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眾所周知,CPU(中央處理器)是信息產業的“心臟”,也是支撐IT(互聯網技術)系統運作的發動機,在信息化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環顧國際產業競爭格局,只有自主掌握CPU核心底層設計製造技術,才能把握產業鏈的主動權。

中國非常重視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發展,高層在一些公開重大會議及演講中,多次強調“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最大的隱患、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市場換不來,有錢也買不來,必須靠自己研發、自主發展。”

同時CPU研發門檻高、生態構建難,被視作是半導體產業的“珠穆朗瑪峰”,如果企業要走自主研發的路,就要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好在國內從未放棄國產CPU研製,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是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芯中科)。

此前,龍芯中科IPO在去年12月17日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根據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信息公示,最新的審核狀態為提交註冊環節,不日即將掛牌登陸資本市場。

從募資情況看,IPO計劃發行不超過4100萬股,擬募資35.12億元,投入先進製程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高性能通用圖形處理器(GPU)芯片及系統研發和補充流動資金。

圖表1:IPO募資投資項目計劃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20年國產造芯之路

龍芯中科成立於2008年3月,主要的龍芯系列產品於2001年在中科院計算所開始研發,是國內最早研製的通用處理器系列之一,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中科院、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產品)等國家級項目的支持,技術積累深厚。

圖表2:龍芯中科發展歷程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根據招股書,龍芯中科是國內自主CPU產商中為數不多可以進行指令系統架構,及CPU處理器 IP核授權的企業,而且在股權結構方面保持開放,未被其它整機廠商控股的企業。與公司開展合作的下游企業有數千家,下游開發人員達到數十萬人,基於龍芯處理器的自主信息產業生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龍芯中科目前主要採用Fabless(無晶圓廠)的經營模式,通過設計、銷售處理器和配套芯片,及提供基礎軟硬件解決方案獲得收入。招股書顯示,其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93億元、4.86億元、10.82億元,營收複合增長率達136.66%,凈利潤分別為775.31萬元、1.92億元、7223.74萬元,波動較大。

圖表3:2018、2019、2020年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截至2022年2月28日,最新的科創板公開更新資料顯示,龍芯中科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5.63億元,凈利潤為9016萬元,扣非凈利為5255萬元。提交更新的註冊稿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約7.75億元,預計凈利潤約1.15億—1.35億元,扣非凈利潤約6000萬—6500萬元,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導致。

產品龍芯1號系列面向嵌入式專門應用,龍芯2號系列面向工業控制和終端類應用,龍芯3號系列面向桌面與服務器類應用,下游的客戶集中在網絡安全、辦公與業務信息化、工控及物聯網等領域,信息系統和工控系統貢獻了大部分營收。

圖表4:2018、2019、2020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據招股說明書,龍芯中科全面掌握CPU指令系統、處理器IP核、操作系統等計算機核心技術,2018、2019、2020、2021年上半年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分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99.72%、99.69%、99.91%及99.58%,核心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比較強。

雖有技術溢價和自主創新優勢,但主營業務毛利率表現得中規中矩,公司2018、2019、2020、2021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62.55%、57.16%、48.68%、47.54%,與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而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圖表5:同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情況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自主指令集、自建生態

選擇使用何種指令集,是研製CPU的關鍵因素,目前市場主流的指令系統有X86(微處理器執行計算機語言指令集)和Arm(高級精簡微處理器指令集) ,PC端兩大CPU巨頭英特爾、AMD均使用X86指令集架構,在移動端蘋果、三星、高通、華為等頭部廠商,均使用ARM指令集。

龍芯中科在指令系統上實現了自主創新,之前一直使用MIPS(微型精簡指令集)架構,近年來逐漸開始轉向自主研發的指令系統Loong Arch(龍芯架構)。

在招股書中闡述的技術優勢部分,列出了目前GS464(四發射64位架構)、GS232(2發射32位架構)、GS132(1發射32位架構)三大系列處理器IP核,這三類最新產品均完成對 Loong Arch的支持,相關的BIOS(輸入輸出系統)、內核、編譯器、C庫(編程語言)、虛擬機等已經遷移到Loong Arch架構下。

圖表6:龍芯自主指令系統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龍芯中科掌握了處理器核及相關IP核設計的核心技術,其所有片內關鍵IP源代碼均為自主編寫,電路圖均為自主設計,在通用CPU芯片領域獨樹一幟。

據官網公開報道信息,2020年底龍芯中科推出龍芯3A5000產品,單核性能提升50%,功耗降低30%,採用指令集Loong Arch,從頂層架構到指令功能,以及ABI標準(應用程序二進制接口)等,全部實現自主,達到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

圖表7:龍芯3A5000和Loongnix操作系統計算機

國產“龍芯”將登科創板 自主研發優勢背後的隱憂

在招商證券電子行業研究員的一份研報中,有關於龍芯中科的操作系統生態剖析,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基礎軟件生態體系,有面向桌面與服務器應用的Loongnix、面向終端與控制類應用的LoongOS兩大基礎版操作系統。

這兩種操作系統經過多輪應用迭代,功能持續豐富,性能、穩定性已達到市場主流水平,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實現了跨整機兼容與CPU代際兼容。而且獨立於佔據統治地位的Wintel(微軟操作系統+英特爾X86芯片)和AA(安卓系統+ARM架構)體系,能夠支撐桌面、服務器、雲計算及工控等領域的主要應用需求。

知識產權糾紛和訴訟

雖然龍芯中科在技術上的發展可圈可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憂,首當其衝的是知識產權問題。目前,正在衝刺科創板的龍芯中科也正在遭遇知識產權侵權訴訟,起訴人有兩家企業,一個是同出一系的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龍芯),一個是上海芯聯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聯芯)。

據招股書顯示,胡偉武是龍芯總設計師,2001年開始參與完成龍芯1號、2號、3號系列研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官網披露,時任所長李國傑,在2002年領導該所研製成功龍芯1號,其中關鍵負責人為唐志敏,而胡偉武則是唐志敏的學生,首席科學家。胡偉武從1996年至2021年,歷任計算所助理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總工程師等職務。

根據企查查歷史工商信息,神州龍芯由綜藝股份(600770.SH)、中科算源(計算所全資子公司)、北京智浩聯科技、北京匯博輕舟軟件四個股東聯合投資創辦。簡而言之,計算所以知識產權出資創立神州龍芯,進行產業化工作,是龍芯的研發單位。從成立時間來看,神州龍芯於2002年成立,早於龍芯中科。

後來計算所所長李國傑成為神州龍芯首任董事長,因此神州龍芯宣稱擁有龍芯基本知識產權,對“龍芯”商標權也多次向法院起訴。

根據招股說明書,龍芯中科前身龍芯服務由轉移中心(北京海淀中科計算技術轉移中心,計算所全資設立)、中科算源(計算所全資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500萬元,實繳155萬元。2009年計算所與龍芯中科簽署專利許可合同,授予62項專利許可使用;2010年將“龍芯”商標授權給龍芯中科使用;2020年龍芯中科向中科院計算所購買尚在權利有效期內57項專利權,以及6項“龍芯”商標,共計375萬元。

“龍芯”公司運作的主體,從神州龍芯轉移到龍芯中科,招股說明書並沒有明確說明大股東變更的這段歷史沿革。

一位券商資深研究員認為,龍芯系列產品在研製初期,產品確實由神州龍芯推廣,後來龍芯項目研發人員“自立門戶”,成立了新主體龍芯中科,但龍芯研製初期的產品知識產權究竟歸誰所有,仍沒有定論。

目前,與神州龍芯相關糾紛仍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中。另一起仲裁糾紛與龍芯研發使用的MIPS(微型精簡指令集)架構有關。

這起糾紛的另一當事方台資公司芯聯芯,在2019年取得MIPS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經營權,承接了在中國所有授權合約(包括龍芯中科),全部技術,可衍生的研究開發權。芯聯芯發起違約仲裁,違約理由是龍芯中科沒有權利去做二次開發,且其也沒有得到授權,將IP轉售其他公司,同時未依約按時足額支付技術授權的權利金。

芯聯芯於2020年開始要求龍芯中科進行審查,公布“Loong ISA”和“Loong Arch”手冊的完整內容,但其未能配合解決爭議。因此在2021年1月在香港啟動了仲裁程序,目前已進入審理階段。

對於處於上市關鍵節點的龍芯中科來說,兩個不同主體的訴訟仲裁有何影響。最終判決對龍芯中科是否有利,目前還都存在不確定性。(思維財經出品)

(0)
上一篇 2022-03-03 07:31
下一篇 2022-03-03 07: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