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從一窮二白到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第一大國

芯歷史──縱覽國內外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挖掘行業奇聞趣事,以古鑒今,探尋產業未來發展之道。集微網報道,回顧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史,自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起源后,歷經了日本發展——韓國趕超——中國台灣崛起——中國大陸發力的過程。

筆者此前已詳述了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那麼中國大陸又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才從嚴重依賴進口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第一大國。

一窮二白的開端

同半導體產業一樣,我國液晶顯示面板產業也是從一窮二白開始的。雖說我國投入液晶材料的研究時間並不算晚,清華大學化學系、北化等科研院所在1969年便開始嘗試,原電子工業部七七四廠(北京電子管廠、即京東方的前身)、七七零廠(湖南長沙曙光電子管廠)、中國科學院713廠(河南新鄉)和上海電子管廠等產業界先驅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入局,但由於受到設備不完善、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等因素的制約,取得的成果甚微,液晶面板的產業化更是渺茫。

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從一窮二白到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第一大國

圖:1956年的北京電子管廠生產車間

直到1984年才有轉機,這一年深圳中航天馬公司建成第一條4寸規格的TN-LCD生產線,同時七七零廠通過香港從日本引入主要設備后建成7寸液晶面板生產線,雖然都僅是作坊式的小規模實驗線,並不具備量產的能力,但也讓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看到了曙光。

三年後,河北省和清華大學省校合作成立永生華清公司,成功將清華大學化學系的液晶材料研究成果產業化。我國液晶面板產業由此也迎來第一個黃金髮展期,初步形成TN-LCD產業規模,建成4寸TN-LCD生產線。隨後不久,深圳天馬公司又建了7寸線,90年代初又建成12寸線,已經是當時國內最先進且規模較大的產線。

然而在同一時期,日本企業的液晶面板產業正如日中天。NEC、DTI(東芝和IBM的合資企業)和夏普,相繼啟動了各自的第一條大尺寸TFT-LCD量產線。數據顯示,1991年-1996年間,全球至少有25家大批量面板生產線建成,其中有21條建在日本。而後隨着更多企業的參與,日本建立了從原材料供應、設備組裝、到生產製造、工藝規範一整套完整的液晶面板產業鏈體系。1994年,日本在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份額躍至94%,將中國大陸狠狠甩在了身後。

在失敗中吸取經驗

在接下來的發展歷程中,除了目前面板市場上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佼佼者”外,吉林彩晶、上海廣電集團(簡稱“上廣電”)也對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只是後來因為技術、資金、市場等一系列因素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業界也從中吸取了經驗。

其中,吉林彩晶由吉林電子集團和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等單位合資而來,1998年投資13.2億元的液晶基地竣工,計劃年產能為38萬塊,這本是蘊藏了無線希望,然而接下來的決策失誤卻令其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同年8月,吉林彩晶斥資8400萬美元從日本DTI引進了一條舊生產線,並於次年10月在長春建成試產。但由於當時國內液晶面板產業技術基礎薄弱,項目建成后良率僅為8%,產品也局限於缺少市場的16.1英寸和10.4英寸面板,最終整個項目未能真正量產;2000年7月,吉林彩晶更是被“通海高科”的上市騙局拖累,一時間資金問題凸顯,而後的發展更是一路受挫。

上廣電則採用“引進合資”模式發展液晶面板,在2002年4月與日本NEC共同投資1146億日元建設一條第5代TFT-LCD生產線,次年12月,雙方合資成立的上廣電NEC(上廣電占股75%,NEC佔25%)在上海正式掛牌成立,之後由合資公司向NEC購買相關生產專利和技術,並支付不菲的技術使用費用,缺乏技術支撐也為日後上廣電的破產埋下禍患。自2005年至2007年三年間,上廣電NEC的第5代TFT-LCD生產線虧損金額超過5億元,原本以為2008年能翻身,卻遭遇了液晶面板價格雪崩而大幅虧損18億元。2009年3月,上廣電因資不抵債而被託管重組。

上廣電的失敗也印證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上廣電除了提供土地和資金外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權,整條生產線的管理、設備零部件的採購、供應商管理、技術的後續研發等各個環節都由NEC全權掌握。

走向自主創新之路

與上廣電的“引進合資”模式不同,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企業則走向了自主創新之路。

京東方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TFT、PDP、FED 等平板顯示技術項目研究小組,以尋找能夠替代CRT的技術,並在四年後將TFT-LCD定為發展方向。不過當時TFT-LCD的專利和技術壁壘卻讓京東方犯了難,想要入局並非易事。直到2003年,韓國現代因金融危機被債務纏身,不得已出售TFT-LCD業務,京東方最終以3.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包括知識產權、市場份額、營銷網絡及工作團隊。隨後在北京建設5代TFT-LCD生產線,兩年後該產線的投產結束了我國無自主液晶顯示屏的時代。其實京東方想做的不僅僅是收購,而是以此為基礎,研發自己的技術。

中國大陸面板產業:從一窮二白到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第一大國

圖:京東方合肥6代線

2008年以後,京東方在國內各地相繼建成多條TFT-LCD生產線,隨着產能持續釋放,自2018年起就一直佔據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龍頭的位置,智能手機、平板用液晶面板領域也多年蟬聯第一。

在京東方獲得成功的同時,華星光電也悄然崛起。這家由深圳市政府和TCL集團合資成立面板企業自2009年成立之處起,就自主啟動了8.5代線液晶面板項目。當時也曾飽受業界質疑,一方面當時中國台灣高世代產線已具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日本夏普10代線已開工,由此認為華星光電的8.5代線並不具備競爭優勢。然而在27個月後,華星光電成功打入海信、長虹、康佳、三星等除了TCL以外廠商的供應鏈,如今華星光電也躋身全球液晶面板第一梯隊。

除了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外,天深馬、惠科、中電熊貓、龍騰光電等企業也為我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崛起增添了動力。

從2017年起,我國已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產能第一大國。事實上,除了企業的自身努力外,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趕超也與龐大的內需市場和背後國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結語:我國大陸液晶面板的發展史完美演繹從落後者到引領者的勵志故事,也從中看出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持續創新才能有一席之地。

(0)
上一篇 2022-06-17 17:25
下一篇 2022-06-17 17: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