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被“入侵”,美團攻與守

無邊界擴張的美團,正在多個邊界“撞上”遭遇戰。6月16日,有多多買菜團長告訴虎嗅,他們得到了“激勵補貼”,並被要求在618期間為多多買菜拉新引流,而位於北京、西北部分城市的多多買菜團長所獲“激勵”較多。在今年4月到5月期間,美團優選陸續撤出西北部分城市和北京,按照原計劃美團買菜將承接美團優選在北京市場的流量、業務、合作關係。

腹地被“入侵”,美團攻與守

由於北京是美團總部所在地,這裡被視為美團最為關鍵的市場之一。但美團買菜承接美團優選的過程難言順利,有知情人士告訴虎嗅:“一部分更在意價格而非時效性的消費者,轉而選擇北京市場上其他團購產品。”

流失的不僅是用戶。美團優選原本在北京培養的部分團長,也不得不“轉投對手”。前美團優選團長、現多多買菜團長楊秀英正是其中之一,在2021年她曾為美團優選搖旗吶喊,而最近一周她不遺餘力地通過朋友圈和微信群為多多買菜“強推引流”。

美團面臨的“遭遇戰”並非只在團購一線。

6月中旬,知情人士告訴虎嗅“京東外賣處於探索階段。”在晚些時候,另一位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外賣不僅可以對京東既有的到家業務形成補充,也是基於既有資源合理豐富場景的選擇:“中國消費者還是更喜歡一站式的互聯網平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肩負京東“進軍外賣”使命的,正是和美團“酣戰”的“同城業務部”:經過2022年調整后,京東零售旗下全渠道到家業務的部分職能被整合進“同城業務部”,而該部門最為核心的業務正是京東和美團激戰的“即時零售”。

“即時零售的需求是多樣而零散的,所以雙方競爭的核心在於成本。”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相比於社區團購,平台型互聯網公司憑藉既有的運力基礎、客戶群基礎,向即時零售轉型的阻力更小、成本更低。“在即時零售領域,京東的優勢是貨物倉儲和物流;而美團的優勢則是更靈活便捷的騎手群體。”

在過去一年多美團陸續經歷了罰款、騎手成本調整、傭金新政多個變量。6月2日,美團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財報,收入同比增長25%至463億元,季度內經調整凈虧損額為35.8億元。以及,美團遇到了用戶增速的煩惱:一季度美團新增的交易用戶量不足300萬。在一些分析師眼中,在疫情衝擊、消費疲軟等宏觀因素影響下,美團在互聯網大廠中頗具代表性:在基本盤業務承壓之際,謀求轉型。

而友商們“越過邊界”的擴張可能會讓美團加倍承壓。

“疫情壓力下,平台型公司都面臨用戶增長減緩的挑戰,基於既有優勢、高性價比地擴充消費場景是各大平台的共同選擇,各大平台到對方腹地交火無法避免。”分析師劉彬告訴虎嗅,二季度各大平台的業績難言樂觀,這意味着三四季度將成為關鍵,這將讓圍繞“新用戶的新品類、新場景”的競爭更為激烈。

“二季度不樂觀”

“6~7月是美團調整員工薪水的周期,今年調薪範圍會縮小。”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虎嗅,美團內部對二季度的判斷難言樂觀,“報復性消費潮並未在上海等地出現。”

在6月初的財報會議上,美團CEO王興表示:“展望第二季度和全年,我們將繼續面臨來自疫情的影響和挑戰。”

分析師Jeffery告訴虎嗅,所有平台型公司都在經歷陣痛:在報復性消費潮並未出現的情況下,電商平台需要面對618的壓力;而美團、餓了么等平台則需要面對堂食熱度下降、外賣消費頻次下降的挑戰。“可能還需要一兩個季度,消費熱度才能回溫。”

有美團人士告訴虎嗅,在疫情最為嚴重的階段,上海城市消費者的“外賣訂單”並沒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樣“激增”。“更多人在居家狀態下,選擇下廚而非外賣。一方面,部分居家者在工資收入端承壓,不得不自製食物;另一方面,運力和管控限制導致一些外賣無法通暢送達。”

截至今年6月,“餐飲外賣”和“到店、酒店及旅遊”兩大板塊依然是美團的支撐業務。而二季度,上海、北京等城市的相關消費力並未恢復到2021年同期。而一些在2021年出現高增速的新興城市,也受消費大盤疲軟或疫情因素影響,出現業績波動。這導致美團在二季度承壓明顯。

但相比於電商平台的三季度,一些分析師對美團三季度的業績更為看好。

“以堂食為例,在疫情狀況緩解后,上海和北京等地有可能出現堂食和外賣端的報復性消費潮,由於進入夏季,烤串、小龍蝦等品類會進入旺季。”餐飲消費研究者孫晴認為,部分具有核心消費力的城市,將成為三季度美團業績的關鍵影響因素,“這些城市的堂食及外賣政策,將對美團影響較大。”

在美團兩大核心業務之外,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新業務也在二季度遇到挑戰。

陳明明(化名)是美團優選在華東區域市場推廣人員,他告訴虎嗅一些在2021年和美團合作的商家正在遇到經營難題,部分商家由於運力壓力和現金流壓力無法準時履約。這影響到了美團優選部分區域的商品供給。而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影響是,部分商家將成本壓力轉嫁到“終端價格”,這導致一些原本在社區團購領域主打性價比的商品出現價格波動。

這些業務端的壓力傳遞到美團內部后演變為“精簡度日”。

有美團內部人士告訴虎嗅,多個事業部都在縮減非必要開支,而在人員側也關閉或縮減了HC(Head Count,崗位的招聘名額)。

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細節是,有事業部在今年推出新業務,但受限於“預算”只能減少了“宣傳海報”的經費,導致最終投放到市場上的海報被吐槽“質樸”。

6月10日,美團員工曾蘋(化名)盯了一天“大象”(大象即美團內部的協同辦公軟件,類似釘釘、企業微信,由美團自己開發)她按照慣例推測——這一天中午能在大象上看到“推送”(涉及到工資調整的通知),但是她最終並未收到推送。而在這一天前後,另有美團員工得到通知“溝通漲薪事宜”。在溝通過程中,她的領導溫和耐心地告訴她漲薪幅度約5%,這位員工猛然聽到5%后感到“略低”於是心生不滿。結果在當晚有同事好友向她吐槽“自己只漲薪3%。”

調薪範圍及幅度的變化,只是眼下美團“承壓”的縮影。擺在美團面前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在承壓的同時,找到更多機會。

美團的攻守

“以閃購等業務為核心的即時零售,可能將是今年的關鍵機會。”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虎嗅,2022年上半年,美團內部多個業務因疫情和消費疲軟壓力較大,但美團內和即時零售相關的業務有所不同,“相關部門的員工從氣色上看,都顯得壓力小得多。”

從一季度財報上,不難看出端倪:美團閃購業務的季度訂單同比增長近70%。

疫情帶來了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即時零售消費熱,部分之前並非熱門的“即時零售品類”也在疫情影響下變得“更高頻”。

一家文具公司市場負責人告訴虎嗅,疫情期間上海、北京的文具市場發生了關鍵變化:大量的訂單通過美團、京東等平台以“即時零售”的模式完成。“居家辦公狀態下,一些消費者出現了居家辦公用品的需求。”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生活用紙領域。有電商平台商業分析團隊負責人表示,經過疫情部分消費者一改往常的“電商囤貨思路”,開始習慣於通過即時零售的手段購買生活用紙。

疫情導致的“居家效應”只是即時零售出現“熱潮”的影響因素之一,另一個隱形的影響因素是:過去兩年各大平台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持續發力,打造出了更為成熟的供應鏈、物流鏈,而它們正在讓即時零售端商品的成本降低——部分商品的下降幅度比起2019年同期達到15%。

一些迫切需要“走貨”以獲得現金流的商家,也成為了這波降價潮的誘因。一些原本在2021年不願意嘗試即時零售的品牌,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入局。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給予了部分品牌補貼,這導致在即時零售端口出現的商品價格和電商平台的價格幾乎一致。

“平台這樣做,一方面是要給商家信心,通過短期讓利以求更長遠的獲利;此外,更豐富的品類,讓即時零售的用戶接受度大幅度上升。”分析師Jeffery對比了過去三年主流即時零售平台SKU的豐富度后發現,美團、京東即時零售領域的SKU變化極為明顯,“不僅有更多SKU數量,也涵蓋了更多的品類。”

在疫情居家和“降價”多重因素下,2022年即時零售領域增勢明顯,但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競爭。

“由於即時零售的物流成本極高,所以對於那些擁有龐大騎手配送能力的企業、更具性價比。”沈萌向虎嗅表示,美團、京東和阿里涉足即時零售,核心基礎是三家企業都有龐大的即時運力,在物流端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據統計,目前美團、京東是即時零售領域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家。而兩家公司均把即時零售業務視為2022年的關鍵方向。

對雙方而言,這可能意味着更激烈的競爭。

“一方面美團需要守住基本盤,另一方面美團需要在即時零售領域解決新的挑戰。”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表示,美團的優勢在於“即時運力”和其“效率”,但在供應鏈及品牌吸引度上依然存在優化的空間。

一家美妝品牌的營銷負責人告訴虎嗅,相比於2021年,品牌對即時零售的預期已有所調整。“2021年,我們只把即時零售作為一個嘗試和展示平台,賣貨並非第一訴求。但2022年我們希望賣貨,希望走量。”

深層次的挑戰是,這些希望通過即時零售賣貨的品牌,不想承擔過高的“傭金”和“推廣費”。“2022年確實太難了,我們很難拿出錢去買好的推廣位,也很難支付較高的分佣比例。”

對於平台而言,上述品牌所面臨的情況絕非個案。“一個選擇是,平台咬牙承擔損失,先吸引這些商家入駐合作;另一個選擇是,設計短期內可以實現平台盈利的方案。”一位不願具名的平台即時零售相關人士直言,這一抉擇背後的關鍵邏輯是“到底把即時零售視為怎樣的機會?”

在2021年,美團內部最為核心的新業務是社區團購: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社區團購為美團獲取了超過1億新增用戶。但在這一高速增長的周期行將結束——進入2022年後,美團正在放緩增長腳步,“優化既有業務的成本利潤模型以及業務流程架構”變成了重點。。

對美團而言,即時零售絕非新鮮事。美團“即時零售的代表性業務閃購”和“社區電商的代表性業務美團優選”均被划入新業務,在2021年閃購併沒有美團優選那麼耀眼——它很難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給美團帶來過億新增用戶。

但即時零售可以增加消費者在美團APP上的消費頻次及客單價。在“用戶增長”不再是關鍵方向的當下,“復購率”是各家互聯網大廠聚焦的新方向,對美團而言即時零售正是優化復購率的手段。

而疫情帶來的居家效應,正在改變消費者對於即時零售的消費習慣及態度。當更多的品類(如3C、潮玩、寵物用品)被融入即時零售的版圖中后,即時零售的想象空間已經大幅度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的“攻勢”並不只是即時零售。

4月底,美團上線了同城電商:和傳統貨架電商有類似之處,消費者完成購買后可以在24小時內收到貨物。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美團電商的SKU數量大幅度增加,截至目前已經包含了從3C數碼到健身用品的多品類。這被視為美團“殺回”電商領域的關鍵布局。不過,美團電商在“物流和供應鏈”領域的布局還需加快:有消費者通過美團電商購買商品,結果發現通過其他平台的物流配送。

眼下,美團正經歷一個特殊的周期:短期內疫情和消費疲軟的壓力並不會消失,但從長期看“此刻”又處於一個轉型進化的關鍵節點。對美團至關重要的是,如何儘快找到更高效的“降本策略”,並儘快在即時零售等關鍵領域擴大優勢。畢竟對於處於壓力中的每一家公司而言,機會不僅稀少,也稍縱即逝。

(0)
上一篇 2022-06-18 14:59
下一篇 2022-06-18 15: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