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綜藝是如何變成氪金遊戲的?

針對“飯圈”的輿論風暴還沒有結束。5月13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博稱,“糾偏和治理’飯圈’亂象,需要法制對其祛邪扶正。”短短數天內,已有多家官方媒體就飯圈先後發聲。飯圈,即追星群體形成的圈子。近年來,國內粉絲群體迅速組織化,不僅形成了多樣的職能架構,還有一套打榜、應援的追星行為“規則”。

選秀綜藝是如何變成氪金遊戲的?

作者丨張薔

頭圖來源丨《青春有你》官微

特別是2018年,以《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為代表的全新選秀節目模式興起,粉絲群體的消費者價值被放大,粉絲經濟的商業邏輯得到驗證。

這一年也被稱作“偶像元年”。自那之後,飯圈的打投、應援文化不斷被強化,不時炮製出個別狂熱現象。

“倒奶”事件便是最新一起,粉絲的過度消費和由此造成的浪費讓外界咋舌。然而,飯圈亂象遠不止於此,問題也早已暴露。

1.瘋狂的飯圈

2018年初,國內娛樂產業迎來了一大關鍵事件——由愛奇藝推出的競演養成類綜藝節目《偶像練習生》上線播出。

近四個月時間裡,節目點擊播放量超30億次,成為同時期最具熱度的綜藝節目,沒有之一。總決賽當日,其相關熱搜話題達到25個,霸佔了微博熱搜榜的半壁江山。

就在《偶像練習生》結束的一個月後,另一檔同類型的綜藝《創造101》播出,進一步點燃了全民選秀的熱情。

兩檔現象級綜藝不僅誕生了蔡徐坤、楊超越等新一代偶像,也讓“Pick”、“出道”成為年度熱詞。

火熱的背後,是這種全新選秀模式提供的參與感和互動感。兩檔節目均參考了韓國國民偶像選秀節目《Produce101》賽制,騰訊視頻甚至直接購買版權進行本地化改造。

這種賽制的核心是:選手是否能順利出道,完全取決於粉絲的打投和應援票數。

於是,一組組驚人的數據被“製造”出來:《偶像練習生》決賽當晚,9位出道成員的打投票數累積達到1.5億,其中拿下C位的蔡徐坤就擁有4700多萬投票。

這些票數既包括節目組提供的免費投票機會,也有通過購買定製卡或制定商品獲得的額外投票機會。

為了讓心儀的選手出道,粉絲們慷慨解囊,集資購買商品和定製卡成為當時的普遍選擇。有媒體報道稱,在《創造101》播出期間,第一名孟美岐的粉絲集資總額預計超過1200萬。

在過去三年間,同類型的比賽均有大規模集資事件的發生。

2020年,《青春有你2》中第一名出道的劉雨昕,其粉絲後援會在比賽期間的總支出為1530萬元,這些資金基本都來自於粉絲集資。

今年的數據更是誇張。據媒體報道,截至4月5日,《創造營2021》與《青春有你3》已經有超5位選手的粉絲後援會集資破千萬,超30位選手後援會集資破百萬。甚至因為集資數量短時間內激增,比賽期間桃叭App(一個提供集資功能的平台)後台曾一度“崩潰”。

不僅如此,“逼氪”、“引導粉絲過度消費”的事件時有發生。“倒奶”事件中,粉絲們需要的只是奶製品瓶蓋上的二維碼,不能馬上喝不完或消耗掉的奶製品本身,就只能倒掉。

甚至,在“支持偶像”的口號下,不少家境並不富裕的年輕人也咬牙把生活費打入集資鏈接,有人為此還會背上花唄等債務。

就在4月,一位網友為打投“敗光”三四千元的事件在網絡引起了廣泛討論,還讓#飯圈集資量力而行#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選秀綜藝是如何變成氪金遊戲的?

圖源:微博

更魔幻的是,這些榨乾飯圈的集資有時甚至並不能用到偶像身上。在集資大多缺少有效監督的情況下,飯圈裡甚至屢屢有“後援會攜款跑路、職業粉頭喜提海景房”的傳言。

上個月,《青春有你3》選手邱丹楓所屬經紀公司發布聲明稱,公司已與後援會負責人失聯。有消息稱,該選手的後援會曾私自轉賣節目組分給後援會的公演入場券。此前,還有媒體報道過,孟美岐粉絲數據站涉嫌非法集資詐騙超百萬的事件。

2.選秀節目=氪金遊戲?

選秀綜藝節目中出現“氪金”並不是這屆年輕人的專利。

2005年的夏天,為了讓李宇春在《超級女聲》的總決賽中獲勝,狂熱的“玉米”(李宇春粉絲昵稱)曾豪擲50萬買下萬張電話卡為其拉票。

選秀綜藝是如何變成氪金遊戲的?

但眼下,粉絲經濟、偶像經濟正在變成一種產業化運作的商業模式。

《2021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90后群體中追星族佔比26.78%,95后中這一比例上升至50.82%,近7成的00后都認為自己屬於追星一族。

可以說,當下,在年輕人、特別是Z世代群體中,追星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行為。

諮詢機構eTOC Analysis的研究報告分析認為,“如今年輕一代缺乏時代精神、理想追求和重要的目標,自娛自樂。每個人開始再次渴望集體,並希望集體給予自己認同感。粉絲圈提供了這種集體的滿足感和歸屬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年輕人的觀念中,拒絕“白嫖”、為偶像消費才是值得肯定的“追星族自我修養”。

融360曾聯合騰訊理財發起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64.9%粉絲曾為偶像消費,部分粉絲為追星每月消費達到5000元。

日益龐大的追星群體和高漲的“氪金”意識帶來了娛樂產業“粉絲經濟”的春天。

在 2018年“偶像元年”之前,國內偶像產業的盈利模式更多是面向B端的商業代言、演出等路徑。而在2018年的兩檔現象級互聯網選秀綜藝中,從打投集資到購買代言、周邊,在真金白銀的消費中,C端粉絲的消費能力被充分驗證。

粉絲服務平台Owhat發布的《2019偶像產業及粉絲經濟白皮書》顯示,2018年粉絲經濟市場規模已達到450億元,同比增長60%。該報告特彆強調,隨着粉絲對偶像相關的消費意願不斷提升,預計未來還會大幅提升。根據藝恩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玩家們爭先湧入,僅2020年,綜藝投資的規模就達到250億以上。而除了平台、娛樂公司外,瞄準粉絲的集資、打投等需求,還有桃叭、Owhat等第三方平台爭先湧入。

以桃叭為例,其提供的集資服務在今年這兩檔節目期間,被粉絲們廣泛使用。以桃叭平台公開數據估算,截止到《創造營2021》決賽夜當晚,排名前9的學員累計集資金額已經過億元。

桃叭當日提現到賬需1%手續費,若以這一億元當日提現計算,該平台至少能獲利100萬元。資料顯示,選秀季集資提現手續費可貢獻平台五成以上收入。

這其中利潤豐厚的商業機遇,資本自然會看在眼裡。

就在2018年,亞洲偶像工場AIF、坤音娛樂、麥銳娛樂等主打新一代偶像培養模式的經紀公司先後完成融資,他們背後的投資方包括險峰長青、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等知名天使投資機構。

從資本、品牌商、平台到娛樂公司,共識迅速達成——用粉絲“變現”。這一過程中,一套新的造星模式迅速形成:資本和品牌商提供資金、娛樂公司輸出練習生、平台提供展示舞台。

從2018年至今,包括愛優騰在內,每個平台每年至少推出一檔S級選秀綜藝。這意味着,每年有超過300位練習生亮相,最終會有至少3個組合(約30位偶像)正式出道。就在“倒奶”事件發酵前一周,《創造營2021》正式成團,劉宇等11位練習生以INTO1組合形式出道。

對追求年輕化、用戶粘性的視頻平台來說,源於韓國的101系選秀綜藝無疑是當下最好的拉新、促活的節目形式之一,也是極具吸金價值的節目IP。特別是目前國內長視頻平台深陷同質化競爭,且會員增長乏力的情況下,101系選秀綜藝的意義更加特殊。

艾瑞諮詢聯合騰訊數據實驗室聯合發布《中國網絡綜藝商業變現白皮書》顯示,以《創造營2020》為代表的“才藝競演類”綜藝,平均單個節目吸引5.7個贊助品牌,僅次於“明星競演類”類綜藝的6.25個。

而對於品牌商來說,商品銷量提升是最終目標。畢竟,巨額贊助費需要看到回報。據媒體報道,蒙牛真果粒曾以3億元的價格拿下《青春有你1》的冠名權,其後兩季,這個數字或已漲到10億元。

各方不謀而合之下,選秀節目被設計成了“氪金遊戲”——誰的粉絲買的奶票、水票、定製卡越多,誰就更可能出道。這樣的規則下,看似擁有主動權的“全民製作人”們成為了沒有選擇的一方。

如此一來,無論是平台、品牌,還是深入其中的粉絲,誰也沒辦法先喊停。甚至是規則的制定者平台,最後也只是成為了環節中一環。

有接近愛奇藝的人士告訴霞光社,“看似節目是愛奇藝的,但其實在這裡面,愛奇藝的話語權並沒有想象大。”

“倒奶”事件后,接下來的選秀必將進行相應調整。

目前,已有樂華娛樂、時代峰峻等多家娛樂公司和超過200家粉絲後援會發布倡議書,呼籲理智追星,拒絕非理性打榜應援和集資等違規飯圈行為。

但在“流量為王”的行業規則未徹底改變前,這樣的號召能有多大效果還有待後續證明。

或許,就像一位多年追星的粉絲所說:“只要還有娛樂產業和偶像,粉絲的生意就會繼續,飯圈的狂熱依舊會延續。

(0)
上一篇 2021-05-17 15:14
下一篇 2021-05-17 15: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