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炒作投機、欺詐跑路醜聞后 數字藏品自律倡議能起多大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胡天姣 家俊輝 深圳 廣州報道

儘管加密貨幣正在經歷下跌,但數字藏品或將成為下一個火爆的新興行業?

今年4月,美國最大的數字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推出了“NFT市場”。此前該交易所首席執行官Brian Armstrong曾預測,NFT市場在未來或將超越加密貨幣市場。

觀火文化數字化產業智庫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13日,入局數字藏品領域的企業數量達到589家。其中不乏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主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郵政、中國電信等,均推出了數字藏品或數字盲盒。

但諸多新業態在野蠻生長期時常伴隨着各種亂象,數字藏品市場的繁榮之下,各種問題也逐一浮出水面。以數字藏品為噱頭進行的投機、炒作、欺詐、傳銷甚至是非法集資等風波也在市場蔓延。

問題之下,是對合規的期待,而如今,合規路徑已有基底,《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或為市場發展定調。2022年6月30日,在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牽頭下,近30家機構聯合發起《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反對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標準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共識。

然而,當前數字藏品行業相關的監管法規和行業標準仍需進一步填補。多位平台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其已放緩業務擴張步伐,以待國內規則的進一步完善。

無論如何發展,“非金融”化仍舊是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的底線。4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表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這一系列舉措體現鮮明導向,即要建立健康有序的數字藏品市場。”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首席數字經濟學家陳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行業發展,規則先行,新技術迅猛發展,規則得跟上。

陷入炒作投機風波后的自律與合規路徑

頻繁的交易行為有可能將數字藏品交易推向金融化的趨勢,國內監管對後者持警示態度。與此同時,如今的國內數字藏品市場也浮現出“惡性炒作、虛假宣傳、倒閉跑路”等隱患。在監管規則尚未明確的情況下,部分平台開始自我規範。

如,螞蟻集團旗下數字藏品平台鯨探提高了對於違規行為用戶的處罰上限;而騰訊微信在近期下架了多個數字藏品平台小程序,並關閉了多家數字藏品平台公眾號。

陳曉華表示,從前期發展情況來看,國內數藏市場還存在技術不成熟、市場不規範、價值不清晰、監管政策有待明確等一系列風險和挑戰,且以數字藏品為噱頭進行的投機、炒作、欺詐、傳銷甚至是非法集資等行為層出不窮,這違背了國內尋求金融長期穩定發展的初衷。

不過,數字藏品作為一種新興文創模式,正在不斷完善生態構建,向合規化進步,打入包括傳統文化領域在內的多場景應用。

業界的嘗試正在進行。2月11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通過公眾號表示,在國際電信聯盟第十六研究組(簡稱ITU-T SG16)會議中,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騰訊、螞蟻集團、北京郵電大學、之江實驗室等機構共同提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技術框架》國際標準項目立項建議獲得通過,此為國際上首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藏品領域應用的標準,或將對數字藏品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該項國際標準將對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藏品服務的技術架構、技術流程、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等進行規範化,意在推動全球範圍對數字藏品服務的整體技術框架形成認同和共識,提升數字藏品的價值儲藏、價值發現和價值流轉能力,促進數字藏品的規範化應用。

數字藏品市場的自律也在展開。《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是目前國內覆蓋最廣的行業自律公約,內容包含平台管理、風險管理、行業發展等重要維度,共計14條,對外界高度關注的區塊鏈技術安全可控、知識產權保護、防範金融化和惡意投機炒作等話題做出回應。

但這些行動僅僅是起步,對於約束和規範整個行業而言,規範仍需進一步完善。歐科雲鏈高級研究員蔣照生指出:“目前國內在數字藏品領域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儘管已有多個行業協會聯合發布關於數字藏品產業發展的倡議及聲明,但這些並不具有法律效力,無法有效引導和管理數字藏品產業。”

蔣照生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加快完善監管體系,明確監管思路,制定數字藏品發展標準,明確各參與方的權責義務,並聯合多方主體,共同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另一方面,蔣照生稱,數字藏品相關運營主體要加強合規自律,強化風險防控意識,通過主動申請合規經營資質、加速技術能力創新、完善外部監察機制等手段主動規避風險,合規合法開展各項業務。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整個行業亟待國內監管機構的明確規範落地。

“現在只能說,大的發展方向看起來是在引導市場以良性發展,但後續具體如何,還是不太確定。”一位數字藏品內部人士說,無論是自律倡議還是一些標準的成功申請,都比不過監管的白紙黑字。

他說,即便近期NFT市場有所降溫,但仍有望成為加密領域中最具備良好合規發展的潛力業務。

借鑒海外監管經驗 探索無幣化發展方向

美國已經成為NFT發展較為迅速的國家,其監管條例或許能給整個市場一些參考與借鑒。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NFT市場的關注愈發升溫。自今年初以來,SEC已向NFT創建者和一些加密貨幣公司和交易所發出傳票,要求後者提供更多信息。

此外,SEC也正對NFT 市場的創建者進行額外審查。調查的重點在於某些NFT是否像傳統證券一樣被用來籌集資金。作為調查的一部分,SEC正在研究所謂碎片化的NFT,這些NFT被分割為多個部分,並且各部分單獨出售。

“傳統證券”是指具有某種貨幣價值的可替代、可轉讓的金融工具。SEC應用1946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的Howey測試來確定某物是否為證券。

自2017年以來,SEC已經發起了80多次與欺詐和未註冊的加密資產發行和平台相關的執法行動,導致總計超過20億美元的貨幣減免。

但海外的 NFT 交易平台大多是基於以太坊網絡,轉移或交易時憑藉以太坊進行“結算交易”,使得NFT監管應用並非完全適合本土化至國內。

“依照當前發展趨勢,NFT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將遵循不同於海外市場的商業模式。”陳曉華說,國內數字藏品相關企業更多從版權保護和資產確權切入,發揮NFT 數字產權證明功能,探索無幣化的發展道路,或是以人民幣作為標價和交易貨幣保證其價值的穩定,並在數字藏品的發行、銷售、流通等方面,探索和建立中國化的規則和標準。

陳曉華表示,數字藏品要明確產品屬性、平台准入、經營規範等準則,做到平台合規、數據安全、產權明晰,有序進行平台交易。

他稱,按照虛擬貨幣的相關監管法律規定體系,未來相關監管部門或將從“明確NFT和相關業務活動本質屬性”、“建立健全應對 NFT 交易炒作風險的工作機制”、“加強 NFT 交易炒作風險監測預警”等角度,來防範和處置NFT多類違法風險。

陳曉華提醒,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相關從業者入局數藏市場前,可參考國家針對與NFT關聯性最強的區塊鏈業務所制定的行業標準,提前獲取相關營業資質,以確保後續業務的合法合規。

無論後續的監管如何具體勾勒,數字藏品的“非金融化”是目前的主調。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在4月聯合發出《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中指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倡議》表示,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徵,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

“我們尤其希望能與實業相結合。”另一位數藏平台負責人說,只有這樣,行業才能變得堅挺,才會更有意義。
(統籌:馬春園)

(作者:胡天姣,家俊輝 )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64124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7-12 10:53
下一篇 2022-07-12 11: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