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採用新方法追蹤過去5億年來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在瑞典隆德大學進行的一項獨特研究首次跟蹤了過億年來流向地球的隕石流量。與目前的理論相反,研究人員已經確定,小行星帶重大碰撞一般沒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撞擊地球的隕石數量。

自19世紀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地質,以重建數百萬年來植物、動物和氣候的變化。然而,直到現在,人們對古代隕石流量幾乎一無所知,因為撞擊是罕見的,而且這些小天體在遇到地球氧氣時迅速分解。發表在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如何重建了過去5億年來對地球的隕石轟擊。

研究人員採用新方法追蹤過去5億年來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研究界以前認為,流向地球的隕石流量與小行星帶的戲劇性事件有關。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這種流量反而非常穩定。為了進行這項研究,隆德大學天體生物學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強酸中溶解了近10噸來自古代海床的沉積岩,因為這些沉積物含有隕石殘留物,可以追溯到它們落入地球的時間。

隕石中含有一小部分礦物,即氧化鉻,它具有很強的抗降解能力。這些微小的氧化鉻顆粒在實驗室里被篩選出來,作為時間膠囊,具有豐富的信息。溶解的沉積物代表了過去5億年中的15個時期。研究人員總共從近10000塊不同的隕石中提取了氧化鉻。然後,化學分析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這些顆粒代表哪種類型的隕石。

研究人員採用新方法追蹤過去5億年來的隕石撞擊地球事件

研究人員非常驚訝地了解到,在過去5億年裡發生的70次最大的小行星碰撞中,只有一次導致流向地球的隕石數量增加。出於某種原因,大多數岩石碎片都停留在小行星帶。這項研究不僅顛覆了普遍接受的隕石流理論,它還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說明哪些類型的天體與地球碰撞的風險最大,以及它們起源於太陽系的哪個位置。

從地質學時間角度來看,千米大小天體與地球的碰撞是經常發生的。一個這樣事件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個尺寸超過10公里的天體撞擊了尤卡坦半島。這次撞擊是地球氣溫下降和恐龍餓死的部分原因。未來,即使是一個小的小行星,例如在靠近人口稠密地區海中產生的撞擊,也可能導致災難性結果。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解,我們可以用來防止這種情況再度發生。

(0)
上一篇 2021-06-22 04:24
下一篇 2021-06-22 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