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警告: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可能已經開始”

在過去的4.5億年裡,地球上的生命已經被至少五次大規模滅絕所摧毀,這些滅絕通常被定義為在短時間內消滅75%以上物種的災難。許多科學家提出,我們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而這次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不過對這種說法的有效性和後果仍有爭論。

dead-fish-on-coast-850x567.jpg

資料圖

現在,來自夏威夷大學太平洋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教授Robert Cowie領導的團隊認為–“第六次大滅絕已經在陸地和淡水中開始,並似乎變得越來越有可能。”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Biological Reviews》上。

“我們認為第六次大滅絕可能已經開始,並提出論據來反駁那些否認這一點的人,”該研究小組在文章中寫道。小組成員還包括生物學家Philippe Bouchet和法國巴黎國家自然博物館的Benoît Fontaine。

“否認它只不過是在面對迅速積累的大量數據時飛蛾撲火,不應該再有懷疑的餘地,懷疑它是否真的在發生,”研究人員們補充道。

Cowie和他的同事們提到了大量的研究並對各族的物種滅絕進行了分類,但這篇文章主要是圍繞他們對軟體動物的研究展開的。軟體動物是一個無脊椎動物家族,其中包括蝸牛、蛤蜊和蛞蝓。這一重點抵消了脊椎動物如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得到的不成比例的關注以及其他保護工作。

“IUCN關於鳥類和哺乳動物滅絕的信息可能是相當準確的,”Cowei在一個電話中說道,“然而,他們除了對無脊椎動物如昆蟲和蝸牛及蜘蛛和甲殼類的極小極小部分進行評估外,沒有對任何構成動物多樣性的95%的無脊椎動物進行評估。”

Cowei指出,無脊椎動物提供了更多的生物多樣性的隨機樣本。

過去的研究利用IUCN的數據來反駁我們正在進入第六次大滅絕的說法。Cowie和他的同事通過彙編陸地蝸牛和蛞蝓的滅絕率來反駁這一假設。從這些數據推斷,研究小組得出結論,自1500年以來,可能有7.5%至13%的物種已經滅絕,這一數字跟其他許多表明由於人類壓力造成的災難性生物多樣性損失的估計相一致。

“底線是,人們所做的所有這些估計表明,現在的滅絕率要比過去高得多,”Cowie說道。

文章稱,儘管許多海洋物種也因人類活動而受到威脅,但這種滅絕危機在陸地上遠比在海洋中更明顯。跟大陸生物群落相比,島嶼生態系統如夏威夷的物種滅絕通常也發生得更快。

除了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滅絕發出警報外,Cowie和他的同事們還提出了一系列反駁,他們稱這些反駁淡化了人類對世界物種壓力的嚴重性,甚至建議人類應該利用這些生態變化為我們自己謀福利。

文章稱,該團隊認為,這種“對當前滅絕危機的自由放任態度在道德上是錯誤的”,另外,他們還主張採取更緊急的措施來解決人類活動造成的物種損失問題。

“我覺得有義務就我們覺得在這種危機情況下應該做什麼發表意見。我不只是要提出數據,然後說就這樣吧。我打算說我們應該做什麼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Cowie說道。

最終,該團隊承認,在這個巨大的問題面前,保護工作可能會感到徒勞無功並建議應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努力收集正在消失的物種的標本上以免它們永遠消失。

“我們不認為有一個積極的結局;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災難,”Cowie總結道,“我們覺得我們能為未來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博物館里儘可能多地保存這些物種,這樣在200年、300年或500年後,人們仍能說這是地球上曾經擁有的東西。我堅信這一點。”

(0)
上一篇 2022-01-20 16:56
下一篇 2022-01-20 16: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