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英特爾第五任 CEO 保羅・歐德寧退休時追悔莫及的一件事,就是沒對蘋果 iPhone 說“yes”。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葯,錯誤決策使英特爾與移動革命擦肩而過,被拒的蘋果轉身與名不見經傳的 Arm 公司相扶相攜,成就了主宰移動互聯網時代遊戲規則的“王牌芯片設計師”。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從 2001 到 2016 年,十五年間,蘋果重新定義了五個消費電子賽道:以 iPod 革命 MP3,以 iPhone 革命移動手機,以 iPad 革命便攜式電腦,以 Apple Watch 革命電子手錶,以 AirPods 革命無線耳機。

這些重塑遊戲規則的顛覆性產品,都內置了基於 Arm 架構的芯片。

回溯往昔,蘋果和 Arm 的命運交織遠不止於此。Arm 從誕生到確定授權模式,再到開闢新的疆域,都離不開其“親爸”蘋果的助攻;蘋果芯片帝國成長的背後,Arm 亦是始終避不開的主人公。

但當蘋果坐穩全球頂尖芯片設計公司之位,Arm 的命運卻陷入風雨飄搖,前路滿是迷霧。

01. 誕生於蘋果同行之手的 Arm

如果蘋果沒有向艾康電腦伸出橄欖枝,Arm 能否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出現在歷史舞台上,或許要打上一個問號。

1976 年 4 月,史蒂夫・喬布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成立蘋果電腦公司,專註於研發消費級個人電腦(PC)產品。三年後,奧地利籍物理學博士赫爾曼・豪瑟和英國工程師克里斯・柯里在英國劍橋創辦了一家電腦公司艾康電腦(Acorn Computers)。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艾康電腦創始人赫爾曼・豪瑟和克里斯・柯里

Acorn 英文含義為橡果,關於其命名來源,還有個有趣的傳聞,說是創始人想讓公司在電話黃頁里排在蘋果(Apple)公司的前面。後來因其對 80 年代 PC 革命初期的貢獻,艾康也被人稱為“英國的蘋果公司”。

而 Arm 設計的出現,就要從艾康開發 BBC Micro 計算機的契機說起。

1981 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計劃在英國推出一套計算機普及節目,為此廣發“英雄帖”,想要一款與節目配套的標準電腦。艾康團隊果斷抓住機遇,只用一周左右時間就造出滿足 BBC 需求的微型電腦 BBC Micro。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BBC Micro

但棘手的問題仍擺在艾康面前,BBC 要求這台電腦售價不超過 500 英鎊,可當時一顆摩托羅拉 6800 系列微處理器的成本就高達 100 英鎊,根本沒法將電腦價格控制到 500 英鎊以內。

艾康想請英特爾提供 80286 芯片的技術資料,又遭拒絕。就在它四處碰壁之時,其工程師看到了一份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 RISC 計劃》白皮書,這讓艾康團隊萌生了自研芯片的念頭。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指令集架構(ISA)是架起芯片與軟件操作系統之間溝通橋樑的標準語言,風靡 PC 處理器界的 x86 指令集架構即屬於複雜指令集運算(CISC)架構,用於實現複雜度較高的硬件執行命令。

相比之下,伯克利提出的精簡指令集(RISC)總指令集數更為精簡、優雅、靈活,能大幅降低特定任務的芯片設計複雜度和成本。這正合艾康對芯片的需求。

1983 年 10 月,“艾康精簡指令集架構處理器的微型計算機計劃(Acorn RISC Machine)”啟動。經過一年半的開發,第一顆基於 Arm 架構的芯片 ARM1 終於誕生,這也是全球第一款基於精簡指令集的商用芯片。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Acorn RISC Machine

英國時間 1985 年 4 月 26 日 15 點,第一批搭 ARM1 芯片的電腦成功啟動,開機畫面上顯示:“Hello world,I am Arm”。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BBC Micro 電腦中的 Arm 芯片

這是 Arm 故事的起點,37 年後的今天,它所主宰的疆域將遠遠超出英國,遍布整個世界。

02. 蘋果與艾康“生子”,為牛頓電腦造芯

Arm 架構初出茅廬之際,英特爾 x86 架構已與微軟 Windows 操作系統組成“WinTel”聯盟,並逐步成為全球 PC 行業的黃金標準。

相比 x86 架構,Arm 架構的功耗和成本更低,但在性能方面難以與之匹敵。到 1985 年,Arm 芯片在 PC 市場上表現平平,艾康和蘋果亦在 PC 領域銷量不濟,喬布斯被蘋果董事會撤去經營大權。

兩家失意的電腦公司很快產生交集。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蘋果正在為其即將上市的牛頓掌上電腦 Newton MessagePad 尋找一種合適的移動處理器,這時蘋果的芯片代工合作夥伴 VLSI 將擁有低功耗、高效能芯片的艾康介紹給了蘋果。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蘋果於 1993 年推出首款搭載 Arm 芯片的設備 Newton Message Pad

雙方一拍即合,時任蘋果首席科學家的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當即決定,在牛頓掌上電腦里使用根據該產品需求做調整的定製版 Arm 芯片。

做調整需要開銷,但艾康的錢不夠用。於是 1990 年秋天,蘋果、VLSI 和艾康花了六周時間就合資事宜進行談判,最終決定蘋果出錢、艾康出人、VLSI 提供工具技術,三家公司共同創立一家芯片合資公司,公司名由“Acorn RISC Machine”改為“Advanced RISC Machine”,簡稱 Arm。

1990 年 11 月 27 日,在英國劍橋的一個穀倉,Arm 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Arm 最開始的辦公地點在一個穀倉

創立伊始,艾康與蘋果各佔了 43% 的 Arm 股權。艾康除了出資外,還提供了 12 名工程師作為 Arm 的初始成員,VLSI 則在出資 25 英鎊的同時,包攬了 Arm 的芯片代工生產需求。

蘋果牛頓掌上電腦的訂單,為 Arm 撐起了初期的營生。但因為蘋果高估了當時可利用的技術,蘋果牛頓掌上電腦市場表現不太好。這令 Arm 高層意識到,要保持成功,不能依賴個別產品。

於是,時任 Arm CEO 的盧賓・薩克斯比(Robin Saxby)決定啟用 IP 商業模式,也就是將自家的芯片設計知識產權(IP)授權給更多芯片公司,靠收取前期授權費(license)和後期版稅(royalty)來營生。從此,全球芯片設計從業者都可以是 Arm 的客戶。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Arm 的商業模式

這一時期,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分工開始細化。中國台灣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的崛起,改變了傳統芯片公司大包大攬芯片全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生產模式(IDM),IP 授權、芯片設計、代工、封裝等環節分離的商業模式登上歷史舞台。

就在不久之後,蘋果對 Arm 的投資將襄助蘋果起死回生,並在未來為蘋果帶來豐碩的回報。

03. 蘋果賣 Arm 股份自救

1990 年,艾康因陷入經營危機被當時的 IT 巨頭 Olivetti 收購,Arm 公司徹底獨立出來。

在新的十年間,年輕的英特爾與微軟的聯手稱霸 PC 市場,終結了他們昔日大客戶、此前電腦“一哥”IBM 統治的電腦時代,並分別成為微處理器和 PC 軟件界的世界領袖。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基於安迪・格魯夫在英特爾的報告(來源:《戰略思維》)

當時採用 IBM PowerPC 芯片和自家操作系統的蘋果電腦,無力抵抗 WinTel 聯盟帶來的狂風驟雨。蘋果在 PC 市場份額一路下滑,到 90 年代中期,已經面臨巨大的虧損。

1997 年,喬布斯回歸蘋果時,蘋果只有近 4 億美元左右的盈利。為了扭轉蘋果的慘淡經營,喬布斯在接下來兩年間做了兩個關鍵舉措:其一,在蘋果距離破產僅剩 90 天時,拉微軟對其投資 1.5 億美元;其二,停產牛頓掌上電腦,並開始出售蘋果持有的 Arm 股份。

從 1998 到 2003 年,蘋果以 11 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 Arm 的股份。Arm 股份換來的救命錢,被蘋果用於推進新項目數字音樂播放器 iPod 的研發。

2001 年 10 月 23 日出場的第一代 iPod 轟動一時,以獨特外觀與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成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產品。iPod 系列產品的成功,不僅將蘋果拉離死亡邊緣,從一個小眾品牌推向主流市場,亦將蘋果的產品範圍從電腦擴展至消費電子。歷代 iPod 產品均採用 Arm 芯片。

而在蘋果竭力擺脫自身困境的同一時期,新興的手機市場拔地而起,一扇通往未來移動時代的大門正向 Arm 緩緩敞開。

PC 對芯片的核心訴求是性能高、能跑複雜應用,但當市場開始轉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遊戲規則變了,功耗低、省電、續航能力強成為消費者的新訴求。這一訴求恰恰是 x86 架構的短板、Arm 架構的長處。

與此同時,Arm 的 IP 授權模式,使其與合作夥伴形成了“雙贏”的共生關係。獲得 Arm 授權的芯片企業能把重心放在整體芯片的設計與銷售上,並攤薄了研發成本。Arm 則作為核心技術的輸出者,站在整個芯片設計業價值鏈的頂端,且無需承擔芯片設計失敗的風險。

憑藉低功耗技術優勢以及具有開創意義的 IP 授權商業模式,Arm 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出貨量開始爆炸式增長,並迅速稱霸全球手機市場。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00-2014 年 Arm 處理器出貨量(圖源:recode)

2005 年,全球 98% 的手機都搭載了至少一顆 Arm 芯片。在接下來的 15 年,Arm 更是成為一統移動終端消費電子市場的芯片標準。而 PC 芯片霸主英特爾卻陷入了創新者的窘境。

04. 一統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處不 Arm

2005 年 6 月 6 日,英特爾第五任 CEO 歐德寧穿上英特爾標誌性的兔子服(Bunny Suit)工裝,風風光光登上蘋果 WWDC 大會,和喬布斯一起宣布:蘋果電腦 Mac 將換用英特爾芯片。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喬布斯(左)與歐德寧(右)宣布英特爾 Mac 將搭載英特爾芯片

這是英特爾在 PC 領域的又一個勝利時刻。沉浸於喜悅中的歐德寧,卻忽略了一場劃時代的變局:PC 時代走到瓶頸,智能手機時代趕來接棒,而新晉大客戶蘋果,正是發動創新革命的關鍵引擎。

一個改變重新定義手機的革命性產品 —— 第一代 iPhone 正在研發當中,它的出現,將讓當時的行業巨頭諾基亞和黑莓很快變得無足輕重。

令人唏噓的是,80 年代在存儲芯片領域被日企逼至絕境時,英特爾正是憑藉抓住 PC 興起之機轉型微處理器供應商,登頂全球半導體霸主的王座。但當蘋果找到英特爾,希望它能為 iPhone 提供移動芯片時,英特爾卻未能對這個衝著自己敞開大門的新興領域懷有足夠的敬畏之心。

歐德寧認為,無法確定 iPhone 的未來,蘋果開價又低於預期,這筆利潤稀薄的買賣,對於能在 PC 芯片上大賺特賺的英特爾並不划算。多年後,歐德寧回想起這一決定,感到無比後悔:“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產出已然高出投入不知多少倍了,iPhone 的成績顯然也出乎了每個人的預料。”

英特爾亦有過基於 Arm 的 XScale 芯片業務。說起來,XScale 也與蘋果頗有淵源,其前身是英特爾 1997 年從 DEC 公司收購來的 StrongARM 架構,蘋果曾在其牛頓移動設備中使用 StrongARM 芯片。

XScale 一度成為掌上電腦芯片領域的主宰者,還曾開發一款基於 Arm 的手機芯片,被當時業界稱為僅次於德州儀器芯片的第二大智能手機芯片。然而推進 XScale 業務近十年後,2006 年英特爾卻將它轉手約 6 億美元賣給了美國芯片公司 Marvell。待日後英特爾再想切入移動領域,為時晚矣。

2007 年 6 月初,蘋果發布革命性產品 iPhone,移動互聯網到了黎明破曉時分。5 個月後,谷歌推出了第一版開源的安卓操作系統,高通推出首款驍龍處理器驍龍 S1,採用 Armv6 架構。

經過四年的市場廝殺后,谷歌安卓系統躍居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高通驍龍處理器則為絕大多數安卓手機的芯片供應商,谷歌安卓和高通因而被賜予對標 PC 市場 WinTel 聯盟的新名號 —— 手機市場 Quadroid。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09-2018 年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變化

在這智能手機市場洗牌的四年間,蘋果也開始未雨綢繆,籌備自己的芯片團隊。此後無論全球移動芯片市場如何風雲變幻,蘋果、高通、華為、聯發科、紫光展銳…… 幾大頭部玩家的核心芯片產品,均離不開 Arm 架構的授權。

05. 孫正義心中收購 Arm 的種子,是喬布斯埋下的

在距離英國近一萬公里的日本,一家互聯網服務商軟銀集團開始籌謀收購 Arm 公司。

2006 年,軟銀集團斥資 155 億美元收購全球移動通信巨頭英國沃達豐日本分公司。這一收購前不久,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拿着將 iPod 與日本手機融合的草圖趕到蘋果總部與老友喬布斯見面。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孫正義(左)與喬布斯(右)合影

喬布斯瞄了一眼草圖,在對新產品貫徹極端保密原則的前提下,給了孫正義一個提示:“製造最強移動設備的時候到了,這一點我也完全贊同。”

此次見面,為後來軟銀在日本獨家銷售 iPhone 埋下伏筆,也促使孫正義開始思考:喬布斯最強移動設備的“大腦”,用的是什麼樣的 CPU 呢?

據孫正義推測,喬布斯這樣一個對美觀有極致追求的人,“絕不會選擇那種電池凸出像癩蛤蟆一樣的醜陋設計。”層層抽絲剝繭后,他下定結論:“Arm 將掌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平台。”

看好 Arm 未來的孫正義,讓軟銀相關團隊研究收購 Arm 的事宜。但軟銀因忙於沃達豐日本分公司的重建工作,擱置了收購 Arm 的設想,這一擱置,就到了十年之後。直到 2016 年 7 月,軟銀才宣布擬斥資 243 億英鎊收購 Arm 公司。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截至 2020 年 2 月,Arm 芯片出貨量逾 1600 億顆

而在軟銀從初有計劃到正式收購 Arm 公司的十年之間,蘋果基於 Arm 架構,壘砌起一個覆蓋全產品線的芯片帝國。

06. 蘋果的第一顆自研 Arm 芯片

歷史不時會進入輪迴。就像 70 年代惠普五連拒絕生產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設計的電腦,迫使兩人成立蘋果電腦公司自己造電腦一樣,蘋果與第三方芯片公司在芯片設計方面的分歧,令喬布斯開始考慮組建蘋果自己的芯片研發隊伍。

蘋果前三代 iPhone 搭載的均是基於 Arm 的定製系統級芯片(SoC)。此前三星曾為蘋果生產數千萬個 iPod 播放器所用的簡化版 Arm 芯片,蘋果也把初代 iPhone 的芯片業務外包給三星,但在和三星談判時,蘋果的弱勢暴露出來 —— 沒有自己的芯片專家,對芯片設計了解不足,結果三星為初代 iPhone 生產的 APL0098 芯片性能一般。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喬布斯意識到,要保持蘋果的領先優勢,必須有一支自己的芯片設計團隊。蘋果一邊與 Arm 公司及英國 GPU IP 供應商 Imagination 達成授權協議,使蘋果能與三星一起研發和優化移動芯片,另一邊積極吸收芯片人才,不斷壯大芯片研發實力。

2010 年,蘋果革命性產品平板電腦 iPad 問世,出人意料的是,iPad 並沒有像蘋果 Mac、Apple TV 機頂盒等產品線那樣採用英特爾的芯片,而是搭載基於 Arm 架構的蘋果自研 A4 芯片。除了 iPad 之外,該芯片還被用到了 iPhone 4 以及重新設計后的 iOS 版第二代 Apple TV 機頂盒中。

而在 iPad 項目開始運轉之初,喬布斯原本計劃在 iPad 中採用英特爾凌動(Atom)芯片,但開發 iPod 的功臣、酷愛賽博朋克造型的蘋果工程師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竭力反對這一想法,并力挺擅長低功耗的 Arm 芯片。

在一次會議中,當喬布斯堅持信任英特爾會做出最優秀的移動設備芯片時,法德爾吼道:“錯了,錯了,錯了!”他甚至把自己的名牌拍在會議桌上,威脅要辭職。

最終,喬布斯聽從了法德爾的建議。當然做此決定的另一重原因,也是與英特爾難以達成一致。

喬布斯回憶說:“多年來,我們都跟英特爾反映,他們的圖形芯片很差勁兒。”一開始,蘋果和英特爾一起做出了很棒的東西,但這一合作沒繼續下去,原因有二:一是喬布斯認為英特爾太慢了,就像蒸汽輪船一樣,不是很靈活;二是他不想把什麼都教給英特爾,因為擔心英特爾可能把蘋果的東西賣給其競爭對手。

蘋果在 2008 年收購了一家擁有 150 人的微處理器設計公司 P.A. Semi,同年獲得 Arm 芯片技術授權,由此開始基於 Arm 架構的自研芯片之路。

2013 年,蘋果推出首款真正量產的 64 位 Armv8 處理器 A7 芯片,它採用 28nm 製程和全新 Cyclone 內核,在整個手機應用處理器領域一騎絕塵。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蘋果 A7 芯片

無論對蘋果還是芯片界,這只是個變局的開始。

一方面,三星的快速發展和抄襲 iPhone 事件使它與蘋果的關係越發惡劣,蘋果轉而將 20nm A8 處理器的巨額訂單交給台積電。此時英特爾已開始量產 14nm,芯片製程領先於台積電,而蘋果拋出的橄欖枝,助推了台積電加緊研發和大擴產能。

日後當台積電憑藉率先實現 7nm 量產坐擁晶圓代工半壁江山時,三星的製程工藝研發節奏總比台積電慢上一拍,而英特爾的 10nm 產品還沒大規模落地到市場中。

另一方面,蘋果悄然積累的芯片研發實力逐漸嶄露頭角,它開始快馬加鞭地將一眾手機應用處理器設計商遠遠甩在身後。

07. 借勢 Arm,平地而起的蘋果芯片帝國

2014 年,蘋果進一步在 A8 和 A8X 處理器上優化 64 位 Cyclone 架構,並採用 20nm 製程工藝。

此時,三星和高通都尚未生產出適合手機的 64 位 Arm 芯片,英特爾也一直沒能在移動芯片市場展現出較強的吸引力。第二年,英特爾不再在財報中公布移動部門的業績,英偉達則直接放棄移動設備市場。

而蘋果芯片還在雄赳赳大步向前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錶、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及台式機主機…… 基於 Arm 架構,蘋果自研通用芯片架構陸續觸達其每一個產品線。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14 年蘋果初代可穿戴智能手錶 Apple Watch 中搭載的蘋果自研 S1 芯片

2016 年後,蘋果初代無線耳機 AirPods 搭載了其自研 W1 芯片,可實現無線連接管理以及與 iPhone、iPad 的快速配對與連接功能。這一年,蘋果還開始在全新 MacBook Pro 電腦中採用 T 系列安全協處理器,用於控制新增的 Touch Bar 觸控條、Touch ID 安全加密等任務。

2017 年 9 月,蘋果推出面向 iPhone 的首款自研 AI 仿生芯片 A11 Bionic,它首次搭載了蘋果自研三核 GPU 和用於加速 AI 任務的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直至今日,蘋果 A 系列芯片始終是手機應用處理器領域的珠峰,令其他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10-2017 年蘋果各終端設備搭載的自研芯片

蘋果的造芯版圖還在擴張。2019 年 3 月,蘋果時隔三年發布的新款 AirPods 採用了全新 H1 芯片,相較之前的 W1 芯片,H1 加強了無線連接表現和續航能力。2020 年 6 月,蘋果又宣布將在 Mac 產品引入自研 Arm 架構芯片,預計從英特爾芯片到蘋果自研芯片的過渡期為兩年。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蘋果硬件技術高級副總裁 Johny Srouji 公布了階段性成果:短短十年間,蘋果已交付了 20 億個 SoC 和數十億其他芯片。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今天,蘋果的“兩年換芯”大計僅差最後一步。在蘋果於 2022 年 3 月宣布其主機 Mac Studio 用上 M1 系列旗艦版芯片 M1 Ultra 后,只待 Mac Pro 換芯,蘋果所有 Mac 產品線將全面應用自研芯片。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蘋果自研 M1 系列電腦芯片,從左至右:M1、M1 Pro、M1 Max、M1 Ultra

然而,當蘋果穩定釋放新的芯片大招,Arm 的命途卻變得如風中飄絮般飄搖不定。

08. 夢碎物聯網,Arm 重赴上市路

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做的物聯網夢,拖累了 Arm 尋找手機市場之外增長曲線的進程。

彼時孫正義一腔熱血,篤信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是未來趨勢。按照當時相關機構的預測,到 2020 年,物聯網設備安裝量將達到 260 億。而 Arm 如果能攻下絕大多數物聯網設備,那收益可想而知。

這也是為何軟銀在收購 Arm 時,提出了比 Arm 股票史上最高值還溢價超 40% 的全現金收購價,甚至不惜出售阿里的股票來籌集這筆交易款項。

而在軟銀收購 Arm 的 2016 年,Arm 根基最穩的市場 ——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已降至個位數,並在 2017~2020 年期間連年同比下滑,直到 2021 年才恢復到個位數的增長率。

為了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創造新的收入來源,Arm 開始在軟銀的支持下大舉擴充團隊。

2018~2020 財年,Arm 團隊分別增加了 1034 人、101 人和 751 人,2021 財年其員工數又增加 7.9%,經營成本也隨着團隊規模擴張而不斷上漲。

但傾斜向物聯網領域的資源,並沒有給 Arm 帶來豐厚的盈利。碎片化的物聯網設備市場發展速度不及預期,多位曾負責 Arm 物聯網業務的高管在離職后透露,Arm 的物聯網業務進展較為緩慢 。

軟銀財報數據顯示,Arm 的成本從 2015 年的 7.16 億美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6 億美元,其收入卻增長趨緩,2017~2020 財年收入年增長率不到 5%。2015~2019 財年,Arm 凈利潤分別為 8.43 億美元、8.27 億美元、4.36 億美元、2.79 億美元和 2.76 億美元,這一數據到 2020 財年已變為虧損。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15 年~2020 年 Arm 收入及調整后息稅前利潤變化(圖源:英國金融時報)

2020 年 7 月,Arm 宣布將其兩個物聯網服務業務 IoT Platform 和 Treasure Data 分拆,並轉讓給軟銀集團,自己則更加專註於核心 IP 業務上。沒過一周時間,外媒又爆料稱,已然債台高築的軟銀集團正研究各種選擇,包括全部或部分出售 Arm,或者讓 Arm 重新上市。

緊接着便是轟動全球科技圈的英偉達併購 Arm 事件。2020 年 9 月,英偉達宣布將以約 400 億美元從軟銀手中收購 Arm,交易計劃在 18 個月內完成。

這一交易自公布后便引發眾多 Arm 老客戶的公開反對,儘管英偉達一再允諾不會改變 Arm 的開放和中立,也不會將 Arm 的大本營從英國遷移至美國,但事關業務安全,許多 Arm 客戶並不買賬。

最終,這一巨額跨國併購交易在 2022 年 2 月畫上了句號,英偉達和軟銀宣布,因重大監管挑戰阻礙交易完成,併購交易就此終止。不久后英特爾 CEO 基辛格曾表示,如果有財團將 Arm 收入麾下,英特爾有興趣參與其中。

在推進與英偉達併購交易的過去一年,Arm 更正了業務重心,從收效甚微的物聯網轉向擁有更多大型客戶的數據中心、網絡設備和汽車領域。得益於 5G 智能手機、5G 基站網絡設備和服務器出貨量的增長,其全球業務開始恢復增長動力。但和 x86 架構相比,迄今 Arm 在服務器領域的市佔率仍是“小巫見大巫”。

斬不斷的“父子情”:借勢 Arm,蘋果芯片帝國的崛起

▲ 2017 財年-2021 財年 Arm 凈銷售額分佈變化(來源:Statista)

為了確保在市場機遇和成本約束之間取得合理平衡,Arm 於 2022 年 3 月宣布,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 12%~15%,共涉及大約 1000 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在英國和美國工作的員工。

當前 Arm 在全球約有 6400 名員工,其中有 3500 名員工在英國。據外媒報道,新任 Arm CEO 瑞閣思(Rene Haas)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承諾,大部分裁員不會影響到工程師。

如今,Arm 正在準備在 2023 年 3 月前重啟上市,這個移動計算領域基石般的存在,將再度被擺在資本面前待價而沽。

09. 結語:兩個商業傳奇的命運共振

當時光的列車駛過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歲月,蘋果和 Arm 這兩家技術領袖,在相互扶持的共生關係下,命運糾纏共振,成就了彼此。

蘋果的創新需求帶來了 Arm 崛起的第一桶金,並以其行業領導者的影響力幫 Arm 擴大生態版圖;Arm 的技術進化,又加速蘋果芯片帝國的構築。

正如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言,現代商業革命的經濟特徵始終伴隨着兩大特徵 ——“永不停止的狂風”與“創造性的破壞”。技術浪潮永遠推陳出新,當年曾向舊秩序發起挑戰、引領科技新革命的蘋果和 Arm,如今身份已經轉變守擂者。

儘管 Arm 的命運簿上寫滿了未知數,蘋果亦背負着鞏固其創新領導者地位的壓力,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兩家立於移動時代潮湧浪峰的企業,正涌動着改變的渴望,它們不斷地拓展邊界,試圖在過去的輝煌上疊加出新的價值。

(0)
上一篇 2022-03-21 22:13
下一篇 2022-03-21 22:4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