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多條投訴,共享充電寶“刺傷”多少人?

共享充電寶,這個共享經濟時代最造福消費者的發明,如今正在遭遇海量吐槽,高達6元甚至10元一小時的租借價格,讓手機重度玩家“肉疼”不已,但硬幣另一面的品牌方們,日子也沒能好到哪去。

8萬多條投訴,共享充電寶“刺傷”多少人?

作者 | 張夢依  編輯 | 劉楊

逼哭一個現代人很簡單,讓他手機只剩1%電量,或者跑遍滿大街還不了共享充電寶。林凡對此深有感觸。不久前的周末,他在餐廳掃了一個街電充電寶,聚完餐打算叫車回家時,發現充電寶還沒還。循着小程序地理指示,林凡找遍了僑福芳草地B1層到三層的充電樁,但所有充電口都已經插滿。直到走到兩公裡外的三里屯商業區,他才找到有空槽的充電樁。此時距離充滿電已經過去一個小時,“折騰了一個小時就為了還充電寶,還耗費了我9塊錢。”

不過,花幾塊送走充電寶已經算幸運了。如果找遍滿大街還不上,又不想一直扣費,就只能花99元買下了。在小紅書上,網友“MocoMama”買下的28隻共享充電寶堆成了三大摞,街電、美團、小電、怪獸等常見品牌應有盡有。有網友替她算了一筆賬,這一堆一共2772元,有人勸她乾脆去充電寶公司買個充電樁,給這些充電寶一個家。

在社交媒體上,被充電寶“刺客”刺傷的消費者比比皆是。8月22日,“共享充電寶漲至4元每小時”“共享充電寶又默默漲價了”等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在評論區,網友們紛紛倒起了苦水——“充電半個小時3塊錢,充了10%,怎麼不直接搶錢呢?”“我充20%的電花了5塊錢”“充的時候都不敢點亮屏幕,生怕浪費電”。

不僅如此,共享充電寶充電速度慢、不退押金、無法歸還等問題,也遭到網友的連番吐槽。在黑貓投訴上,搜索關鍵詞“充電寶”,相關投訴多達8萬多條。

各大充電寶品牌漲價了嗎?《豹變》發現,以北京為例,不同品牌的充電寶一小時租借價格大多在3-4元之間,一些人流量大的娛樂場所或景區,價格可以達到6-10元每小時。而在2020年時,主流品牌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集中在2-3元。

漲價背後,一邊是吐槽的消費者,一邊是不賺錢的品牌方,共享充電寶這門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

共享充電寶刺客,逼瘋消費者

還剩3分鐘,吳瑞兩腳狂奔,心臟突突地跳。她需要在4分鐘內到達200米外的涮肉飯館,歸還充電寶。按照計費規則,每半個小時3元,不足30分鐘按照30分鐘計算。現在吳瑞租借了2小時56分鐘,也就是說,這4分鐘價值三塊錢。

2小時59分,吳瑞準時推開涮肉店大門,大步邁向收銀台上的黃色充電樁,將充電寶插進空槽的那一瞬間,她感覺自己的手在微微顫抖。她還沒來得及喘氣,就聽到店員的聲音飄過來,“你插反了”。吳瑞以最快速度拔出充電寶,換個方向插了進去,手機依舊顯示“租借中”,1分鐘之後,頁面終於刷新成“歸還成功”。

太遲了,已經超時。使用時長3小時2分鐘,訂單金額21元,吳瑞被這份昂貴的賬單嚇了一跳,她找出了近兩年來充電寶訂單記錄,發現2020年充一小時只要3元,2022年漲到了一小時4元,在北京部分地段,充一小時甚至要6元。“沒想到充一次手機花20塊錢”,吳瑞後悔還得太晚,跑得不夠快。

8萬多條投訴,共享充電寶“刺傷”多少人?

李星也感同身受。她喜歡出門社交,是各大共享充電寶品牌的常客,但最近也感覺用不起充電寶了,“剛開始是半小時免費,然後15分鐘免費,現在只有前5分鐘免費,價格從五毛1小時,到1元一小時,再到1.5元一小時,那天我就吃了一頓飯,發現充電扣了10塊錢。現在共享充電寶貴到要我發脾氣的程度。”被充電寶狠狠宰了一刀后,李星當天就在網上下單購買了充電寶。

對很多充電寶用戶來說,這類被充電寶“刺傷”的經歷恐怕並不陌生。一則768人參與的“你覺得現在充電寶貴嗎”的小調查中,670人認為“貴,快用不起了”,只有17人認為“不太貴”。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南京,租借一小時共享充電寶,費用4元左右。在上海,充電寶的價格大多在3-4元/小時,一些熱門景區達到5元/小時,有些充電寶品牌即使多使用一分鐘,也按1小時收費。

對於充電寶價格上漲等問題,多家充電寶客服回復稱,各門店收費標準不一,價格是綜合考慮成本的結果,用戶租借前需認可收費標準。還有客服表示,共享充電寶是一種剛需,現在年輕人對4元、8元、十幾元的消費不太在意。

早在2021年,共享充電寶漲價一事就曾引發監管關注。2021年6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8個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限期整改,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範市場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

在市場監管總局指導監督下,6個共享充電寶品牌共426萬台機櫃、約80%的市場份額參與了整改。整改后,各品牌平均價格為2.2-3.3元/小時。不過,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價格又迎來了一波漲勢。

不僅價格越來越高不可攀,充電寶歸還難、充電速度慢、收費標準不統一、胡亂扣費等問題也困擾着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搜索關鍵詞“充電寶”,相關投訴多達8萬多條。多名消費者反映,使用充電寶時出現無故扣費、不退押金、無法歸還等情況。

有人曬出自己購買的共享充電寶
有人曬出自己購買的共享充電寶

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共享充電寶,這個曾經令所有人享受到便利的互聯網發明,無論是消費體驗還是用戶口碑,都在直線下滑。那麼,這些被外界認為暴利的充電寶企業,到底活得好嗎?

共享充電寶風口破滅?

乘着共享經濟、懶人經濟和消費升級的東風,共享充電寶行業也曾引發資本熱錢的大量押注。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第一波高潮是在2017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行業融資超過30筆,隨後三年時間裡,超過300多家充電寶公司相繼成立。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充電寶玩的也是一場金錢遊戲,即先燒錢換取規模,成為行業頭部后,再考慮盈利問題。各路玩家中,怪獸、小電、街電、來電獲得的融資金額最多,這些企業也得以迅速擴張,換來了流量和市場份額。

經過幾年的行業廝殺和洗牌,2021年4月1日,怪獸充電在納斯達克上市,就在同一天,街電和搜電宣布正式合併,雙方共同組建全新的集團公司,並於5月6日正式更名為竹芒科技。行業逐漸形成街電、小電、怪獸為代表的“小竹獸”競爭格局,不過在疫情影響下,“竹獸”後來居上,與美團充電寶繼續瓜分着這塊市場。

8萬多條投訴,共享充電寶“刺傷”多少人?

共享充電寶的確是賺過錢的。早在2017年,來電就正式宣布實現盈虧平衡,成為行業首家實現盈虧平衡的企業。聚美優品2018年財報顯示,其投資控股的街電已實現連續三個月的盈利,並貢獻了1.96億元的利潤,同年,小電也宣布實現盈利。怪獸充電招股書顯示,怪獸充電2019年和2020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7540萬元,連續兩年實現盈利。

但隨着資本熱潮的冷卻,燒錢換規模的時代已經過去,隱藏在行業中的問題逐漸暴露。共享充電寶行業本身技術門檻低,產品高度同質化,用戶粘性差,加上高頻小額的消費特性,很難漲價。

而在B端市場,各大品牌需要爭奪好地段的點位和商戶,面臨著高昂的分成費和營銷費用。在成本和低價的雙向夾擊下,共享充電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而疫情到來后,各大商圈、景區的人流、客流大大減少,這對本就水深火熱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無異於當頭一棒。

據招股書,小電科技年分成費率從2018年的24.2%增長至2020年的38.2%,而進場費率則從1%增長至16.3%。怪獸充電入場總成本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8億元,入場費成本佔比由5.5%上升至14%。

巨大的成本壓力下,即使點位和用戶數量持續增長,幾家頭部公司的日子依舊過得不好。財報顯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2021年營收35.85億元,同比增長27.62%,凈虧損1.2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2022年一季度,怪獸充電實現營收7.372億元,凈虧損為9640萬元。

增收不增利的同時,怪獸充電的股價一路下行,截至2022年8月29日,怪獸充電股價為0.92美元,較上市當天8.54美元/股的收盤價,跌去了近九成。

曾於2021年4月遞交港股招股書的小電科技,在招股書失效后,被曝出裁員消息。今年3月,據藍鯨財經報道,小電科技計劃裁員2000人,多個部門裁員比例達50%,主要為商務拓展員工。隨後,小電科技回應稱,爆料消息不屬實,公司正在將直營轉為代理模式。

竹芒科技早在2021年底合併的過程中,就裁撤了一批原街電市場部員工。就連對共享充電寶高舉高打的美團也放慢了腳步,據Donews報道,2021年7月,美團共享充電寶負責人高程已經離職創業,該部門諸多BD轉崗至美團優選,旗下33個自營城市點位被代理商接手。

經過多年的點位爭奪戰後,共享充電寶的行業紅利正在消退,市場增速不斷下滑,行業頭部效應十分明顯,但運營成本高,盈利難的頑疾仍然無法解決。提價,似乎成了賺錢唯一的解決方案,但真的救得了共享充電寶企業嗎?

漲價之後,出路在哪?

在調查過程中,不止一位消費者告訴《豹變》,共享充電寶價格太貴,自己已經購入了充電寶隨身攜帶。對於共享充電寶提價是否會影響使用頻率等疑問,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共享充電寶的提價實際上帶着要挾性質,用戶沒電的時候,非充不可,價格高一點不得不接受。

“而且價格貴了,充電速度並沒有提升,給消費者的體驗是下滑的。如果共享充電寶的快充技術沒有同步提升,這個市場的用戶口碑就會一直很差。價格的提升一定要和服務的提升幅度成正比,才能令消費者真正滿意。”張毅表示。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研究員盤和林認為,C端漲價的確是提高利潤率的途徑,也可以提高B端的回報,進而讓共享充電寶排布密度更大,但也會丟失客戶和影響口碑。他建議“共享充電寶在主業穩固的基礎上,可以向廣告和金融領域去謀求多元化突破,利用APP的基礎流量來做一些導流,前期以培養客戶習慣為主,等到流量增多后可以謀求變現。這是互聯網企業比較通行的做法。”

實際上,除了提價,共享充電寶也在設法開源節流進行自救。今年以來,怪獸充電和小電紛紛從過去的以直營為主,轉為直營和代理相結合的模式,而竹芒科技和美團共享充電寶已經轉為了純代理模式。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企業需要負責生產、選點,自負點位盈虧,而代理模式下企業將設備賣給代理商,靠平台服務費獲利。

在盤和林看來,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在於減小資金壓力和分攤風險。“採取直營模式,需要付給場地所有人一定的租金來租用空間,所以直營模式的經營風險完全在共享充電寶企業。而通過代理可以轉嫁風險給商家,由商家來支付充電寶的設備成本,採取分潤和固定收費的模式,一方面規避共享充電寶閑置的風險,另一方面也讓共享充電寶企業能夠從代理商那裡獲得穩定的收益。”

但轉型代理模式能否扭轉共享充電寶行業目前的局面,還要打個問號,本就吐槽不斷的服務質量、售後問題,在代理商接管后,或許仍然難以得到解決。

另一方面,共享充電寶也在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白酒、口罩、短視頻這些與共享充電寶毫無關聯的新賽道,都成了企業躍躍欲試的第二增長曲線。

2021年7月,竹芒科技就對外宣稱,已研發推出口罩機、AED體外除顫儀一體機等產品,公司還計劃推出包括體溫檢測儀在內的消費類硬件產品。小電科技也在招股書中透露,要與短視頻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提供短視頻及直播營銷解決方案。怪獸充電則表示,要布局白酒、禮品機、智能零售櫃、電子煙、IP玩具櫃等行業。

2021年年初,怪獸充電推出的白酒品牌“開歡”正式上線天貓,但市場反響令人尷尬。今年8月,開歡天貓店部分產品的月銷量只有個位數,可見第二增長曲線進展得沒有預期般順利。

張毅認為:“如果布局的這些業務沒有直接解決市場痛點,滿足不了消費需求,布局得越多,越消耗成本,給企業的運營也會帶來越多負擔”。

無論是IP玩具、白酒還是口罩,要在這些已經足夠成熟的壟斷行業開墾一片土壤,難度或許不亞於做好主業。如今看來,共享充電寶這個看似聰明的發明,既輸了自己,也沒能贏得消費者的心。

(0)
上一篇 2022-08-29 19:16
下一篇 2022-08-29 19: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