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內蒙古等地快遞新冠陽性 專家稱多為死病毒 感染可能性比出車禍低

自2021年10月起暴發的這一輪本土新冠疫情已出現回落之勢,近兩日新增感染者總數維持在50例以下。不過,對新冠病毒“物傳人”的擔憂再起。北京市海淀區一居民購自內蒙古的物品,外包裝被檢測出陽性結果。

北京、內蒙古等地快遞新冠陽性 專家稱多為死病毒 感染可能性比出車禍低

文|《財經》記者 凌馨 信娜

編輯|王小

儘管11月15日,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通報,對密接者和其他環境樣本進行了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然而,由於這一輪大連當地冷鏈相關行業已經是第三次出現聚集性病例,最初通報的感染者多為在一進口冷鏈食品冷庫工作的人員。因而對新冠病毒“物傳人”的擔憂,致使部分“雙十一”網上購物收取件受到影響。

就在11月10日,中國疾控中心專門針對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發布了健康防護指南。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在11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建議,在收快遞時做好適度防護,表面包裝要求不帶入室內或進行消毒,處理完快遞后做好手衛生。

“無需過度緊張。”多位專家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都表示,雖有不少快遞及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核酸陽性的案例,但新冠病毒一旦離開人體就會逐漸死亡,此前也鮮有在物品上檢出活病毒的個案,而死病毒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一個普通人因為收了一個快遞而受到病毒感染的概率,比在大街上被車撞死的幾率要低很多。”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說。

北京、內蒙古、河北等地追查快遞,蘭州要求快遞不進小區

北京發現快遞物品包裝核酸陽性,是在接到內蒙古錫林郭勒通知后檢出的。這份快遞外包裝已被丟棄,但北京海淀區疾控中心檢測發現,其內包裝無紡布袋檢測結果為陽性。

內蒙古自治區10月16日通報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患者1例,成為本輪本土疫情暴發的起點。

錫林郭勒盟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證實,進出該盟區的所有快遞都會消毒並檢測病毒。如果發現快遞包裝上有病毒,會通知到該批次包裹收件人。

11月15日,發現陽性快遞的北京居民所在樓棟臨時封閉,所涉四人被集中隔離,首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據《新京報》報道,核酸檢測陽性所涉物品為購自錫林郭勒的羊毛衫。此前,錫林郭勒曾通報,有錫林浩特市居民購買的服裝、靴子分別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中國新聞網稱,兩件服裝購自同一商店,該店自10月6日起從蒙古國購置了四批次貨物,於11月7日主動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並接受檢測。

錫林郭勒盟下屬另一城市二連浩特也曾於11月4日通報,在對當地五位市民收到的蒙古國代購商品進行檢測后,發現部分結果呈陽性。要求自9月15日以來收到的境外疫情高風險國家郵購商品,“不要拆封、觸碰”,立即上報。

除了錫林郭勒,在這一輪本土疫情中,由河北石家莊發出的一批郵件也被要求嚴密排查,起因為晉州一商貿公司三名工人核酸檢測陽性。僅陝西榆林一地,需排查包裹就有130件。

截至發稿,除了北京,遼寧阜新也報告了快遞運抵本地后被檢出核酸陽性的情況。黑龍江黑河市則有源自俄羅斯的庫存食品外包裝檢測結果呈陽性。

正逢“雙十一”后網絡購物配送高峰,重慶、揚州等地發出緊急通知,收緊快遞業防疫要求。蘭州則要求來自境外和境內中高風險地區的郵件分區存放,嚴格消毒,且快遞“一律不得進入小區”,而是消殺后實行無接觸領取。

“物傳人”可能性小於萬分之一

快遞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就這一問題,《財經》記者採訪了多位病毒學和新冠防疫、救治專家。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解釋,快遞傳播新冠病毒的條件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在收運快遞的過程中被新冠病毒污染;第二,在收快遞的時候,快遞物品上面的新冠病毒還存活;第三,在接收快遞時,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

即使物品表面仍有新冠病毒存活,也要病毒濃度足夠高,且接觸后沒能及時做手部清潔,才有可能被感染。“摸了貨品后又揉鼻子,或是不洗手,新冠病毒接觸到黏膜,把所有環節突破以後,才可能引起感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說。

2021年4月,美國疾控中心的一篇文章稱,與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或空氣傳播相比,新冠病毒“物傳人”的風險較低,“一般小於萬分之一”。

一位中國疾控系統內部人士曾檢測過許多快遞包裝,判斷其上是否有病毒。他說,大多為假陽性的情況,也就是根本沒有病毒,不過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測序證實。

現在的核酸快速檢測法,是檢測樣本中有無新冠病毒核酸中的某個片段。一旦檢出,就會顯示為陽性結果,不能排除其他病毒相似片段導致假陽性的可能。此外,這種方法也無法判斷病毒是死是活。

病毒要感染人,不能僅是基因片段,是要有完整的病毒顆粒,且具有活性。“如果只看到病毒的基因片段,就相當於看到了病毒的屍體。”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研究副教授張洪濤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解釋。

2020年10月,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時,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2021年6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英文)》發表高福等人的研究文章稱,通過基因檢測發現,有五個外包裝上檢出的病毒毒株,與被感染工人體內的毒株,擁有一個共同的獨特核苷酸突變。

上述研究還回溯了碼頭工人與國際貨輪工作人員的接觸史,認為二者沒有直接接觸,也沒有找到後者被新冠病毒感染的證據。但被污染的貨物在上一輪運輸環節中是否接觸了新冠病毒感染者,該研究團隊暫未掌握,因而未能明確建立完整的傳播鏈。

對此,金冬雁表示,“沒有人否定‘物傳人’的可能性,但它在流行病學中的意義里是非常非常次要的。青島檢出活病毒,也是我看到的唯一關於(物品上檢出)活病毒的報道。”

“不要糾結這個問題。”張洪濤認為,疾控人員會在防疫工作中不斷嘗試對物品表面樣本進行活病毒的分離、培養和檢測,既然沒有報告更多案例,說明這種情況確實少見。

快遞傳播病毒風險低於冷鏈

普通快遞在運輸中會經歷很多環節,伴隨這個過程,新冠病毒活性在遞減。

“快遞的風險比冷鏈更低。”金冬雁分析,新冠病毒通過人的飛沫傳播,在掉落到物品表面后,活性會持續衰減,冷鏈中能檢出活病毒,或因其減慢了病毒的死亡。

至於大連、青島等地數次出現冷鏈工作人員聚集病例,比較可能的情況是,一名工作人員在接觸物品時被感染,這位感染者將病毒傳播給了身邊的同事、親友。

“這是典型的‘人傳人’。” 金冬雁對《財經》記者分析,懷疑新冠“物傳人”只能是推測性的結論。他進一步分析,物件檢出新冠陽性,也有可能是人污染了物件。

香港一研究團隊檢測了室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不同物體表面的存活情況。結果顯示,其在醫用外科口罩外層的存活時間最長,為七天以上,硬紙板和銅表面存活時間為四小時。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的《柳葉刀—微生物》期刊。

而新加坡和愛爾蘭一研究團隊的研究顯示,冷鏈環境下新冠病毒可存活至少21天。這兩項研究對比看,常溫環境病毒生存時間更短。

美國疾控中心的一篇文章稱,在常溫下被污染后的多孔表面,幾分鐘或幾小時后就無法測出活病毒。即使是不鏽鋼、塑料、玻璃這樣的無孔表面,附着病毒的傳染性也會在72小時內降低99%。

防快遞傳播,戴口罩、勤洗手

儘管接收常規快遞的被感染風險很低,國家疾控中心還是出台了針對快遞業的防疫指南,可進一步降低“物傳人”風險。

按該指南要求,外賣和快遞從業人員每四到六小時換一次口罩和手套,提倡外賣配送箱消毒,尤其是快遞運送車輛的封閉式箱體、閘把、扶手等頻繁接觸的部位。在配送中,提倡非接觸式收發。

一位順豐速運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每天會對快件、設備及所涉車輛和場地進行兩次消殺,員工和訪客則要測溫登記並戴口罩。韻達工作人員稱,會按照所在地疫情風險等級,調整場所的通風、消毒等措施。

“一般物品表面的病毒量不會很高,即使人受到感染也會是非常輕微的,可能就是輕症無癥狀的情況。”金冬雁說。2021年年初曾查出一批進口櫻桃核酸陽性,但沒有看到有人吃了這個東西被感染,貨物流傳到的省份也沒有發現本土疫情。

防範的重點措施仍然是戴口罩和手消,防護、消毒。張流波建議,收快遞時做好適度防護,戴口罩、手套,人員保持一米距離等。“快遞的表面包裝要求不帶入室內,確要帶入時可以採用消毒濕巾六面擦拭消毒或進行噴霧消毒”。

專家們提醒,新冠防疫的重點仍為“人傳人”。如果出現一名新冠病毒載量較高的“超級傳播者”,和他在密閉空間接觸,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到感染。因此,還要繼續普及疫苗接種,堅持佩戴口罩,並做好手部消毒。

(0)
上一篇 2021-11-16 20:34
下一篇 2021-11-16 20: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