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產業,資本猛入,美國生畏

訪問原網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 i-yiou),作者 | 苑晶銘,編輯 | 錢漪 常亮,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從2021年至今,稀土這個本已在二級市場暗淡的產業投資熱度幾度高漲。

根據Choice數據,2021年全年,稀土產業指數累計上漲70.7%,年中最高點更是創了指數發布近10年的新高。彼時,稀土板塊行情火爆異常,投資者情緒空前高漲,大量熱錢湧入,龍頭股票在最火熱的時候每天有超百億元的成交額,穩居市場成交榜前10。

如今,資本市場上稀土聲量越來越高,但稀土產業的“高彈性”也讓身處這一賽道的玩家喜憂參半。原因是在2021年11月,稀土市場開始遠不如資本預期。choice數據顯示,稀土產業指數累計下跌44.83%,居於市場跌幅最前列。

而到了今年4月,稀土板塊又開始反彈再次居於市場最前列。且近期國內外稀土永磁產業鏈企業正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投資者笑逐顏開。更有相關業內人士斷言:稀土正走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我國在稀土領域天然稟賦的優勢,有可能在今年點燃階段性行情,它將是未來中國在國際問題上掌握話語權的底牌之一。

“美國芯片,中國稀土”。美國芯片技術制約我國科技行業發展,我國是否也可以用稀土“卡住美國的脖子”?當“煎熬時期”此起彼伏,中國稀土能否給這一賽道的玩家信心?這一產業將會走向何方?

地位不穩?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稀土對於我國而言,不僅是世界上1/5高科技產品必備的“味精”,更是未來在世界談判桌上的強有力籌碼。

在全球範圍內,我國具備稀土儲量的天然優勢。

早在1983年,日本就出台了稀有礦產戰略儲備制度,其國內83%的稀土來自中國。美國的稀土儲量雖僅次於我國和巴西,但其稀土以輕稀土為主,開採性價比不高,被業內人士稱為“假稀土”,且美國稀土進口量的80%同樣來自我國。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的數據,從全球儲量來看,2021年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為1.2億噸,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從全球產量來看,2021年全球稀土產量為 28 萬噸,其中中國產量為16.8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60%。換言之,目前全球稀土資源的集中度較高,我國產量、儲量均為全球第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去長期的粗放式經營,對外出口稀土成為常見的創匯手段,稀土的低成本和高利潤,讓無數私營企業一頭扎進稀土開採這座掘金場,希望從中獲取發家致富的機會。隨着國內稀土被瘋狂開採,我國稀土儲量正在加速減少。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稀土儲量已經從2009年的50%降至37%,巴西與越南合計儲量已達到36%,逼近中國。 

此外,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土耳其日報》報道,位於土耳其西北部的埃斯基謝希爾省發現大量稀土資源,礦床約含6.94億噸稀土,加工后或可為土耳其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土耳其礦業及金屬出口商聯合會成員梅京·切金奇稱:“土耳其發現的稀土儲量足以滿足世界1000年的需求。”

這是否意味着,我國的稀土儲量優勢地位將受到挑戰?

至少,土耳其這一發現為西方提供了一個不那麼悲觀的稀土前景。諮詢公司阿達馬斯商情公司董事總經理瑞安·卡斯蒂尤表示:“我並不會說這是歐洲市場的救星,但這確實是個好消息。(稀土)問題是如此嚴重,需求增長是如此之快,以至於我們需要許多像在土耳其這樣的發現”。

可根據實際狀況來看,西方國家想要利用土耳其所擁有的稀土資源來動搖中國的壟斷地位,短期內還不現實。相關專家表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稀土全產業鏈的國家,掌握最尖端的稀土開採和冶鍊分離技術。上述消息還未完全證實,同時還需要考慮該礦藏是否能開採、是否具備開採條件以及技術和時間等問題。

據相關統計,目前全球80%以上的稀土產業集中在中國境內,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家輕稀土分離工廠位於馬來西亞,屬於澳大利亞的萊納斯公司。除此之外,其他國家的稀土項目都只停留在原礦開採階段,並沒有稀土分離的技術應用。

換言之,從整個行業看,我國稀土行業在採選、冶鍊分離技術、環保治理方面整體領跑,在高新技術材料如永磁、儲氫、發光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CSIS高級研究員簡·中野(Jane Nakano)表示:“我們還需要問一些問題來評估這個新礦藏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產生的影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稀土供應商,北京表現出利用其在稀土行業的壟斷地位來實現其政治目標的意願,這給幾個主要國家敲響了警鐘”。

但CSIS報告也指出:“隨着不斷變化的市場動態賦予新參與者競爭的能力,中國在該行業(稀土)的影響力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被削弱”。

必須承認的是,僅僅依靠稀土儲量無法讓我國在國際市場保持長期優勢地位,目前我國稀土產業鏈一直存在着整合程度低、分散化、資源利用率低的弊端。且在壟斷市場后,我國稀土非但沒有提升價格,反而在稀土行業開始惡性內部競爭破壞市場定價。同時,稀土的開採和提煉還伴隨着高污染,稀土行業備受“做賠本生意”的困擾。

不過實際上,上述諸多問題由來已久,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根除。但對於稀土產業優先發展的我國而言尚且如此,後續追趕的國家更將陷入發展窘境。眼下,我國稀土產業正經歷着新的變革,機遇藍海已迎面展開。換言之,中國的稀土想要發揮自身的價值,缺一個需求風口帶動。如今,這個風口來了,就是時下大熱的新能源。 

中信證券認為,隨着新能源汽車、節能電機、工業機器人等下游領域蓬勃發展,全球稀土產業鏈企業積極推進高性能釹鐵硼擴張計劃。且受稀土產業鏈不完整、綜合成本較高等因素影響,海外稀土永磁產能擴張或不及預期,未來高性能釹鐵硼供給還看中國。

東風已來

稀土又分為重稀土與輕稀土。釤、銪、釓等重稀土元素主要應用于軍工、核反應堆等高精尖領域,相較於輕稀土用量較少。而用量更多的輕稀土元素如鐠、釹等則被廣泛應用於永磁材料、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領域。 

其中,永磁材料幾乎佔據下游用量的半壁江山,也恰恰是稀土在這一領域的大量應用,為其日後得到資本市場熱捧埋下伏筆。在“雙碳”目標下,稀土永磁行業有望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作為稀土下游用量最大的材料,稀土永磁是新能源車電機的核心材料。這種由鐵、稀土元素釹和硼組成的釹鐵硼磁鐵晶體在磁化后,其磁性受外界磁場、溫度等干擾因素影響較小,可以保持長久穩定,俗稱“萬磁王”。以10kW電機為例,使用稀土永磁材料可以降低電機重量130kg。同時,因為元素儲量較為充足,其成本也更低廉。

對於任何行業廠商而言,成本問題都是敏感點。比如2021年7月,特斯拉Model Y宣布降價。Model Y將此前使用的三相異步電機換成了成本更低的國產永磁電機,而Model 3也將在不久后改為使用永磁同步電機。

高性價比的國產永磁電機讓馬斯克“真香了”,這種真香定律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還將繼續。隨着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的快速增長,稀土永磁需求被拉動,釹鐵硼需求量提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稀土永磁最大的增長引擎,帶火整個產業。

據中汽協數據,2022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1萬輛和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國金證券預計,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對釹鐵硼的需求量為36841噸,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6.32%,佔比也將從2020年的15%上升到2023年的26%。國內稀土永磁企業也順勢擺脫出口限制轉而內銷。

比如國內的兩家稀土永磁材料龍頭中科三環與金力永磁,已經成功打入特斯拉的供應鏈。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中鋼天源、金力永磁、領益智造等3隻稀土永磁概念股的漲幅均超過了150%,分別達到了284%、194%、151%。

以金力永磁為例,該公司在2018年9月21日上市首日的收盤價為7.76元/股,到2018年10月15日收盤價漲至20.13元/股。此後股價漲幅放緩,截至2019年5月15日的收盤價為20.9元/股。此後,金力永磁股價連續飆升,5月16日起接連漲停。截至7月11日收盤,金力永磁股價報41.45元/股。

SMM稀土分析師也表示,目前稀土龍頭企業產品規模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高,多數存在擴產計劃。在相關行業公司深化公司結構和擴大產品體系的同時,稀土產業布局得到改善,企業話語權也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這個產業,資本猛入,美國生畏

根據媒體報道,金田股份當前稀土磁性材料產品產能為5000噸,正在包頭投資建設8000噸稀土永磁材料項目。包頭項目分2期建設,預計分別在2023、2024年投產,建成后總產能將達1.3萬噸,進入行業第一梯隊。

無獨有偶,根據金力永磁與銀海新材有關股東簽署《收購意向協議》,該公司擬收購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銀海新材51%的股權。

據悉,銀海新材是專業從事稀土拋光粉、磁性材料等廢棄物料綜合回收利用生產加工企業,主要以稀土拋光粉、磁性材料等廢棄物料作為生產原料,提取其中的稀土元素。銀海新材已建成稀土產品廢棄物綜合利用年產5000噸多種單一稀土化合物產品的生產能力。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預測,2025年我國和全球的稀土永磁材料產量將分別達到28.4萬噸和31.0萬噸,我國磁材產量全球第一。

尾聲

在新能源引導的新舊能源切換之外,碳中和另一大重點方向,即在於產業整體的節能增效。

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碳達峰行動方案》重點指出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 以電機、風機、泵、壓縮機、變壓器、換熱器、工業鍋爐等設備為重點,全面提升能效標準。新能源和節能增效兩條路線,都不能避開稀土。

釹鐵硼永磁電機的爆發讓稀土真正步入大規模商用,這也讓稀土投資不僅停留在資源層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0年,高性能釹鐵硼用於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節能變頻空調、節能電梯、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佔比分別為19.8%、15.0%、14.0%、14.6%、12.8%。

據《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 年)》,釹鐵硼永磁電機的滲透率有望從如今的3%提升至20%,需求量劇增7倍。至2023年,高效節能電機年產量預計達到1.7億千瓦,在役高效節能電機佔比達到20%以上,實現年節電量490億千瓦時。

在以資源稀缺為籌碼,大國博弈為底色的牌局上,中國曾手握“王牌”——稀土,卻因為沒有規則上的話語權,無法打出這張牌,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如今能源變革風口到來,作為上游原料的稀土或有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不過,稀土價格仍由供需雙方決定,近期新能源汽車缺芯或對下游需求有一定影響。加之稀土股經歷兩個月爆炒后,估值已經來到較高位置,似有回撤勢頭。如果不小心,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跌停的鋰礦板塊。

對此,渤海證券研報認為,本輪稀土漲價的邏輯已經轉變:需求端在新能源的拉動下快速增長,空間已然打開,看好本輪稀土價格中樞處於高位的持續性,未來稀土材料的滲透率可能在更多行業中得到提升。

媒體報道

      投資界  鈦媒體

相關事件

  • 中國這個產業,資本猛入,美國生畏  2022-07-18
  • 中信證券:稀土上游競爭格局或將不斷優化  2021-12-23
  • 首發稀土合金散熱 iQOONeo5s壓制驍龍888  2021-12-07
  • 字節跳動收購技術分享社區“稀土掘金”  2020-11-04
  • 蘋果:新iPhone核心部件將使用回收稀土  2019-09-18
(0)
上一篇 2022-07-19 16:39
下一篇 2022-07-19 16: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