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來源:果殼

作者:來福 Raihuku

誰還記得豆瓣阿爾法城?

捱過了 2021,不少人已經“元宇宙 PTSD”了。這時候,有人回想起了 2010 年底上線的“阿爾法城”,後知後覺這個十多年前的虛擬社區竟然有着如此濃重的元宇宙色彩。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阿爾法城社區一覽丨www.homuralovelive.com
以現在的眼光看,阿爾法城非常“簡陋”,像是迷你版的谷歌地圖,或者地圖版的摩爾莊園。但就是這麼一個在視覺上欠缺空間感的“城市”,用戶在裡面搶佔街道,抱團結社,串門聯誼,開店賣貨,用代幣交易等等。他們通過“版聊”進行這一系列活動。
這個實驗性質濃烈的社區,由豆瓣創造。一開始,阿爾法城採用邀請制,有少數用戶會收到豆瓣官方邀請,或許是想先讓“精英用戶”開荒。據豆瓣老用戶 A 君回憶,站內到處“求邀請”的盛況,像極了 2021 年初 Clubhouse 的火熱。“這才多久,不管是阿爾法城還是 Clubhouse,已經 NBCS(nobody cares)了。”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運營四年後,阿爾法城“陷落”,2015 年 5 月,社區關停。那一年,社區“居民”有 78817 人。那一年,還有人類學家對這座遺迹做了“搶救性的挖掘”。
  這條街,都是自己人  
最初上線時,阿爾法城的城市結構非常簡單,只有上下兩層,以 A~F 的字母命名大區,每個區下有四五條街道。後續經過一次改版,改成了上、中、下三層,上層為一、二、三、四;中層以“數字 + 天干”命名,比如二甲坊、三乙坊;下層為具體街道,比如“三體街”。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F 區內有“三體街”和“飛面神教街”|zhangjingwei.blog.caixin.com/archives/83503
換個更好理解的說法,最初的阿爾法城像北京市,下屬有朝陽區、海淀區,朝陽區又有建國路、大望路等等;改版后的阿爾法城,更像中國,下屬有北京市、上海市,中層有朝陽區、靜安區,再下面是建國路、西藏北路。
最有意思的來了,豆瓣設定了一個規則:全部街道的命名,完全由居民投票確定。於是,用戶在無序的環境里自行聚集,同好們開始搶佔街道,為自己的地盤起名。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諧音梗”:有用了物理概念的“小孔成巷”,用了文學名詞的“朝聞道”,用了神話名詞的“四不巷”,還有最早的“躺平黨”聚集地“不知道”,早期中文 GitHub“超鏈接”(超鏈街),甚至還有用了英文諧音梗的“Rock & Road”。
還有一些街道名,直接取材自當年網絡熱梗,比如“技校精英大道”。這個梗應該來自於彼時興起的名校綽號,清華是“五道口職業技術學校”,北大是“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北師大是“積水潭師專”等等。當時還很流行調侃非主流,於是就有了“殺馬特一條街”、“鄉村名媛步行街”此類街道名。
當然,在豆瓣永遠是雅俗共賞。很多來自經典文藝作品的地標也映射在了阿爾法城街道中:《哈利·波特》里的“對角巷”,《查令十字街 84 號》的“查令十字街”,《銀魂》的“萬事屋一番街”,《海賊王》的“偉大航道”等等。
你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這條街里有沒有自己人。
再小眾的愛好,都有聚集地。在喜歡巴赫、熱衷漢服 Cosplay 的三坊中,就有一群米蘭球迷建的街道;懶得起名的四乙坊三街里,基督徒和尤文圖斯球迷比鄰而居;五甲一街因為遲遲沒有名字,居民表示願意住在“投票你妹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子的愉快木造街”。這個梗來自當時剛開始在國內流行的搞笑漫畫日和及其中配版——《聖德太子的愉快木造建築》,其中更是帶火了“坑爹”這個詞。而中配版的團隊 CUCN201,有兩位成員已經功成名就。他們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白客和寶木中陽。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搞笑漫畫日和丨網絡
在阿爾法城,每一個名字就代表着一群認可同一種文化的人。據統計,阿爾法城“臨終”時一共有 126 條街道。這說明,126 個小圈子在這裡自在生活過。
阿爾法城的存在,把散亂抽象的互聯網文化輕輕地攏在一起,給它們一個小小的房子。那裡存放着的,都是人們的記憶。
我覺得,像天涯、貓撲、飯否這些“過氣網紅”,都很難給人像阿爾法城這樣的歸屬感。博客、飯否賬號屬於個人,沒有圈子文化;天涯、貓撲的帖子和梗圖會被頂掉,且會越來越難以檢索。但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想起阿爾法城,就會聯想到“太子的愉快木造街”,連同那些看日和漫畫嘎嘎傻笑的日子。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據知情豆瓣用戶透露,當年為了街道命名,可沒少“撕”丨截圖
  賣任何東西的小店  
除了劃分好分區和街坊,阿爾法城也構建了經濟系統。
阿爾法城前期使用豆瓣的虛擬貨幣“小豆”,小豆的獲取渠道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活躍度、發帖等等隱性數據,由官方不定期、不定量發放,另一種是在阿爾法城中逛街,會隨機撿到小豆。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街道命名大戰中讓人震驚的小豆餘額丨網絡
交易方面,居民可以支付小豆開設“小店”,與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不同的是,阿爾法城小店五花八門,比如各種婚戀交友店鋪,記錄菜譜的“深夜食堂”,供人進修提升的阿爾法城大學;小店也可以“出售”任何東西,比如膽大的居民甚至可以在深夜買“都市未詳事件檔案室”里的恐怖故事。
後期,小豆被替換成了“阿圓”,同時,獲取阿圓的方式也變成了只能通過撿(每日上限 2 個)和參與工作、買賣貨品、證券等交易獲得。
如果說街道是一些標籤,那麼小店可以說代表着阿爾法城的生命力,這裡不僅“搬運”了現實生活里的婚喪嫁娶,還有從靈魂到肉體的花樣娛樂,連博彩都有。
早期阿爾法城已經有了類似博彩組織,可能不太符合豆瓣多數用戶的口味,乃至受眾較少,沒有形成組織,只停留在“口嗨”階段: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後期改版之後,在五甲坊 16 號,一個名叫“阿爾法城賭場”的組織成立了,宗旨是聚眾賭博,口號是小賭怡情,本質是從其他玩家身上榨點油水,來消解每天只能撿 2 個阿圓的心酸。雖說是賭博,但玩票性質居多。所謂下注,也就是投投票,比如看奧運會中國能得多少獎牌。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不得不說,阿爾法城賭場是少數服務一條龍,且邏輯說得通的“個體戶”。它分為大小賭場,還設有公告欄、酒水間以及走勢圖。分區清楚,規矩嚴明,服務到位,讓人不得不感嘆,如果不是小店都統一房間規格,這位賭場所有者會把它裝修得更到位。
除了娛樂,城內甚至還有“醫院”和“緬懷”服務。
三庚街 6 號開着一家“服務豆民”的醫院,它的理想是集結平台上各個科室的醫生,在線為大家解決身心問題,但回帖和提問寥寥。現在看來,阿爾法城的居民非常分散、興趣廣泛,只有互聯網還在角落裡存放着一群醫生的偉大理想。
這種分散,幾乎是豆瓣(除小組以外)的特質。有一位在豆瓣上幾乎沒有社交圈的用戶,曾經單方面宣布“阿爾法城墓地開張”:“即使像我這樣一個關注和被關注人數都不到三位數的人,也常常會在右側的頭像中見到‘已註銷’的字樣和一張空白的面孔。有時候,我想辦法去搜索這些人的痕迹,但他們曾經留下的東西往往已經隨着鼠標左鍵的一個點擊完全消失。”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就因為這個充滿感性的理由,他成立了一個墓地小店,在這裡留下一些曾經有過交集的人的痕迹,以示紀念。
當然,絕大多數小店“生意”,都更偏向活潑、單純、浪漫。有的小店可以用小豆領養一顆天上的星星,“南瘋家的願望小鋪”是提供平台為豆友們互相實現願望,有的小店僅僅是一群想要逃離地球的人隔空相擁……
值得一提的是,豆瓣最初有將小店拿來變現的想法,當年風靡全國的凡客,開起了阿爾法城內的第一家品牌店鋪。與今天的廣告投放類似,所謂凡客的小店,也就是凡客在城內投放了廣告位。
阿爾法城關停已經 7 年,我們只能通過觀察居民的行為痕迹,一窺當年社區里真實的生活狀態。在我們收集到的碎片里,仍舊能看到阿爾法城鼎盛時期欣欣向榮的社區生態。有意思的是,小店裡兜售的“商品”,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豆瓣核心用戶的屬性。
阿爾法城僅僅用“城市”和“經濟”兩個概念,靠用戶 UGC 就成功地在虛擬環境里搭建起了一個有趣的、凝聚力強的社區。從這個層面上看,這個實驗項目成功了。
  是否生不逢時?  
阿爾法城之所以能重回人們視野,是因為元宇宙相關話題爆紅,記憶力好的老豆瓣開始“招魂”,稱阿爾法城就是中文互聯網初代元宇宙。因為有話題熱度加成,加上許多留存下來的有趣 UGC 內容,讓現在的人覺得:阿爾法城好像有點意思。
但據早期用戶所言,阿爾法城只是看起來有意思。他們對這個實驗項目的發展並不樂觀,一是認為阿爾法城設定與小組、小站(豆瓣其他興趣圈子產品)高度重合,沒有形成差異化;二是 2010 年至 2015 年,中國互聯網重心從 PC 端轉移到移動端,每一個手機應用都包含社交和興趣圈子,這時候的豆瓣不僅沒趕上移動端的快車,阿爾法城的社交只能在 web 上版聊,相比其它應用既不夠快捷,又不夠深度。甚至連電商這條路,豆瓣也不明原因地沒走下去。
有人感慨阿法爾城“生不逢時”,所謂生不逢時,就是它如果放在現在,和元宇宙擱一起,沒準兒有戲。
什麼是元宇宙?比較主流的解釋是: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網形態。簡單來說,我們現在是通過瀏覽各種平面屏幕參與互聯網生活,未來我們將以虛擬化身“進入”虛擬世界。原本摸不着的各種互聯網產品,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里“摸到”了——用我們的虛擬化身去摸。
元宇宙構建的核心,也是現在讓各個行業為之興奮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將是當今各種發展中科技的大融合,最終搭建起上文描述的那個“可摸可感”的虛擬世界。阿爾法城作為一個地圖形態示人的社區,即便包含一些元宇宙的理念,最終還是停留在平面。
從這個角度來講,阿爾法城即便誕生在當下,也不會是“首個元宇宙”產品。
有觀點稱,如今火熱的元宇宙概念並非起源於 30 年前的科幻小說《雪崩》,而是去年三月 Roblox 遞交的招股書。換句話說,這是投資 Roblox 的資本方的需要,他們希望支持“元宇宙”概念以獲得積極反饋。同時,互聯網形態發展到了平台期,諸如 VR/AR、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擁躉,需要新的形態作為切入點去“遊說”。所以,他們需要煽起“元宇宙”這把火。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去年三月,Roblox 在紐交所上市。這家在中國沒什麼知名度的公司,當天市值逼近 400 億美元,相比一年前漲了 10 倍。在上市之前,人們描述它為“給小學生做遊戲的平台”和“滿是樂高小人的 4399”
無論如何,把阿爾法城與元宇宙聯繫起來未免有些牽強。
在我看來,阿爾法城存在的意義和豆瓣一樣,為當年許多小眾文化愛好者、願意寄情在虛擬世界的居民,提供一個“精神角落”。
2008 年,阿爾法城上線的前兩年,豆瓣的創始人阿北在站內翻譯了一篇文章,來自《黑客與畫家》的作者 Paul Graham,標題是“城市與志向”:
你在劍橋能看到那種人不是趕巧。住那兒得犧牲。又貴又臟,天氣也差。所以你在劍橋碰到的人是那種寧願住又貴又臟天氣又差的地方,也要和聰明人住一起的人。可能有一天互聯網能讓我們更進一步。可能有一天你真正屬於的社區是虛擬的,住哪兒不重要。但我看不一定。真實世界的帶寬很高,城市傳遞信息的有些方式非常微妙。”

豆瓣十年前的“阿爾法城”是Decentraland的初級版!它為什麼死了?

阿北寫道:“好文章能看得人心花怒放,手舞足蹈……也稍微有點茅塞頓開的意思。”有讀者在底下留了這麼一句話,“虛擬社區幫助城市這樣的高帶寬社區分擔一部分帶寬,這個價值就蠻大的。”

參考文獻
[1]《消失的虛擬城市:豆瓣“阿爾法城”首次考古發掘報告》,作者:張經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4256
[2] 阿爾法城地圖,作者:故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526803/?_dtcc=1&_i=3047168mpvNwBq
[3]《談談阿爾法城的小豆》,作者:小滿少尉https://site.douban.com/widget/notes/7258347/note/210869929/[4]《十年後再談阿爾法城——一座消失的虛擬城市》,作者:莫里https://www.gameres.com/871545.html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35168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3-11 10:41
下一篇 2022-03-11 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