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有望“顯著”治療抑鬱症和痴呆症

科學家們發現,對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可以減輕抑鬱癥狀,並改善動物模型的認知功能。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聯合研究小組的這些重要發現最近發表在《大腦刺激》和《紐約科學院年鑒》上。

Stimulation-of-Eye-for-Depression-and-Dementia-scaled.jpg

重度抑鬱症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嚴重精神疾病。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說,COVID-19大流行引發了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人數的大規模激增。約有25%的患者對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沒有充分的反應。

2015年,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林禮偉博士報告說,對動物大腦前額葉皮層的深層腦刺激可以緩解抑鬱癥狀並改善記憶功能。這些治療效果歸功於海馬體的腦細胞生長,海馬體是已知參與學習和記憶功能的大腦區域。然而,深部腦刺激是侵入性的治療,需要通過手術將電極植入大腦內部,這可能會引起重大的副作用,如感染和其他術后併發症。

研究小組一直在尋找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其他方法。他們發現,對眼睛角膜表面的非侵入性刺激(稱為經角膜電刺激,或TES)激活了大腦通路,在抑鬱症的動物模型中產生了類似抗抑鬱的顯著效果,並減少了壓力激素。此外,這項技術還誘導了參與海馬體腦細胞發育和生長的基因的表達。這個研究小組由林禮偉博士、香港城市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陳儷行博士;港大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港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及基建)及香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應城教授領導。

gr1.webp

在相關的實驗中,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的博士生余泳珊和其他研究成員研究了這種方法是否可以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常見的痴呆症,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他們發現,這種對小鼠的非侵入性刺激極大地改善了小鼠的記憶表現,並減少了海馬體中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之一。

視覺和非視覺大腦目標的電刺激專家陳儷行博士描述了這項研究:“經角膜電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最初是為了治療眼部疾病而開發的,如果它能應用於治療神經精神疾病,將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

“這些研究結果為新的治療機會鋪平了道路,為患有耐藥性抑鬱症和痴呆症的病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然而,必須進行臨床試驗以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陳應城教授說。


(0)
上一篇 2022-07-11 11:20
下一篇 2022-07-11 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