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訪問原網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王晨婷,原文標題:《諾貝爾獎121年:獎金越發越多,用滯后性獎項記錄時代變遷》,頭圖來自:視覺中國(圖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新的一年,誰會被評為科學和經濟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

據諾貝爾獎委員會最新介紹,2022年諾獎周時間為10月3日~10月10日。由於疫情,2020及2021年未舉辦授獎儀式,此次諾獎委員會宣布補辦,將邀請前兩屆得主於今年12月齊聚斯德哥爾摩。

這是一份誕生自120年前的榮耀。

“在此我要求遺囑執行人以如下方式處置我可以兌現的剩餘財產:將上述財產兌換成現金,然後進行安全可靠的投資;以這份資金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的利息每年獎給在前一年度中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將此利息劃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

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這是我的一切遺囑中有效的遺囑。”

1895年,63歲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用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設立了諾貝爾基金會。自1901年首次頒發,除了部分年份受戰爭影響停發,諾貝爾獎已經延續120年,稱得上是全世界最受矚目的獎項。

加上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增設的“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諾貝爾獎涵蓋了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六大獎項。

自誕生之初,諾貝爾獎就自帶光環,每年一度的盛宴,吸引眾多科學家、學者的目光。即便是他們手頭有工作要忙碌,仍會抽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將注意力放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上。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從1901~2021年,諾貝爾獎頒發了609次。(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諾貝爾有多少錢?

120多年過去了,諾貝爾獎將遺產作為獎金,卻為何取之不竭?諾貝爾究竟有多少遺產?

1895年,63歲的諾貝爾立下遺囑,以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設立諾貝爾基金會。

作為科學家,63歲其實正是從事科研頂峰的狀態,而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又足以證明其科研在市場領域的成就,在那個年代,吸金如此迅猛的科研正是炸藥。

諾貝爾出生在瑞典,但他父親作為工程師被沙皇賞識,因此一家子遷到了俄國聖彼得堡。

諾貝爾還是少年的時候,離開俄國到美國求學,直到到1859年,他因為父生意失敗,才回到老家斯德哥爾摩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

諾貝爾的發家,就是在不斷因為操作不當導致試驗室爆炸中成長起來的,最終他在斯德哥爾摩附近湖裡的一條船上,試驗成如今的雷管,並成功申請了專利。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一生中在全世界獲得了355項專利。(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他開始打造自己的工廠,沒想到一投產就爆炸了,他被拉進黑名單,諾貝爾離開瑞典,開始在德國建廠,結果也爆炸了,最終他的廠建在了美國加州,並研製出性能更安全穩定的新型雷管,於是他的炸藥成為了暢銷品,廣泛用於工程領域而且還被應用到了軍事領域,名聲大噪后,世界各國不斷搶購他的產品與專利,諾貝爾就成了世界著名的“火藥大王”

當諾貝爾的炸藥賣到世界各地,他開始將資金投向石油,機械等領域牟利,於是諾貝爾就成了真正的大富豪,但因為他忙於事業,諾貝爾一直處於單身,也沒有子嗣,因此在他臨終的時候,他將自己的部分資產變現,成立了諾貝爾獎。

當他去世5年之後,諾貝爾獎在1895年首次頒發,每個單項的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按照諾貝爾的初衷,獎金應保證獲獎者在 20 年沒有其他收入的情況下也能繼續其研究。而當年的獎金正好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 20 年的工資。

到2021年,諾貝爾獎的獎金已經增加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60多萬。

若與目前中國大學教師的平均薪資相比——國內有學術網站曾統計985高校教學人員的工資在15萬至30萬之間——大約是20年的薪資;若與瑞典本國教授每年6萬歐元的平均工資相比,則相當於一個瑞典教授15年的工資收入。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高校教師平均月薪

一年的收益高於最初的本金,諾獎的延續得益於諾貝爾基金會的良好運營。

實際上,在運營初期,諾貝爾獎也一度陷入虧損的窘境。過於保守的投資策略和逐漸沉重的稅負下,1901年“出道即巔峰”的15萬瑞典克朗獎金后,諾貝爾獎獎金連年縮水。

1922 年,諾貝爾基金會的估稅額達到峰值,超過了預留給下一年的諾貝爾獎金的總和。這直接導致1923年,諾獎獎金達到11.5萬瑞典克朗的歷史低點。

直到1946年,諾貝爾基金會獲得瑞典政府的免稅資格,基金會的本金規模才開始出現增長。1953年,瑞典政府進一步放寬政策,允許諾貝爾基金會得以自由地投資股票和房地產等這些曾一度被列入禁區的資產類別。

不過,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統計,一直到1990年,諾獎獎金的實際價值都未超過首年獎金的實際價值。1991年,諾獎獎金提升至600萬瑞典克朗,實際價值才基本與1901年首次頒發的獎金價值相等。

截至 2021 年底,這筆資金已經使用了126年。諾貝爾基金市值已達61.03億瑞典克朗(約合 39.3億人民幣)。若剔除通脹因素,2015 年底基金的實際價值較初始市值已經翻了三倍以上。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0~2021年諾貝爾獎的獎金及諾貝爾基金的市值 (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滯后的獎項

從具體獎項來看,每年一度的諾貝爾獎並不只着眼於前一年有重大貢獻的候選人。尤其是科學類的獎項,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根據官方統計,通常自技術或理論提出之後18年左右才會獲獎。從1901~2014年間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得主情況看,從發表科研成果到獲獎,物理、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長滯后時間均為55年左右。

如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於1958年着手研究試管受精,1978年成功產生全球首名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2010年得獎時,他已是85歲高齡,當年的嬰兒露易絲·布朗也已經有32歲。

屠呦呦在1972年提取出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直到43年後的2015年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頒發的諾貝爾化學獎,表彰了約翰·B·古迪納夫、斯坦利·威廷漢和吉野彰三人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貢獻,而鋰電池的發明至今已經過去了52年。

這是諾獎的滯后性,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嚴謹和權威性,這也符合諾貝爾在不斷試錯完善雷管的研究屬性。

但諾獎歷史中,其頒發的獎項也曾出錯。192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給了丹麥科學家約翰尼斯·菲比格,以表彰他對於癌症的研究——菲比格認為,癌症由一種寄生蟲“螺旋體癌蟲”導致。這個結論在如今看來是完全錯誤的,但在當時卻備受認可。

從一個新的發現到被驗證,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段時間裡會存在各種爭議和質疑,對於科學來說,這是最為重要的特性,因此很多諾獎獲得者,都是在不斷被質疑的情況下完成驗證,才得以獲此殊榮。

但也有例外,比如楊振寧和李政道就是幸運兒,他們從提出“宇稱不守恆”,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前後不到1年的時間。這個獲獎速度是100多年諾貝爾獎史上最快的。

宇稱不守恆定律作為顛覆性的理論成果,打破了物理學家魏格納在1927年提出的“宇稱守恆定律”,影響了物理學的根基。

之所以迅速被諾貝爾獎組委會認可,一方面在於該理論對後續物理學研究至關重要。此外,該理論也得到了實驗的證明。但遺憾的是,驗證楊李二人理論的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並未共享諾貝爾獎的殊榮。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獲獎者地圖

諾貝爾獎的獲獎者地圖中,美英德依舊牢牢佔據獲獎者人數排行榜的前三。截至2021年,美國獲獎者達399人,英國136人,德國111人。法國、瑞典、俄羅斯/蘇聯、日本、加拿大、瑞士分別次之。

以色列共有12人獲得過諾貝爾獎。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學者寫的《猶太人與諾貝爾獎》中披露,儘管猶太人只佔世界人口的0.2%,但自1895年建立諾貝爾獎以來,猶太人將22%的獎項收入囊中,進入本世紀,獲獎人數比重更是上升到28%。

忽略亞非,被視作諾貝爾獎的傳統。亞洲國家中,僅有日本以29人的“成績”進入前十。

非洲大地上,截至2021年,共有26人獲得過諾貝爾獎。1957年,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阿爾貝·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首位獲得此獎的非洲人。1960年,南非的阿爾貝特·約翰·盧圖利因領導南非國民大會與白人政府進行非暴力抗爭,而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獎項的非洲黑人。

中國也開始在諾獎領域嶄露頭角。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享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在諾獎上的首次斬獲。新世紀后,華人身影更加活躍。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光纖之父”高錕,莫言和屠呦呦的獲獎也讓國人鼓舞。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在諾貝爾的遺囑里,曾特別提到:“對於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

與獲獎者國籍相比,更大的不平衡顯然在性別領域——在947名諾貝爾獎獲獎者中,只有58名為女性。其中,瑪麗·居里一人兩次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不過,諾貝爾獎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授予女性。一半的女性獲獎者是在2001年~2021年的最近20年間獲得殊榮。雖然相較於男性獲獎者和全世界數量龐大的女性科研人員、作家和和平貢獻者來說,依舊是少數。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01~2021年諾貝爾獎女性獲獎者(圖源:諾貝爾獎官網)

時至今日,世界遠非120多年前的模樣。流動的世界中,如何理解諾獎,也成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新變化的方式。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王晨婷

媒體報道

      虎嗅  CNBeta  快科技  CNBeta  網易新聞  IT 之家  億歐  快科技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  CNBeta

相關事件

  • Svante Pääbo 獲 2022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2-10-03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3 位發現丙肝病毒的科學家獲獎  2020-10-05
  • 年度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即將公布:腫瘤免疫學是熱門  2017-10-02
(0)
上一篇 2022-10-04 03:54
下一篇 2022-10-04 03: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