,包括中科創星、海南騫語、海通創新、深創投、中金資本、經緯中國、辰韜資本、裕智資本、海南金凱葉、海南凱星、婁底億鼎、朱雀股權、鯤鵬一創、科大訊飛、上海善達投資、吉林中科創投等多家VC/PE機構,原股東吉林省政府引導基金、深圳宸睿及公司核心骨幹繼續增資。

有了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雙重助力,長光衛星正式駛入發展快車道。

截至目前,“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達到41顆,已建成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而長光衛星現已集衛星研發、生產、發射、運營與應用於一體,成為國內唯一的全產業鏈商業航天公司。根據吉林省長春市官方賬號“長春發布”2021年底一篇文章提到,長光衛星是東北地區首家、吉林省唯一一家中國獨角獸企業。

而在《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1》,長光衛星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入選的獨角獸企業。在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單中,長光衛星以124億元估值,穩居商業航天企業第一梯隊。

現在,這一隻東北獨角獸正在奔赴IPO。不久前,長光衛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進行上市公司輔導備案,正式開啟了IPO征程,有望成為東北地區極具影響的上市公司。

為什麼會在東北?要從一個隱秘研究所說起

“投資不過山海關”,這是投資圈曾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那麼,VC/PE為何不遠千里跑到東北投出一個商業航天獨角獸?

對此,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向投資界道出背後原因:“長光衛星的創始團隊大多來自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能力較為綜合。而且,長春光機所是國內頭部的科研機構之一,尤其在航天光學載荷研製方面,技術實力強。”

透過長光衛星,一向低調的長春光機所浮出水面。長春光機所全稱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2年,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與中科院長春物理所整合而成,這是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主要從事發光學、應用光學、光學工程、精密機械與儀器的研發生產。  

自2000年以來,長春光機所積極投入到載人航天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中。從神舟三號到天宮一號,再到中國碳衛星,以長春光機所為代表的吉林科研機構參與了各類重大航天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曾有業內人士如此評論,“只要是航天類的大項目,一般都離不開長春光機所。”

為了讓科研成果走向產業化,長春光機所創立了國家級光電子產業孵化器,成功孵化了包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內的20餘家高科技企業,而長光衛星便是其中一家。2018年,長光衛星建設的長光衛星航天信息產業園一期正式投產,後續帶動的吉林省內衛星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已增至300多家。

此外,東北的航天事業也離不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坐落於非一線城市哈爾濱,哈工大始建於1920年,以鐵路建築和電氣機械工程起家。在航天領域,哈工大聲名顯赫,這是中國第一所建立航空學院的大學,也是第一所獨立研發小型衛星的大學。殊不知,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發射都有哈工大的身影。

如今,出身哈工大的創始人幾乎佔據中國商業航天半壁江山。2014年,畢業於哈工大的王洋放棄了體制內工作,創立了中國首家商業衛星公司——時空道宇;2018年,哈工大校友徐鳴辭去獵豹移動總裁職務,創建了商業衛星公司銀河航天。成立2年後,銀河航天完成B+輪融資,投后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成為我國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領域第一隻獨角獸。

2021年底,另一家脫胎於哈工大的衛星公司——工大衛星官宣A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除了哈爾濱本地的科力創投旗下產業投資基金,還有國投創合、中航產融等投資機構。據悉,工大衛星是由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核心團隊發起、哈工大以衛星技術方面知識產權出資共同成立的商業航天公司,具備通、導、遙微小衛星整星批量化設計、製造及在軌交付能力,主要面向市場提供商業衛星產品。

而東北唯一的新一線城市——瀋陽,也在積極布局商業航天。2021年4月,航天北斗衛星應用(瀋陽)中心正式開園。據瀋陽晚報報道,該中心已引進衛星科技(瀋陽)有限公司、上海華測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比利時Septentrio公司等知名企業。其中,衛星科技是遼寧省首家商業航天公司,而華測導航是國內北斗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上市企業。這一舉動填補了遼寧航天產業的空白。

“東北的輕工業是直播,重工業是燒烤。”這一句戲謔曾令人唏噓不已。須知道,早年東北的重工業堪稱國之棟樑。正如一位東北籍投資人感嘆,“不止商業航天領域,其實東北還隱藏着很多寶藏企業,尤其是硬科技方向。”長光衛星便是縮影之一。

已誕生一批獨角獸,中國商業航天上市潮來了

放眼全國,中國商業航天江湖十分熱鬧。

今年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執行“一箭22星”拼車發射任務,創造了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記錄,也交出了商業衛星共享發射的第一張滿分答卷。

在此次任務中,有18顆衛星都來自民營商業衛星企業,5顆衛星由微納星空研製,2顆由天儀研究院研製,10顆由長光衛星研製,1顆由成都星時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製。其中,微納星空的5顆衛星累計發射重量超過800kg,接近長征八號遙二火箭本次發射總重量的一半。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此次發射的22顆衛星中,商業航天企業天鏈測控保障了其中19顆衛星的測控任務,創造了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在單次發射任務中,保障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這次商業航天企業集體亮相,給投資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北京一位長期關注商業航天賽道的投資人坦言,“從2015年開始,VC/PE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已經快7年多了。在這一階段,投資人不想再聽創始人講故事、談願景,大家亟需看到一個足以支撐未來的里程碑成績。”

當然,投資商業航天賽道周期漫長,退出才是王道。從去年看來,中國商業航天正悄悄迎來一波上市潮。

早在2021年1月,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民營火箭公司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際榮耀”)擬在科創板上市,天風證券與中信證券擔任公司輔導機構。一旦星際榮耀搶先上市,將會成為中國民營火箭第一股。

星際榮耀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第一家邁過“入軌”這一運載火箭技術門檻的民營企業。自成立起,星際榮耀幾乎每年官宣新一輪融資,其中2020年完成了11.925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創下當年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

此外,另一家明星公司零壹空間也在衝擊IPO。據悉,零壹空間制定了上市計劃,已與券商和輔導機構展開合作,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零壹空間的背後,是一位80后北航學霸——舒暢。從北航畢業后,他先進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經濟學碩士,後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航天產業基金投資部、聯想控股做起了投資。2014年,國家政策明確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航天領域后,舒暢便拜訪多位航天專家,卻沒找到願意出來創業的人。於是,他於2015年創辦了零壹空間,后與重慶兩江新區合作,共同成立了重慶零壹空間子公司。成立至今,零壹空間身後站着聯想之星、StarVC、正軒投資、招商局創投、中金資本等一眾創投機構。

不止於此。今年1月,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下稱“國星宇航”)公司舉行創立大會,原“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整體改製為“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會選舉產生了股份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屆監事會成員,這被外界視為國星宇航奔赴IPO的預備動作。

這條賽道還有一眾知名獨角獸,比如藍箭航天。成立於2015年,藍箭航天是中國最早進入商業航天領域的公司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家對標SpaceX的中大型液體火箭製造商。2020年9月,藍箭航天宣布在過去12個月一共獲得超18億元投資,身後集結了紅杉中國、碧桂園創投、經緯中國、基石資本、光速中國、歌斐資產、沄柏資本等龐大的投資人隊伍。2020年底,藍箭航天估值已超80億人民幣,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在米磊看來,這波上市潮還稱不上一個潮流,真正的上市浪潮可能還要再等幾年。“目前無論是火箭還是衛星,只有少數公司可以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比如長光衛星。接下來,對於大多數商業航天公司而言,最關鍵的任務就是是實現商業閉環——火箭公司要努力發射500公斤以上的運載力的火箭,而衛星公司則需要考慮衛星上天後的商業訂單。一旦形成了閉環,我相信商業航天公司批量上市就不是問題了。”

VC/PE圈流傳着一個觀點:未知的太空,是人類最後的新大陸。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錯過“大航海時代”的中國人,決不能再錯過即將到來的“大航天時代”了,這才是一場真正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詩征途。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張繼文 牛妤坤,36氪經授權發布。

媒體報道

      鈦媒體  36Kr

相關事件

  • 長光衛星有望成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個IPO  2022-03-14
  • 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搭載長征八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計劃明年初公布最新融資  2020-12-22
  • 海洋雙星組網強化中國海洋觀測能力  2020-06-10
  • 雷軍:衛星互聯網10年內商用,小米全球化也要守住中國市場  2020-05-23
  •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06組衛星  2020-03-24
(0)
上一篇 2022-03-14 19:45
下一篇 2022-03-14 19: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