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深度報道:什麼是讓科技巨頭們爭相入場的 “元宇宙”?

來源:星空財經

作者:summer

星空財經提示:本文編譯自washingtonpost.com,共計3500字,歡迎留言交流。

如果想要了解科技公司對於互聯網未來的預測,可以從2018年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中一探究竟。

該電影改編自2011年歐內斯特·克萊恩(Ernest Cline)的小說。影片中的孤兒主角為了逃離自己在現實世界的黯淡生活,選擇沉浸在令人眼花繚亂的虛擬現實之中。每當男孩戴上那副形似虛擬現實眼鏡的頭盔,他就能潛入一個被稱為 "OASIS "的迷幻虛擬宇宙。

在預告片中,主角這麼說道:“人們來到OASIS,是為了能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但他們留下,是為了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

一些受科幻作品啟發的CEO表示,不久的將來,人們會齊聚在一個可互動的虛擬現實世界里,享受遊戲、冒險、購物和虛擬體驗,就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

然而,這個世界不叫作OASIS,而叫Metaverse,即元宇宙。

如今的虛擬現實,需要人們戴着笨重的頭盔才能實現,所提供的遊戲體驗也是孤立的,無法跟穿戴其他設備的玩家進行互動。而與之恰恰相反的是,元空間將是一個巨大的公共網絡空間,讓人們通過增強現實(AR)與虛擬現實(VR)的結合,運用虛擬化身無縫銜接各種活動。

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進行標準化工作,並推動科技巨頭之間的合作。儘管這些巨頭並不願意與競爭對手合作,但這並沒有阻擋元宇宙的發展進程。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7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Facebook應該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他表示,公司的目標是通過用實惠的頭部穿戴設備,吸引新的用戶來到虛擬世界。最終,這個強大的用戶基礎會帶來巨大的廣告效應,“數以億計”的元宇宙用戶會“使其內部的數字經濟規模更加龐大”。

最近幾周,Facebook向這一願景繼續邁進,發布了一個面向遠程工作者的VR工作空間。該公司還在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一款智能腕帶,以及可投射到佩戴者眼睛上的VR眼鏡。

華盛頓郵報深度報道:什麼是讓科技巨頭們爭相入場的 “元宇宙”?

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2020年出席鹽湖城舉行的硅坡技術峰會(Silicon Slopes Tech Summit)(GeorgeFrey/Bloomberg)

元宇宙現在還並未成型,我們也不確定它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儘管扎克伯格在2017年承諾讓10億人都用上Oculus頭盔,但AR和VR還沒有收到大眾的普遍認可,仍然是一個小眾領域。

但Facebook並不是唯一一家在元空間上猛下注的公司。

今年5月,微軟表示,它在人工智能和混合現實工具方面處於“獨特的地位”,即日起就能幫助企業開始開發“元宇宙APP”。一些遊戲公司,包括《堡壘之夜》的開發方Epic Games,已經發布了元宇宙的模擬軟件和VR服務。

01 什麼是元宇宙

這個詞是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的反烏托邦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創造的。在書中,元宇宙指的是一個沉浸式的數字環境,人們在其中使用虛擬化身進行互動。前綴 "meta "意味着超越,"verse "指的是宇宙。科技公司用這個詞來描述互聯網的未來——而這種未來可能會依靠VR眼鏡來實現。

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有形的互聯網,可以讓人身臨其境,而不僅僅是旁觀。這個數字領域將不局限於設備;虛擬化身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走動,就像在真實世界中的生活一樣。用戶們可以與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人“同處一室”,並與其進行互動。

但是,為了建立一個健全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需要對VR感興趣,併購買VR頭盔。該技術需要足夠時尚和易懂,以吸引更多人的興趣。同時,這種技術也需要足夠複雜精密,以便進行無縫對接。然而,這些還未能實現。

Facebook的Oculus Quest2頭盔擁有輕巧的無線設計,但在圖像清晰度上卻大打折扣。而像HTC Vive Pro 2這樣笨重的VR眼鏡,則是通過有線設計來確保更多的信息處理能力。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是最實惠的VR眼鏡之一,定價為299美元,而HTC Vive Pro 2頭盔的起價為799美元,並不包括控制器的費用。

02 元空間是如何運作的?

從理論上講,登錄元空間的方式與登錄互聯網的方式相似,只不過是通過頭戴式顯示器來查看內容,而不是通過屏幕。同時,為了追蹤動作和抓取物體,還需要佩戴例如Facebook腕帶這樣的設備。

為了打造一個完善的宇宙,元宇宙不能屬於任何一家公司,就像互聯網不屬於任何人一樣。但是,企業可能會試圖在元宇宙中的一隅各自建立壟斷,就像少數的幾家大型科技公司主宰如今的網絡內容一樣。他們可以通過會員套餐、購物車和廣告這種方式,像從APP中賺錢一樣在元宇宙中獲利。

一家沉浸式科技公司Blank XR的創始人丹尼斯·懷特(Denise White)表示:“之後肯定會出現實力雄厚的元宇宙公司。當我們戴上新AR眼鏡,看到全息人像走來走去,那就可以確定,我們已經進入了元宇宙。"

由於不同的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設備,目前還不清楚虛擬化身如何進行跨設備移動。有一種理論認為,元宇宙可以從網頁中獲取靈感——就像我們可以在智能手機上瀏覽不同的網站一樣,我們的虛擬化身可以在具有兼容性的平台上不斷切換,一家視頻聊天平台Topia的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利貝斯金(Daniel Liebeskind)表示。

同時,他還認為:“元宇宙應該是一個技術和體驗式前端以及後端的集合,這三者應當協調運作。”

03 誰是元宇宙的頭號玩家?

幾家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全力推進元宇宙的開發。

出於對於元宇宙的展望,Facebook在2014年收購了Oculus。扎克伯格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說,Facebook正在奠定“未來的社交平台”。近期,Facebook推出了一套新的產品,以構建新的三維社交空間,並建立一個“中轉站”,從而將不同的服務連接在一起。

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該公司正在建立一個“企業元宇宙”。一個月前,EpicGames表示已籌集了10億美元,用於打造其元宇宙計劃。信息技術巨頭Nvidia和遊戲平台Roblox也正在這個領域齊頭並進。去年,Spatial發布了一款免費的AR應用,幫助用戶虛擬化身出現在現實環境中。同時,Snapchat多年來一直在朝這個方向發展,並推出了定製虛擬化身和過濾器,以便將真實世界與數字內容重疊。在AR方面,蘋果也制定了長期的計劃。

Magic Leap是最早吸引人們關注這一領域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在2011年發布了一款AR應用。根據其網站上的信息,如今這款應用主要面向企業銷售。

儘管如此,初創公司還是有不少的入場機會,因為數字世界需要大量以供用戶瀏覽和使用的內容、工具和場所。

04 元宇宙是否真的會發生?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近年來的技術進步讓VR頭盔越來越輕盈、便宜,但這些設備主要還是遊戲玩家這樣的小眾群體才會使用。如今,這種局面依舊沒有改變,且大多數遊戲玩家也沒有安裝VR系統。根據娛樂軟件協會(Entertainment SoftwareAssociation)的數據,美國的1.69億遊戲玩家中,只有29%表示他們擁有一個VR頭盔。

一名科技分析師兼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前合伙人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表示:"目前,人們都認為VR是遊戲機的一個子產品,我們並不清楚它是否能突破這樣的刻板印象。"遊戲是一門大生意。全球有數億遊戲玩家,但也僅僅是數億人而已。所以它不是一個涵蓋所有人的體驗。"

05 為什麼這些公司還要開發元宇宙呢?

每家公司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VR公司會說,消費者已經迷戀上了社交媒體,他們希望有新的地方進行互動,並吸引人們點贊,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元宇宙可以讓厭倦了濾鏡修圖和視頻編輯工具的人,以虛擬的方式展現全新的形象,並通過頭像展示他們的創意或財務狀況。同時,元宇宙還能促使年輕人在網上花費更多時間。

多年來,Facebook一直稱其使命為“讓人們在網上相會”。這種連接可以是通過社交網絡APP和商業服務實現,也可以通過VR實現。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是該公司自然進化的一部分,以便讓人們在VR、AR、個人電腦和傳統智能手機之間進行轉換。

從更為陰謀論的角度來看,如果VR設備得以普及,這將允許Facebook在這一領域呼風喚雨,從而逃避隱私協議以及蘋果和谷歌收取的應用商店費用。

一家VR網絡攝像頭公司Dreamcam的首席產品官Nikita Anufriev指出:“這將使Facebook能夠實現他們在蘋果商店或谷歌遊戲商店中所無法做到的所有事情。”

同時,這還會給Facebook和其他公司創造新的收入來源。QReal是一家為VR創建三維模型的初創公司,其總經理邁克·卡杜(Mike Cadoux)這樣說道:“如果你能創建一副通用的AR眼鏡,你就能擁有整個平台。每個用戶都是這個平台的消費者。”

其他不想掉隊的公司也可能正在進行元宇宙的投資和開發,而一些公司也在進行其他的嘗試,以充分考察各種可能性。

“像是希望生活在科幻小說中的小孩子一樣,我們都希望生活能像遊戲一樣有趣,”虛擬活動平台Nowhere 的創始人喬恩·莫里斯(Jon Morris)表示。“而現在,還沒有工具可以在互聯網上實現這一願景。”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8049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9-02 23:03
下一篇 2021-09-02 23: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