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幾天做一次才科學?專家:最多隔天做一次

為築牢新冠疫情防線,防止疫情可能出現的反彈,各地常規的核酸篩查仍在進行中。不過在不少地方,一旦有局部的傳播發生,一些街鎮區縣連續一周甚至超過十天每天都在做全員核酸,這種極高頻次核酸檢測的做法是否有必要?核酸幾天做一次才是科學的?

核酸幾天做一次才科學?專家:最多隔天做一次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採訪了多位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專家。專家建議,即便是為了高頻次篩查,隔天做一次核酸是有理論根據的,但不建議每天都做。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哪怕是在最嚴格的防疫措施下,保持兩天一次的核酸檢測也已經足夠。隔天一檢的理論依據是,病毒有三天潛伏期,在潛伏期中期(1.5天左右)病毒開始複製,具有傳染性,此時核酸檢測可檢測出陽性。”

也就是說,在受病毒暴露新發感染后,核酸檢測至少要在1.5天之後才可能檢出陽性。例如某陰性的人,當天早上做了核酸,下午被感染了,那麼當天晚上的核酸結果肯定為陰性;第二天早上再做第二次核酸,此時距離病毒暴露不到1天,那麼第二天晚上核酸結果也仍然是陰性;只有到第三天再做核酸時,此次距離病毒暴露超過1.5天,可檢出陽性結果。

“這樣的理論對於核酸檢測的頻率是有指導意義的,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雖然每個個體排毒的情況總是會有一定差異,但發生意外的概率極低,總體上來講,隔天檢測的方法是具有科學性的。”一位傳染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述專家還表示,如果隔天篩查無法做到,那麼三天一篩也是可行的。“三天一篩的好處是可以把一些病毒潛伏期更長的病例也一起篩查出來。”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隔天篩查,那麼第三天可以再做一次抗原,提高陽性檢出率,因為當病毒開始複製,也就是具有傳染性的時候,抗原大多數情況下也會顯示陽性。”

在國家頒布的《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提出,對重點人群開展核酸檢測。根據疫情形勢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開展風險評估,確定核酸檢測人群的範圍和先後次序,制定可操作性檢測方案,迅速組織調度核酸檢測力量(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做好採樣檢測和質量控制,檢測機構應在12小時內向送樣單位反饋檢測結果。

儘管防控方案沒有具體說明重點人群的核酸檢測頻次,但對於隔離醫學觀察但密接者核酸檢測頻次有相關的規定,規定密接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第1天、第4天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可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這意味着對於密切接觸者的核酸採樣間隔同樣也是3天。

“雖然從理論上來講,核酸檢測的頻次越高,那麼就越有可能減少錯誤發生的幾率,但只間隔24小時是沒有意義的。還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基於對核酸檢測質量的嚴格控制,否則做越多,發生錯誤的概率反而越大。”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專家表示,一個城市的核酸檢測能力極限是多少,核酸檢測有多少人手可以調配,相關部門都應該有一個大致的統計。“那麼你每天的核酸檢測量,不應該超過這個能力範圍,否則質量就可能不受控制。做得越多,不僅差錯概率提高,而且意味着財政、人力等方面的資源浪費越多。”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外,疫情暴發時,雖然一些流程可以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優化,但還是要守住一些基本的底線和原則。”他同時強調,“比如社區核酸篩查一定要在組織有序的環境下進行,已經有很多案例證明,一些地方出現人員擁擠,這可能增加超級傳播的風險。即便現在各方都吸取了教訓,基本做到了組織有序,但是畢竟還是一種人員聚集,因此,核酸檢測的方式方法還是要遵從科學依據,非必要的檢測還是越少越好。”

(0)
上一篇 2022-05-19 17:20
下一篇 2022-05-19 17: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