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外賣“落鎖”如何真正實現雙重保護?

“食安封簽”在北京推行兩月以來,使用率逐漸攀升,但不少外賣小哥發現保護效果欠佳。守護舌尖安全,外賣的這道“鎖”應該怎麼上?專家認為,應培養使用習慣、促使封簽進一步普及,並推動封簽材質、樣式標準化,以實現對消費者和外賣小哥的雙重保護。

為外賣“落鎖”如何真正實現雙重保護?

6月2日中午,外賣小哥徐強照常拎着餐品從店裡走出來,他手中袋子的系扣處被膠條牢牢纏住,上面寫着“簽收前請確認封簽完好”。

4月1日,北京正式推出《網絡餐飲服務餐飲安全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明確規定外賣打包“應使用開啟后無法復原的外賣包裝封簽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裝袋等密封方式”,以減少配送環節的食品暴露風險。疫情之下的北京,由於堂食取消,外賣需求激增,封簽的保護意義更加凸顯。

新規落地兩個月以來,記者通過持續調查發現,封簽使用率不斷提高,目前已達到9成。而不少受訪外賣小哥卻反映,一些封簽流於形式,難以真正實現防撕防替換,有的封簽質量不佳、粘貼潦草,甚至容易滋生新誤會,加重騎手責任。

“食安封簽”如何更好守護食品安全?能否實現對消費者和外賣小哥的雙重保護?

九成商家為外賣“落鎖”

4月3日下午6點,記者在北京市東城區一家美食城看到,僅有一家米粉店將餐盒用保鮮膜纏住,另有兩家店用訂書釘將手提袋封好,其餘商家並無密封措施。一家檔口前,老闆邊招呼堂食的顧客,邊把餐盒塞進塑料袋,草草打兩個結,便忙不迭遞給外賣小哥。當記者問及為何不貼封簽,對方有些疑惑:“肯定不會灑的,您放心。”

4月24日,記者再次探訪該美食城。而這一次,近一半的商家已開始使用封簽。一位攤主告訴記者,自己接到了平台的後台提示,“我跟隔壁一合計,一起網購了簡易膠條,每張還不到兩分錢。”

4月30日,北京按下堂食“暫停鍵”。5月16日,記者在上述美食城選擇了一家此前一直未貼封簽的涼皮店下單,發現其外賣包裝袋外也新添了一枚貼紙,上面標註“若封口已損壞,您可以拒收餐品”。

“封簽是逐漸鋪開的,5月初覆蓋率有6成,現在能達到90%。”徐強說,他平均每天派送60單,近日未封口的只有幾單,基本為獨立經營的零散商戶。“新規頒布前,小店幾乎不封口,最近都在陸續採取措施。品牌店更注重形象,幾年前就開始統一定製封簽。”

在外賣小哥盛霖看來,封簽是對消費者和外賣小哥的“雙重保護”。以前餐品有異樣,顧客很難判定問題出在商家還是騎手。有一次他派送一份燒鴨,顧客打開發現都是骨頭和邊角料,一個電話追來,他百口莫辯。“有了封簽就能釐清責任,如果封簽完好,我就不用背鍋了。”

徐強坦言,大部分騎手不會對餐品動手腳,但不排除個別人為泄憤而污染外賣,也因此敗壞了行業口碑。“如果封簽效果好,既能保護食品安全,也能重建我們和顧客間的信任。”

封簽形態各異讓效果打折

根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針對《規範》發布的“標準解析與實施指導”,外賣封口樣式並無一定之規,只要能夠達到“開啟后無法復原”的目的,一次性封簽、自粘性外包裝袋、安全卡、訂書釘、密封膠帶等方式均可採用。

但徐強覺得,這些方式並非都能滿足要求:“像訂書釘就可以拆開再訂。”據他觀察,現階段市面上不少封簽都“不合格”。“用塑料袋打包的商家,大多會用膠條將袋口纏住,而使用無紡布袋、牛皮紙袋的,則多以訂書釘或貼紙封口。一些膠條和貼紙沒有防撕設計,如果騎手真的有意打開,完全能不留痕迹地揭開再貼回去。”

徐強在配送過程中發現,保護效果較好的是一種長條形封簽,其一端帶有鋸齒狀縫隙,如遇外力拉扯極易斷裂,無法完整取下。“這種封簽只佔10%,每天能遇到四五單。”

然而即便封簽設計得當,也不意味着萬無一失。外賣小哥王懷吉告訴記者,自己曾在取餐時看到,一位同行不小心將封簽弄斷,向熟識的商家索要一個新的,對方二話沒說就遞給他一個。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小店的封簽都購自電商平台,樣式大同小異,上面也沒有店鋪圖標,假如中途被替換,消費者無從辨別“是否原裝”。

雖然感到不妥,但王懷吉並未出言提醒,因為他自己也弄斷過封簽。“高峰期時,經常要一隻手拎七八份外賣,有時候不小心就把封簽擼掉了,尤其是那種材質單薄的、粘得不牢的。”此後,為避免誤會,他只得犧牲一部分配送效率,小心翼翼地看護外賣。

前幾天,盛霖把一個手提袋拿出配送箱時,發現粘在開口兩側的貼紙被水汽洇濕而從中間開裂。他尷尬地向顧客解釋,對方卻絲毫不以為意,這讓他心情複雜:“商家貼得潦草,顧客也無所謂,封簽是有了,封簽意識還沒跟上,真遇到問題照樣要扯皮。”

普及之外,更要標準化

封簽雖小,卻連着商家、騎手和消費者三方,關乎外賣食品安全的“最後一公里”。多位受訪消費者認為,一方面要繼續培養使用習慣,促使封簽進一步普及;另一方面,推動封簽材質、樣式標準化,既保護餐品免於污染,又不讓騎手陷入新“尷尬”。

“封簽成本低廉,實現全覆蓋的難題在於各方重視程度不夠。”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外賣平台應做好引導,例如向商家推送使用細則、統一製作或採購合規封簽,還可以在下單頁面標註有無封簽,通過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倒逼更多商家為餐品封口。

“以前到店后,我只關心餐品準備好了沒,現在還會不自覺地注意打包過程,碰到個別未貼封簽的商家,我都會提醒一句,把自己了解的情況和購買渠道告訴他們。”盛霖說。

盤和林認為,普及的同時還要標準化,應在實踐中摸索,篩選出更加有效的封口方式。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以來,浙江、安徽、內蒙古等多地陸續倡導使用食安封簽,其中以浙江的規定較為明晰。例如,採用單面封簽封扎的,宜滿足長≥12.5cm,寬≥2.0cm,厚≥0.75mm;採用雙面封簽封口的,宜採用中間封口,且封口長度不少於總長度的1/3,寬度不小於2.0cm。此外,訂書釘、透明膠等簡易封口不能作為外賣封簽。

從自身配送經驗出發,徐強建議,封簽可加上鋸齒狀或魚鱗狀的防撕設計,並附上店鋪圖標,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在餐盒內加一層塑封。“菜品剛做好就裝進餐盒,蓋子很容易被熱氣頂開,塑封不僅封口效果良好,還能解決騎手最常面臨的灑湯困擾。”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為化名)

(0)
上一篇 2022-06-03 07:50
下一篇 2022-06-03 0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