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訪問原網址

36氪獲悉,北京四象愛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象科技”)近期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由北航投資領投。本輪融資將用於裝備和研發兩方面,包括打造3顆衛星,以及6-7款通用標準化產品的定型。

成立於2017年的「四象科技」,是一家有豐富業務經驗的遙感應用企業。在遙感數據提取算法和數據應用方面,四象科技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目前已有“無地面水文數據支持的水庫蓄水變化量遙感監測方法”、“基於高分辨SAR圖像的浮頂油罐儲量估算方法”和“基於SAR和光學遙感數據的水稻精細化估產方法”等多個遙感技術應用,獲得3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和80餘項軟件著作權。

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圖片來源:四象科技

營收翻倍,實現業務多元化發展

目前,四象科技已拓展了金融投資、銀行保險、三維地理、智慧政務等方面的業務。在這當中,金融保險、商業應用,以及一些大型設施的安全風險,是四象科技業務根據較深的業務領域。2020年,郗曉菲曾接受36氪專訪(詳見《遙感衛星助力金融保險,「四象愛數科技」發力遙感數據應用服務》)。當時,四象科技團隊共有30餘人,剛開始進軍探索金融數據和保險領域,並且正在規劃一顆SAR衛星。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四象科技現在團隊有82人,分佈在北京、上海、成都、寧波等地,既有集中在北京的研發中心,也有紮根於各個區域的產品和商務團隊。金融保險領域的相關業務,已經成為四象科技的招牌,與平安產險、中國人保財險、太平洋保險等多家頭部機構均有合作��2022年初,四象科技參與打造的中國首批商業“通遙一體”衛星已成功發射,並計劃在2023年初首發3顆自研的衛星,掌握光學、中紅外、雷達等觀測手段。

創始人郗曉菲告訴36氪,四象科技目前的總營收增長基本上是每年翻倍增長的狀態。金融數據板塊始於2020年初,恰好滿足了疫情期間各金融機構對生產開工狀況的遠程監測需求。發展至今接近三年,其增長速度比整體業務還要高大概50%。

下一步,四象科技的發展計劃有兩個方向:

一、利用衛星數據來快速構建三維基礎,滿足政企客戶對實景三維、數字孿生的業務需求。

二、持續將各類數據應用產品標準化。目前四象科技已整理出十餘個小類的標準化產品,可以通過簡潔易懂的方式進行產品描述。接下來是確保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並針對客戶需求開發定製產品,打造完成的產品矩陣。

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圖片來源:四象科技

2023年上半年,計劃發射三顆衛星

通過長時間的業務開展和產品研發,四象科技逐漸摸清客戶對數據和產品的需求。為了更好滿足客戶的需求,四象科技決定發射三顆衛星,包括一顆光學衛星(米級分辨率、立體像對、百公里輻寬)、一顆熱紅外衛星、一顆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三顆衛星已通過實驗和驗收,將於2022年底陸續出廠,並計劃在2023年上半年通過一箭三星的方式擇機發射。

為什麼選擇發射這三種型號的衛星?郗曉菲告訴36氪,每個衛星的類型與參數,都是經過大量的業務驗證后,通過業務的數據需求,倒推出衛星所需的型號設計,因此與一線業務有很強的關聯。三顆衛星在設計和論證時,都充分考慮到用戶的場景和需求。

四象科技目前在金融保險、商業應用、大型基建安全等領域扎的比較深。這類客戶對產品的時效性有很高的要求,無論是全球各類區域衝突、還是自然災害,都需要在第一時間獲取相關的數據,及時為客戶提供服務,幫助客戶分析風險。為了保障數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顆對地觀測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小的衛星是必須的。因此,全天時全天候的SAR衛星,是四象科技首先確定的一顆。擁有這顆衛星,四象科技就可以在夜間、或是雲霧天氣下,持續獲取地面的相關數據,在48小時之內,在全球任意地區,只要發生事件,都是可以確保有獲取到相關數據。

第二顆衛星,四象科技選擇了寬幅的光學衛星。雖然當前的光學衛星可以滿足大部分應用。但現有的商用衛星,掃描帶寬都比較窄,只有十公里到數十公里的量級。掃描帶寬越寬,就可以在越短的時間內覆蓋一個固定區域。四象科技採取小相機拼接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又提高了整體的帶寬。因此有了這顆米級、100公里幅寬的衛星。而這顆衛星之所以選擇立體像對,也是為了客戶滿足三維重構方面的需求。現有的光學衛星成像以二維影像為主。SAR衛星雖然可以獲取三維的信息,但處理的流程比較複雜,需要的時間較長。四象科技已有大量的三維構建處理經驗和技術。無論是市面上已有的立體像對數據,還是即將擁有的自研衛星數據,都可以進行通用化處理。

第三顆衛星,四象科技集中在金融和生產領域的需求,選擇了熱紅外衛星。傳統的可見光衛星,更多是集中於地物表面信息的反演。如果想穿過工廠的頂蓋,了解裡面的情況,會受到很多干擾。然而金融領域的客戶對於工廠的開工狀態,倉儲的空置率、發電廠等數據又非常敏感。四象科技發現,一個較大的倉庫,在裝滿貨物和沒有裝滿貨物兩個場景下,熱量比是不一樣的,高爐、發電廠等熱力變化場景會隨着開工狀態的改變產生不同的熱量,甚至是港口的繁榮程度、區域的經濟活躍度等,都要一定的關聯,這些都正好對應了熱紅外衛星的業務能力。而且這顆紅外衛星機動性非常強。衛星過境時,1000公里的範圍內,通過衛星的機動能力,可觀測的地區從兩到三個區域提升至七到八個,大大提高了對地觀測的效率。

郗曉菲表示,這三顆衛星可以相互協助,對同一個地區,間隔十五分鐘成像。在半個小時到四十五分鐘之內,就可以通過紅外衛星獲取到地區的活躍度情況,用光學衛星獲取地物分佈情況;用SAR獲取金屬物體或者是地表形變的相關信息。以此實現,同一圈子,三種手段、多角度成像的效果。

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圖片來源:四象科技

掌握核心數據能力,實現多元信息驗證

是否發衛星?為什麼發衛星?這是很多遙感應用企業都在面臨的抉擇。

當同樣的問題擺在四象科技創始人郗曉菲面前時,她給出了三點嚴謹而周密的答案。

首先,遙感衛星和通信、導航衛星的不同點在於,遙感衛星的數據量太大,很難達到實時。除非達到千顆以上的量級,才能構成接近實時的狀態。然而當���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機構可以達到這個數量。四象科技自己發衛星,就在補充遙感衛星的時效性。四象科技的衛星和其它遙感衛星是相互補充的狀態,並不是替代關係。

其次,四象科技在跟用戶簽合同時,大部分商業用戶會對時間有嚴格要求。如果衛星不掌控在自己手裡,就沒有保底的方案。比如,四象科技雖然和Maxar有深厚的合作關係,但如果Maxar某個時間點,有級別更高的任務需要執行,那依然將導致四象科技錯失一些業務機會。所以這也是保證市場上所有產品的穩定性,給自己守一條48小時內保證數據供給的業務底牌。

同時,四象科技也希望借這個機會,進行新的衛星市場產品探索。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同顆衛星承載多個載荷,但紅外衛星、光學衛星、SAR衛星在同一軌道近實時過境,這種模式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只有經過嘗試和探索,才能挖掘出這種模式有哪些新的業務價值。目前能公開對外售出的數據,都是無法滿足這個要求的。而有了三顆不同種類的衛星,四象科技在應對用戶需求的時候,也可也通過多元手段,交叉對比和驗證一些信息。

在衛星的造價和規模上,四象科技經過慎重考慮,選擇了符合自己發展狀態的衛星型號。衛星設計壽命是三年,爭取五到七年的存續壽命。衛星製造方面,這三顆衛星的工程總體都是四象科技自己。四象科技將單顆衛星拆分成四到五個不同的模組需求,結合團隊對衛星的理解,單獨購買其中的大型模塊。目前,四象科技已有一到兩單類似業務,幫助企業設計模塊,打造衛星。

郗曉菲強調,四象科技的定位依然是一個衛星應用企業,不是一個衛星製造企業。之所以能拓展衛星製造業務,是為了更好滿足自身和業務的需求。如果客戶希望有一顆衛星,能清楚了解圖像質量和整星參數之間的關聯,四象科技在這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圖片來源:四象科技

媒體報道

      36Kr  投資界  IT 之家  快科技  TechWeb

相關事件

  • 四象科技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  2022-11-11
  • 長光衛星公司計劃今年實現 60 顆衛星在軌運行  2021-03-22
  • “星鏈”互聯網將成燎原之勢  2021-02-18
  • 中國首顆商業SAR衛星搭載長征八號發射成功,研發方“天儀研究院”計劃明年初公布最新融資  2020-12-22
  • SpaceX“星鏈”衛星已有3%報廢成太空垃圾  2020-10-17
(0)
上一篇 2022-11-11 19:14
下一篇 2022-11-11 19: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