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做慈善”的中國小賣家,找上了沃爾瑪

“如果今年我不做亞馬遜,還是挺有錢的……”這句吐槽散發著淡淡憂傷,是很多亞馬遜中小賣家的真實心聲。在知無不言跨境電商社區,亞馬遜賣家留下了許多拷問靈魂的帖子。“你現在還在堅持做亞馬遜的原因是什麼呢?”

“你們覺得亞馬遜還能做多久?雖然最近焦慮帖挺多的,但我昨天在豆瓣看到萬拓被裁員工寫的日記,還是挺有感觸的,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圖源:知無不言論壇
圖源:知無不言論壇

在標題為《你有後悔過做亞馬遜嗎,你有後悔過來深圳嗎》的帖子下面,有賣家表示自己“不後悔來深圳,後悔入行太晚,湯都沒得喝”。

7年前,亞馬遜開始大規模邀請中國賣家入駐,早入局的賣家享受過平台紅利。通過服務商把供應鏈、物流和客服搞定,上架商品到亞馬遜平台,認真運營一把,然後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隨着亞馬遜規則不斷調整、大賣們優勢越發集中,越來越多中小商家們決定不再“做慈善”,而是瞄向新的“藍海”,想要複製當初搶灘登陸亞馬遜的紅利。

價格低到“做慈善”,中小商家待不住了

常在亞馬遜買東西的朋友不難發現,很多日常用品的價格要比其他平台更低。而這其實和第三方賣家間的價格戰脫不了干係,這種中小賣家之間的惡性競爭已持續好幾年。

今年11月,電商分析公司Profitero發布了《價格戰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英國和美國,亞馬遜都戴上了“最便宜在線零售商”的帽子。

其中,亞馬遜在英國的產品平均價格比Argos、Asda等平台低13%;在美國,亞馬遜連續第五年成為最便宜的電商平台,15個類別產品的平均價格比其他11家電商平台低14%。

產品同質化是亞馬遜第三方賣家陷入價格戰的原因之一。假設A店鋪和B店鋪賣的商品,外觀和功能都差不多,買家自然而然會選擇更便宜的店鋪。不具備打造品牌溢價能力的賣家,有可能陷入價格戰的死循環。

其次,有時為了迅速搶佔某一類目下的市場份額,一部分賣家不惜干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壓低利潤甚至虧本做推廣。低價吸引買家大量購買后,通過某個關鍵詞的高轉化率,商品鏈接在平台的自然排名能夠快速提升,壓低其他商品的排名。

不想再“做慈善”的中國小賣家,找上了沃爾瑪

受匯率波動和海外倉儲等因素影響,賣家有時不得不低價清倉。比如,50多美元的辦公桌調價到10美元,再加上運營成本和平台傭金,註定虧本。一些中小賣家祈求大賣不要清倉他們所經營類目下的商品,而因為清倉,微博上一位亞馬遜賣家甚至把個人簡介加上了“長期低調從事歐美等發達國家慈善事業”。

“從事慈善事業”是第三方賣家的自嘲,但數以百萬計的第三方賣家的確是這家西雅圖電商巨頭的基石。

2018年,亞馬遜全球銷售GMV有58%來自第三方賣家,這一數字在2019年上升到2019年,2020年上升到62%。亞馬遜平台有接近一千萬家店鋪,除去同一賣家在不同站點的重複計數,總賣家數有六百多萬,其中一半在北美。

億邦智庫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中國跨境賣家中有55%的企業從事跨境電商不足3年,亞馬遜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電商平台。同時,有媒體稱今年亞馬遜平台超過75%的新賣家來自中國。

圖源:Finbold
圖源:Finbold

根據Finbold發布的數據,今年前3個月亞馬遜共新增29.5萬名新賣家,這相當於平均每天新增3734名賣家。北美本就是亞馬遜賣家內卷嚴重的地區,今年有更多中國新賣家湧入,其中不少還是電商“小白”,這無疑會使得競爭更加激烈。

價格戰只是競爭的一部分,許多亞馬遜賣家在運營時保留“流量為王”的思維。他們投入大量資金引流,認為有流量能引導用戶下單,但這種方法並不總是奏效。國內市場人口基數大,有流量往往能有好的銷量。但在北美等市場,銷量的天花板較低,未必能抵消流量費用。

賣家們持續不斷地買流量之後,因為“價高者得”的機制,今年美國站賣家的平均CPC(單次點擊成本)飆升至1.2美金,比去年同期高出50%,熱門產品的CPC甚至更高。

商品同質化嚴重,容易陷入價格戰,流量成本一路上漲……留給許多亞馬遜中小賣家的利潤空間跌破新低。他們往往公司規模較小,不具備打造品牌的能力,在供應鏈、運營等環節存在短板,只能眼睜睜望着頭部大賣們突破一個又一個GMV記錄。

沃爾瑪開始“搶人”

同樣是在美國市場,零售巨頭沃爾瑪已經坐到電商第二的位子,並且還在發力第三方賣家業務。

中國跨境賣家首選的亞馬遜已經變成“紅海中的紅海”,沃爾瑪在今年之前一直是幾乎“無人問津”的狀態。亞馬遜依然是美國電商市場的大哥大,佔據40%市場份額,沃爾瑪僅分得7%的市場份額。

儘管如此,沃爾瑪在去年取得不錯的成績,電商零售額增長35%以上,超過eBay成為第二大美國電商公司。看樣子,沃爾瑪的第三方賣家戰略開始有了起色。

沃爾瑪其實一直對第三方賣家“不太感冒”,電商平台僅有幾百家第三方賣家,直到2016年,沃爾瑪宣布改革電商業務,準備將第三方賣家數量進一步提高到數千家。彼時的沃爾瑪終於意識到,亞馬遜電商的實力源頭之一在於數量龐大的第三方賣家。

圖源:Shopify
圖源:Shopify

從去年到今年,沃爾瑪先後和Shopify以及BigCommerce合作,兩家平台的賣家可以申請直接在沃爾瑪平台銷售他們的商品。截至2020年底,有上千家Shopify賣家入駐沃爾瑪。

美國第一大和第二大電商公司間的戰火,開始蔓延到對中國賣家的吸引上。

2014年,亞馬遜正式面向中國賣家大規模招商;今年3月,沃爾瑪開始面向中國賣家招商。

圖源:MarketplacePulse
圖源:MarketplacePulse

據MarketplacePulse發布的數據,自3月開始招商以來,沃爾瑪平台的中國賣家增加了5000名。10月,沃爾瑪的新賣家中有20%來自中國,這一比例還在上升。

5000名賣家聽上去很少,但根據公開信息目前沃爾瑪的賣家總數不足9萬家,並且大多數是美國站賣家。和亞馬遜北美動輒幾百萬賣家相比,9萬的總數表明沃爾瑪的電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此外,目前沃爾瑪電商平台着重對第三方賣家的產品和流量給予扶持,以此來拓展電商SKU。

現階段的沃爾瑪平台對第三方賣家比較友好:賣家總數和商品品類都沒有亞馬遜那麼“內卷”,競爭會更小;沃爾瑪現在不收月租,只收傭金,對賣家來說也是一個利好。

但在其他方面,沃爾瑪對第三方賣家有更高要求。沃爾瑪電商的申請資質要求賣家有一定北美市場電商經驗,並且產品目錄豐富,同時能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

這些要求無形中抬高了申請門檻。比如,“貨品在10天內送達”這一條估計很多賣家都做不到,賣家需要在美國有現貨,需要自己尋求海外倉,或是使用沃爾瑪海外倉服務。

亞馬遜依然是許多中國跨境賣家的“第一站”,但“紅海市場”的競爭讓中小賣家吃不到肉,只能喝點“大賣”們剩下的湯。沃爾瑪的“藍海”將吸引更多北美跨境賣家,在這個電商平台變得擁擠之前,他們都想嘗嘗肉的味道。

(0)
上一篇 2021-12-11 13:24
下一篇 2021-12-11 13: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