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硅谷頂級VC投資人:全球Web3細分賽道有哪些新機遇?

來源:王岳華

原標題:《史興國對談王岳華:硅谷頂級VC投資人揭秘全球Web3細分賽道新機遇——新公鏈、NFT及GameFi》

8月15日晚,觀火琅琊榜第五季第三期播出,閣主史興國先生(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Hyperchain 超塊鏈創始人、中科院軟件所互聯網實驗室前總工程師)在本期的對談嘉賓是德鼎創新基金合伙人王岳華先生,他具有20年半導體行業內經驗,個人投資方向涉及集成電路、 區塊鏈 、金融科技等領域,目前感興趣的領域有物聯網、人工智能應用、 數字資產和區塊鏈技術。

本期節目中,兩位大咖對談的主題是《硅谷頂級VC投資人揭秘全球Web3細分賽道新機遇——新公鏈、NFT及GameFi》。王岳華先生分享了自己在Web3、元宇宙領域的投資邏輯、布局計劃以及對新公鏈、GameFi等熱點話題的獨特見解。

本期精彩看點:

1、硅谷頂級VC的Web3投資邏輯解密:在Web3細分賽道哪些在未來更有機遇?

2、Web3在技術領域目前還存在哪些瓶頸和挑戰?

3、元宇宙拐點何時到來?中美兩國元宇宙行業有哪些發展差異?

4、本次加密行業崩盤危機對DeFi和Web3行業造成了哪些影響?這些影響以及這次危機帶給我們哪些啟示或教訓?

5、a16z、FTX、Coinbase 這些機構為何大手筆押注新公鏈?什麼是新公鏈的核心競爭力?

6、在新公鏈的激烈競爭中,下一步可能會取得突破、脫穎而出的關鍵點會在哪裡?

7、對於NFT的實際價值和未來趨勢如何看待?

8、從技術發展而言,現行區塊鏈主體技術結構,未來要如何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如今DeFi的協議治理問題?

9、GameFi要必須依靠龐氏模式才能啟動嗎?GameFi的未來出路在哪?

本期訪談視頻完整版可在視頻號“火訊財經”點擊“直播回放”回看。

對談實錄(有所刪減):

第一板塊 :Web3

史興國:

目前各大資本都在瘋狂押注Web3,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推出的與Web3相關的投資基金107支,總金額達399億美元。a16z在推出新基金的公告中表示,我們現在正在進入Web3的黃金時代。王總作為知名投資人,今年的足跡遍布全球各地:舊金山、邁阿密、新加坡、台北、迪拜等地,想請您為我們分享一下,德鼎創新基金在Web3方向的投資邏輯是怎樣的?您更加看好其中Web3哪些細分賽道的未來機遇?

王岳華:

謝謝史總這次能夠與我一起做這場交流。我剛好於今年上半年,因為一些機會回到了我們(德鼎創新基金)美國硅谷的總部,在硅谷總部也談了很多關於區塊鏈發展的新項目,拜訪了很多地方,接觸到了一些在Web3 領域的新人創業者。

我們機構從2015年以來,一直在區塊鏈領域、加密資產領域以及現在的Web3領域等有很多布局。站在投資者的立場,怎樣尋求項目本身的商業價值,或者是項目的一些創新模式的價值,在每個賽道、每個項目的價值投資邏輯其實都不太一樣。而在Web3領域進行投資,首先要清楚的是什麼是Web3。我理解的Web3是要去達到一種freedom and trust的境界。沒有任何權威機構或者個人可以定義Web3,Web3是由所有創業者來共建的。

其次,如果從Web3的落地層面上來講,基本需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Web3的應用類,用戶相關的部分,比如用戶數據、ID信息的基礎設施,在整個賽道裡面,我們會更加青睞偏應用類的相關項目進行投資,比如社交電商遊戲;第二個部分Web3基礎設施類,包含分佈式算力、分佈式存儲等。

終端的端點所觸達的就是用戶本身,所以看Web3賽道的時候,有應用類、有基礎類等等,很多機構在Web3領域一下子就能投100個項目。作為機構投資人,不論工具多麼小或者服務多麼大,最終還是需要回歸自己這個項目怎麼做增值,怎麼通過內在引擎獲得內在價值的提升,這才是投資的關鍵。

對話硅谷頂級VC投資人:全球Web3細分賽道有哪些新機遇?
對話硅谷頂級VC投資人:全球Web3細分賽道有哪些新機遇?

王岳華:

史總是非常專業的技術專家,您認為Web3在技術領域目前還存在哪些瓶頸和挑戰?

史興國:

首先,我特別認同您剛才所提到的“幾乎沒有人可以定義Web3”這個觀點。實際上跟現在加密市場的很多東西相比,尤其跟加密貨幣來比,Web3的內涵和外延都遠遠大於加密貨幣本身。以前有人形容加密貨幣的下一個方向是泛金融,但實際上我覺得Web3比泛金融更泛。

在您剛才的描述中,Web3被描述成了一種類似於哲學的概念,即它是在各行各業中會被應用上的一種重新組織的方式,只不過也被當作是一種技術手段。對於您的這種描述,我非常的認可,實際上現在在Web3領域,還有不少的東西是目前的技術無法承載的,比如說Web3上現在能夠承載的資產類型主要還是各種代幣憑證等,而Web3發展到以後,它將承載的遠遠超越此類資產的更多的資產類型,比如說各種複合資產,各種不同權益的映射,還有包括一些自治組織的協作,都會包含在裡面。目前來講,區塊鏈實際上在表達這些權益或者這些資產映射上還是捉襟見肘。

同時,在Web3這個語境下,它的交易複雜度也要遠遠超過現有的區塊鏈智能合約的處理能力。舉例子來講,現在的區塊鏈靠跨鏈技術已經拿到資產跨鏈,但事實上還沒法達到合約直接跨鏈。但是如果要做一個Web3,您不能想象Web3被分割成條塊,每個合約只在自己的條塊里去交互,實際上它們一定是全網交互的,這個事實也說明現在的區塊鏈要不做這個根本突破,它很難支撐Web3的發展。

還有一個就是交易量的問題。就目前來講,加密貨幣的交易量已經讓很多的鏈都感到了吃力,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想象,Web3未來的交易量要遠遠大於現在加密貨幣本身的交易量,因為它不僅抽象了各種資產,還抽象了人們的各種行為。所以人們以前可能更多的是在談論鏈的性能問題,用TPS去描述,但事實上,鏈的容量問題將會在未來成為一個潛在危機,也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從目前主流行業已經實現的技術儲備上來看,實際上它是在概念上證明了技術可行性,但是要是放在後面來做,無論是在鏈的擴展性、鏈的互通能力、業務交互能力,甚至包括易用性上都還存在特別大的缺憾。也就是說,如果從工程角度來講,就是目前尚未能夠在技術上實現業務的基本支撐搭建。

Web3時代和Web1時代、Web2時代的發展都不太一樣,Web1和Web2時代可以通過簡單的擴大服務器的規模就能夠實現業務量的擴展,甚至承載幾十億的業務量。但是由於目前區塊鏈仍然局限在一個創業性架構上,Web3就沒法完成這樣的擴展。

Web3真正想要發展起來, 我覺得需要突破的就是創新鏈架構。這樣才能讓所有的鏈在一個統一的,或者互通的信用域里互通。我們可以把一個鏈看做一個信用域,在不同的信用域之間互通,實際上很困難,大家在同一個信用域里去互通才會比較簡單,合約才會比較容易的跨鏈。鏈的容量也能比較容易擴展,性能上也更沒有上限了。以後,不論是Web3,還是大家想要發展的元宇宙,現在的區塊鏈都必須要在容量上和性能上有幾個數量級的提升,而這種數量級的提升,就必須在架構上做改變。

二、元宇宙

史興國:

再來聊聊另一個熱門話題:元宇宙。7月18日,元宇宙首次登上了紐約《時代》周刊封面,標題《元宇宙必將重塑我們的生活》,引發了新一輪的元宇宙熱潮。元宇宙也是德鼎創新重點關注的領域。今年年初,王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德鼎創新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資目標是再投5000萬美元。如今半年過去,德鼎創新在元宇宙方面的投資戰果有哪些?下半年投資布局計劃是否有所調整?

王岳華:

現在我們在投基金是第二號的區塊鏈基金或者說加密資產基金,有三個大方向:第 一個方向是元宇宙,第二個方向是DAO,第三個方向是Web3。

我們認為元宇宙肯定也是個互聯網項目,因為它全部在線上發生,但是它到底與其他互聯網項目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我覺得它會是我們人類一種新的生活形態的呈現,因為事實上它就是將人的現實體驗生活整體丟到線上完成。用元宇宙這種新的形態方式去體驗生活,一進去就進入到家裡、進入到商場的購物中心等,所有東西都呈現出一種特彆強的虛擬沉浸感。而這種東西,不只是有線下的形式呈現,它也是一個有線上展示的虛擬物,比如我們都知道NFT是確權的東西,每一個東西都可以是NFT,並且還可以融入其稀缺性、收藏性、功能性。

我們在元宇宙方向的項目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Web2跨越到Web3方向的應用,這一類應用的好處就是能夠獲得很多從Web2帶來的流量。從投資立場上來說,還有一種即Web3 native原生的應用,就是Web3 native的一些創新項目。我們現在也投了一些元宇宙應用類項目,有一個比較有名的項目叫做“High Street”,就是這領域裡面的一個典型項目。第二類就是工具類,如果要支持一個場景應用體驗出來,其實需要很多服務類的工具。所以回歸傳統,我們其實也投資了很多硬科技,比如與人機接口有關的項目,與動作捕捉相關的項目,以及做數字虛擬人項目的公司等等。 

史興國:

王總今年曾經提到過元宇宙拐點預計在3年後到來,請問是怎樣做出的這個預判呢?拐點到來有哪些標誌?另外據您的觀察,中美兩國元宇宙行業有哪些發展差異?

王岳華:

關於元宇宙拐點預判問題,也是現在很多Web2公司正在焦慮的問題。Web2公司憑什麼進入Web3,它們確實有一些Web2傳統的東西,簡單的講就是有流量,有內容等,但是它們沒有Web3的基因、技術,甚至是想法思維,但是它們很焦慮,從而導致它們希望在Web3領域大量布局和投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只要有投入,投入100家裡面肯定或多或少會有一到兩家跑出來。

所以我們現在觀察的這些互聯網巨頭資本投入情況時,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慢慢發酵的過程。一家創業公司,不管是從0到1零基礎搭建起來的,還是從1到10從別的領域轉型過來的,我們認為它們都需要大概兩年或三年的時間進行磨練,才可以磨練出一個比較成型的、小有規模的、讓別人願意做,有些用戶基礎的項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預計元宇宙拐點將在3年後到來,我是在基於一個項目本身需要打磨兩年到三年才能有一個雛形,以及其所需要的投入所作出的判斷。

對於中美兩國元宇宙行業的發展差異來講,事實上我們現在投的項目中90%都是美國項目,美國項目會更讓您體驗到元宇宙概念。美國項目除了做體驗之外,還很懂得怎麼去做新的商業模式,美國對於通證相對比較友善,所以如何利用所謂的token去營造它的額外新商業模式也是國外項目比較佔優勢的地方。因為本來就應該創新,當然創新不是違法,創新的前提肯定是要遵循法律規範,但是因為法律一直是落後的,所以首先要創新法律規範,創新非常重要。

所以國內在做元宇宙項目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容易面臨各種條條框框的局限,即便我們的創業者非常優秀,但是基於國內的政策關係,我們國內元宇宙可能更多的偏向做一些增加線上體驗的東西。對於我剛才說的創建新商業模式的那一部分是國內元宇宙項目目前做不到的,這也是中美兩國元宇宙行業發展最大的區別。

三、加密危機

史興國:

今年年中三箭資本和Celsius崩盤,讓加密行業遭遇了“雷曼時刻”。而在這次危機發生的100天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發了一篇文章《加密貨幣如何成為新的次貸危機》。在他看來,加密貨幣與15年前的次貸危機有着驚人的相似:“2007年之前,許多原本邊緣的美國人得到了瘋狂加槓桿的機會。隨着房地產泡沫的到來,這些抱着僥倖心理的人成為了導火索。而如今,加密貨幣的風險同樣正不成比例地落在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無法應對風險的人身上。”

您覺得加密行業的這次崩盤危機,對DeFi和Web3行業造成了哪些影響?這些影響以及這次危機中我們帶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或教訓呢?您對加密行業管理及監管政策持什麼態度,能否簡單總結幾條?

王岳華:

我們知道區塊鏈產值最大的應用就是金融行業,各式各樣的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等,三箭資本以及類似三箭資本的公司做這件事情其實跟次貸有非常相近的地方,就是一直把您的資產再包裝成為衍生品后加槓桿。這種運行模式既有上游,也有下游,有借貸人,也有出借人,在次貸的時候,如果經濟形勢良好當然沒問題,但當遇上銀行放貸收緊時,槓桿就會轉不回來。

加密貨幣的金融市場和次貸具有一樣的金融邏輯,落在這次的事件上面,所有事情肯定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即便是件壞事,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首先,不能以賭徒的心態做金融理財,不只是加密資產理財,所有的金融理財都不能賭性堅強地去加槓桿。對於加密資產的交易者和創業者也是一樣的要求,他們需要採取更加謹慎、保守、成熟的作為來進行下一步的布局。回到投資的立場上,我投資的目的就是獲得收益,但必須得經過理性判斷確實可以的情況下再進行投資布局。

歷史都是重演的,類似次貸危機的情況以後也一定會再發生,但危機事件確實也是在對行業進行清洗,看潮水退卻之後誰來裸泳。不僅DeFi這個領域,包括NFT領域等,質量比較好的團隊和項目就肯定就是會存活下來。當然這件事情也跟當前的大環境有關,比如美聯儲加息之類的讓整個經濟不太景氣,熱情沒有湧入。另外,危機發生周期會越來越短,比如以前十年一次,到現在可能變五年一次,然後變三年一次。

關於監管問題,我們作為機構投資還是認為監管是必要的、必須的、也是必然的,不然我們做不了事情,錢拿不到自己的口袋裡。作為機構,我們也必須負責後面的事情,以免之後發生被投資者起訴到法庭的事情發生,我們需要在非常謹慎的情況下,在合規的前提之下,再去考慮利益最大化。合規是是非常基本的事情,是一個必然、必須、必要考量。

王岳華:

想聽聽史總如何看待這次危機的影響和教訓?

史興國:

我可以從技術人員的角度來看這次危機,因為我不是很懂金融,對金融方面的東西只是發表一些僅供參考的觀點。實際上對於這次所謂的危機,我跟您的看法觀點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不過,我更覺得它跟我以前一直秉承的一個觀念有關,就是目前很多實體產業並沒有按照我們原來期望的節奏進入到加密行業中來。

加密行業能夠支撐那種真正讓資產增值的業務,但是它的進入速度並沒有那麼快,而新的衍生業務的增長量遠遠超過了真正增值業務的進入量,從而導致內捲起來了。再加上技術本身的演進,比如像DX這個加密貨幣交易所,它把業務門檻降低了,業務適用面也變得更廣之後,讓以前不具備處理加密業務能力的團隊也能在短時間內進入到這個行業中來。他們一進場就開始炒作,把整個行業的氣氛帶動起來后,到最後就出現了像您剛才說的那種狀態,就是它可能漲得很快,大家覺得我現在進來這個領域也會有機會,所以到最後已經沒有人在認真的看一個項目的業務潛力和技術水平,只是在看這是一場狂歡,如果繼續還能再沖多高。

所以我覺得這次的危機從某個角度來講,算不上危機,它應該算群體狂躁后的一個回調。有一些激進的機構因為它們的產品設計可能比較激進,就容易受到比較大的衝擊,但是其實可以把它看作一次不錯生態調整。從長遠來說,一個行業很難在這種群體躁動的氣氛下正常發展,而且這種類似於金融衍生品的遊戲以及追漲殺跌的投資方式在各個行業都有。但可能在加密行業因為技術的原因導致它的速度更快,手段更簡單,於是現象表達得更甚一些。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確實覺得,這次的下調實際上算是一次不錯的理性回歸,而且我也特別贊同您說的關於監管方面的看法,如果沒有一定的監管,整個行業就進入一種完全遊戲的狀態,但是我是覺得監管,尤其針對國內監管,更應該將監管當作管賬,而不能拿監管當作行業發展的基礎,或者是當作行業發展的雙腿。因為至少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好的行業通常都不是監管出來的,而是這個行業本身已經達到了一個生態上的動態平衡。或者說大家在統計過程中達到了某種共識,然後願意按照一定規則的形式在監管的過程中去處理那些嚴重違規並且符合大家共識的一些行為。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可以肯定一點的就是區塊鏈本身所帶來的信用數字化趨勢長期不會改變,也不會受到影響,目前只是因為實體行業還沒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入場,但這恰恰也是機會,我就比較期待Web3能夠以更好的技術形式讓傳統產業更多的進入到加密領域,改變加密行業的金融遊戲自嗨。

如果有更多的行業能夠進入到加密領域,當然目前的情況也確實是有更多的資產類型在不停湧入加密行業,只要這個湧入的趨勢存在,我就不會擔心加密行業的未來。而且這個趨勢仍然存在的話,雪崩點也一定會來。另外,監管肯定都是落後於創新,所以行業肯定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後,監管方也才能知道要怎麼監管,管什麼?這是一個必然的矛盾,但是這個矛盾也是我們進步的一個輪子,就是這樣雙軌運動才能轉出行業未來。

四、新公鏈

史興國:

新公鏈的故事尚未結束,Solana、Avalanche、Near 還沒有讓用戶完全滿意,7月26日,Meta 前員工創立的公鏈項目 Aptos 被曝正在尋求以 27.5 億美元估值進行新一輪融資,此前數日另一公鏈項目 Sui 開發方 Mysten Labs 也被曝正在尋求以 20 億美元估值籌集至少 2 億美元融資。而在7月初,一個由Facebook 前員工打造的,旨在將 Web2 可擴展性與低延遲引入 Web3 的區塊鏈項目Linera剛剛拿到a16z領投的600萬。今年3月底,“Layer Zero”的同名開發商“Layer Zero Labs”3以10億美元估值,在Andreessen Horowitz(A16z)、FTX Ventures和紅杉資本(Sequoia)共同領投的A+輪融資中籌集了1.35億美元,參投方包括Coinbase Ventures、PayPal Ventures、Tiger Global和Uniswap Labs等知名風投基金。知名機構的這些動作為熊市裡的加密市場帶來了一絲活力。

您怎麼看待a16z、FTX、Coinbase 這些機構大手筆押注這些新公鏈?您眼中,什麼是新公鏈的核心競爭力?是否願意分享一下德鼎創新基金在公鏈方面的布局呢?

王岳華:

謝謝史總,事實上我們機構從2015年開始投公鏈的時候就發現了現在公鏈暴露的一些痛點。到“LayerZero Labs”為什麼會做跨鏈出來,就是因為有的人專門做底層的跨鏈,“LayerZero Labs”把東西都接起來,這種方式就是從下面做,如果從上面做的話,您也可以從中間層的任何一處入手。我講的意思就是因為這些公鏈都不夠universal,所以需要更多其他的補貼,因為不完備,所以有機會,特別是這些技術人員,包括很多大學教授進入公鏈領域。

我需要什麼,痛點在哪裡,現在的這些Layer 1都不支持,我們也沒有辦法找技術人員弄一個新的Layer 1出來。我堅信在未來,第一梯隊是以太,第二梯隊是目前其他公鏈,這些其他公鏈一直在各領風騷數個月。但是現在已經在二級市場的這些Layer 1的技術基礎已經做完了,所以它很難做基本性的改造,它只能做市場、生態、開發者、增加DeFi, NFT, GamFi之類的這種應用方式去運營項目,拓展生態。 所以我認為新公鏈的競爭力肯定是在技術上面,不外乎不可能三角,TPS沒有嫌高的,您能做多高,您盡量做多高,而且我們的數據量和用戶數肯定只有多沒有少。另外,安全性也是共識機制,安全性沒有100%,但是您可以說我防99%,所謂的不可能三角,事實上它的每一個角連起來也都還是有漏縫。最後,我們對估值維度的顧慮也一直占很大的考慮比重。

我們在公鏈方面的布局也是我們的布局重點之一,比如剛剛講的正在做的公鏈項目方面,我們投的一個公鏈是偏DAG結構的,一個公鏈是偏D-ID相關的,一個公鏈是偏匿名有關的,把公鏈的優勢找出來再進行投資就是我們的工作。 

王岳華:

史總認為在新公鏈的激烈競爭中,下一步可能會取得突破、脫穎而出的關鍵點會在哪裡?

史興國:

就像您剛才說的,類似於像Meta等團隊,在他們因為做項目的時候發現了公鏈現在的問題,所以他們可能就覺得需要找人或者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通常不涉及到這麼深的或這麼具體的項目開發,可能很難發現新公鏈痛點,事實上我們也是做區塊鏈底層技術的,所以以我們的視角來看,如果您知道現在的公鏈有多糟糕,您就知道公鏈中的機會有多大,尤其是當您面對的是未來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和這麼大一個產業的時候。

現在所有的公鏈都是基於一個串型架構,您可以在它的性能上考慮提升,但它有個特點就是它的擴展性為零,無論您在部署的時候,它達到多高性能的TPS,但是它的容量上限在它部署的那一刻就確定了,而且是一個冷冰冰且根本無法改變的數字。所以我們一直認為區塊鏈底層的架構上一定要走并行,而且并行的度其實也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寬敞,畢竟區塊鏈本身是一個要求數據具有嚴格一致性的數據結構。

在串行架構里,每一條鏈都是一個單獨的世界,也就意味着每一條鏈都是一個不同的信用域,不同信用域的用戶如果想交互就能夠直接交互,就像不同局域網裡的用戶想交互就能夠交互的道理一樣。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局域網的用戶他們怎麼交互,無非就是利用一些介質進行交互,跟現在的跨線橋所做的事情差不多,就是我先做一些信用抵押,然後再做一些資產互動。所以現在的跨線橋是解決了部分的跨鏈問題,但實際上沒解決根本問題,它也沒解決在合約層面上互通的問題。

因此,我們其實要做的並不是把這些鏈都連起來,而是說當連起來之後,要解決我們碰到的那些痛點問題,如果連起來之後沒解決根本問題,那連起來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從這點上來講,要突破的就是擴展性的限制。第二個需要突破的就是信用域,一定是一個統一的信用域,您不管是用串性鏈連起來形成統一信用域,還是鏈本身能達到的信用域,它必須是一個統一的信用域。第三,就是合約要能跨鏈,光資產跨鏈是遠遠不夠的。但我提到的這三點問題,全都是架構問題,靠解決一兩個技術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的,這件事必須從架構上解決才行。 

五、NFT

史興國:

隨着加密熊市的到來,全球NFT熱潮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最近看起來正在回歸理性。這次暴跌讓NFT引發了更大的爭議:有人堅信NFT的價值,有人則質疑其科技的幻象外衣;有人認為泡沫破滅,也有人認為目前只是周期性波動。王總對於NFT的實際價值和未來趨勢有怎樣的看法?您在NFT領域的投資邏輯是怎樣的,更青睞投資哪類項目?

王岳華:

事實上我們在NFT領域也有若干項目,我們有投資NFT的交易所之類等等。我們認為NFT的本質拆開來就是一個數字憑證,證明您有這個東西,證明一件確權的事情。只是數字憑證是一種新的範式,可以賦予數字原生甚至一些線下東西更多的應用場景或是商業價值,或者可以衍生更多的商業模型。

在NFT領域,大概有三種行業。首先就是發行行業,不是所有的資產都能把它轉化成數字憑證,它有好多技術支撐,我最喜歡舉的兩個例子,比如說飛機票,飛機票肯定是具有唯一性的,但問題是飛機票肯定不是永久擁有的,另一個例子是房產證,房產證也是跟數字憑證一樣具有一定相似性,它肯定也是唯一的。因為NFT基於區塊鏈,它可以做拆解,可以做重組,它的本質就是數字憑證。另一個是NFT的衍生品,發行一個NFT之後,它的衍生品可以繼續做下去,比如有金融方式的衍生品、IP方式的衍生品、權益方式的衍生品等,非常的多元。在投資的類別中,我們如何區分它們呢,事實上交易跟衍生品就是利益最大的兩個板塊。

關於NFT的性質方面,NFT具有收藏性,是大家都理解的NFT最簡單的性質之一,另外NFT的功能性也在逐漸顯現,第三個就是它的資產性。這三性不是個別分開,而是或多或少地被組合放在不同的場景上面。現在大家在炒的都是NFT的衍生品跟它的資產性,發行這件事情就比較單純。我考慮的是怎麼把NFT功能性轉出來,然後做出商業價值,所以未來我們覺得在功能性這個板塊會有比較大的商業機會,所以我們持續在NFT領域做下去的項目就是大概在這方面。

王岳華:

對於下半場的NFT市場趨勢情況,請問史總是怎麼看待的呢?

史興國:

我也特別認同您說的,NFT可以映射出更多權益,產生更多業務可能,那麼在火爆之前呢?實際上已經發展了幾年的時間了,但為什麼會在去年開始爆火?我還是從技術角度出發,實際上在dex這種去中心化交易所出現之前,整個加密行業的生態都是以交易所為生態核心,這種具有多品類、小規模、低頻次特點的交易標的也並不太適合那時候的生態。到了DeFi和dex技術真正發展起來之後,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NFT業務門檻和交易門檻,導致更多的業務方和用戶湧入,讓這個領域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了一個雪崩點並釋放出來。即使是這樣,我仍然認為目前的NFT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東西,跟您剛才的看法一樣,現在的大多數NFT仍然是一個簡單的作品權益或者作品權益的映射,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業務潛力也不深。實際上,在未來,NFT一定會表達更多的權益組合,會有更多基於NFT的協作,還會出現更多的業務模式、消費場景。這些東西的應用落地也會讓更多的實體業務真正進入到NFT領域或者加密領域,能夠同步夯實整體資產的內涵和加密行業里各種代幣憑證的內涵。由此,是對整個NFT市場有益,而且對整個加密市場也非常有益,能夠真正讓加密市場一步一步地完成脫虛向實。今天的NFT實際上只是某種預言,它的真正價值爆發肯定還在後面。

六、DeFi

王岳華:

從技術發展而言,史總您認為現行區塊鏈主體技術結構,未來要如何發展才能更好地解決如今DeFi的協議治理問題?

史興國:

現在在DeFi協議治理方面,大家的爭議也比較大,從某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探討這個問題實際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技術本身的範疇。在技術能力範圍內,區塊鏈目前確實有問題,它現在沒有提供足夠承載比如DeFi和DAO的性能和擴展的能力。在這方面,區塊鏈無法達到DeFi的治理需要,因為治理就意味着除了要管理代幣或者其他憑證以外,還要管理參與者的行為,比如參與者投票、參與者互動等,這些也應該在治理過程中體現,但區塊鏈目前無法提供如此細力度的支撐。

當然,在這個領域也出現了很多靠資金來影響整個DeFi和DAO的情況,比如運營和投票權等一系列東西,這些情況也成為了被人詬病的地方。不過我倒是覺得我們也得認識到資金實力也是一種實力,資本的決策本身也應該受到尊重。

其實造成真正問題的原因還是目前DeFi和DAO的治理都還過於粗放,其中包括業務設計的原因以及技術原因。技術原因就是目前在技術上允許DeFi和DAO的治理力度還太粗,如果要是治理力度能夠設置得更細,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對所有參與者做出的決策進行及時干預,決策可能也會更公平一些。另外,必須認識到的是決策本身也是一個層層抽象的過程,只要抽象就會有失真,只要有失真就會帶來決策和原意的偏差。

只不過,當治理的力度越細,產生的偏差會越小,在目前治理粗放的情況下,很多人對技術本身的不看好或者偏見也很正常。所以嚴格來說區塊鏈只能解決技術上的障礙,未來DeFi或DAO的公平還是需要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是技術障礙本身,第二是信息有時產生的障礙,第三是智力上的障礙。因為我們在很多業務設計上都是假定參與者,看似信息獲取充分,決策理性,但是事實上遠遠不是如此。

我們正在逐漸解決技術障礙,在儘力設計各種技術來改善它,但是仍然有兩方面的障礙很難解決,一是信息障礙,雖然現在互聯網很發達,但事實上還是存在着一些信息鴻溝或者信息誤導的情況。而對於智力上的障礙靠技術是遠遠解決不了的,所以只能靠自己。

七、GameFi

史興國:

再來看看GameFi賽道。加密熊市降臨后,各類X to Earn的問題漸漸暴露。兩個GameFi的龍頭:Axie和Stepn這兩個龍頭公司,它們的代幣SLP與GST都下跌了99%以上。王總認為,GameFi要必須依靠龐氏模式才能啟動嗎?GameFi的未來出路在哪?GameFi的健康發展亟需解決哪些問題?

王岳華:

謝謝史總提到這個話題,我們確實在GameFi領域也有若干項目,並且有兩個挺賺錢的,我們對這個行業非常有信心,特別是遊戲產業。遊戲產業是互聯網產業裡面具有非常大波動前景的產業,支起了十幾家上市公司,所以它是一條很大的賽道,具有很大的市場,所以我們認為GameFi肯定值得投入。

但是GameFi的發展核心是什麼呢?我覺得Fi不是核心,GameFi就是Game,Fi本來就是基礎存在的,它存在於我們所有的場景裡面,比如您慢慢聽到的SocialFi等,我們把所有事情都加入了一些金融元素,但是Fi不是本質,還是需要回歸到遊戲本身的遊戲性,遊戲性才是本質,做好遊戲性才能把用戶吸引住。Game因為是通過區塊鏈搭建起來的,所以它可以把金融屬性、金融服務、金融要素融入進來,這種辦法只是讓它變得更加多元。

遊戲要側重它的遊戲性,而透過Fi,或者透過NFT,通過一些模式創新,讓遊戲性本身的生命力可以更加延展。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應用需要持續拉新,而通過模式創新就可以在遊戲里social,甚至是將Fi、NFT與遊戲聯合,將拉新做深做廣。除了遊戲性以外,我們也在探討它們的拓展性,即如何把除了遊戲本身之外的其他東西捏進來,讓用戶實現持續增長並留住增長。這些就是我們特別注意的GameFi領域的問題。整個遊戲行業透過Web3 的迭代改造,確實可以再次活化遊戲與用戶生活形態上的深度結合。我們極其看好。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7222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8-18 18:00
下一篇 2022-08-18 1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