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應、穩就業的民生行業最需精準防疫: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效果

訪問原網址

保供應、穩就業的民生行業最需精準防疫: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效果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新一波疫情潮來勢洶洶,面對傳播力強化的病毒變種,各地的防疫策略和限度也隨着情勢變化在動態升級。如何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如何以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是擺在各地執行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

從封城一個月到7天“慢行鍵”

3月中旬,受中國香港疫情溢出影響的深圳,在病例快速上揚前期毅然按下“慢行鍵”,在完成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后,僅一周時間便宣布有序復工復產,回歸常態化防控狀態。

和西安對比,同樣採用過類似“全市封閉式管理”的措施,西安去年12月底開始封城到1月底全市進入低風險區後放開,封閉時間長達30多天。

作為全球最關鍵的科技中心、進出口貿易樞紐、供應鏈重要節點之一,深圳身肩巨大防控壓力並面對巨大決策風險,但此次通過有效、快速落實精準的科學防疫政策,最終快速止住兇猛的疫情,把封控損失盡量降到了最低限度。

從休市兩個月到不封閉

在北京,當地最大的農產品物流樞紐“新發地市場”,近日發現曾有兩名新冠陽性人員(貨車司機)到訪。3月23日,北京丰台區疾控中心發布相關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相關人員活動軌跡后,並未採取對市場進行封閉乃至休市的措施。

兩年前,新發地市場曾因爆發疫情而關閉休市,從6月中旬到8月中旬,時間跨度長達兩個月,市場的部分區域甚至到9月份才完全開放。

此次新發地市場涉足病例軌跡后,至今為止尚未採取封控或休市等措施,而是重點關注“時空伴隨”人員進行更精確的防控,盡量避免了對關鍵物流樞紐和民生物資供應鏈的干擾。

國家防疫政策升級演進:強調科學和精準

無論是深圳一城,還是北京的局部一地,疫情防控具體措施的變化,映射的是國家科學防疫邏輯和精準防疫策略的全面升級演進。

3月17日,高層相關會議提出“要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不斷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加強疫苗、快速檢測試劑和藥物研發等科技攻關,使防控工作更有針對性。”

此前兩天,3月15日衛生主管部門發布的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中,隔離標準、檢測標準等均有改變,比如輕症從定點醫院隔離治療變為集中隔離管理,以提高針對性和精準度。

從一月到一周,從封閉休市兩個月到不封控,深圳和北京都在力求實現防疫政策的持續精準化,真正落實了國家“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小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的指導思想。

科學防疫的必要性:應對宏觀經濟諸多挑戰

國家層面近期再三強調防疫的科學性和“最小代價”,和經濟宏觀環境面臨諸多挑戰緊密相關。

不久前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國內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環節,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居民消費仍受制約,投資增長後勁不足,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困難較多,穩就業壓力較大。

一方面,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在過去兩年為經濟贏得了諸多復蘇機會,但因外部輸入引發的多次散發疫情潮,仍明顯影響到諸多線下產業比如餐飲、旅遊的生產活動,從而影響到行業發展和就業。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抗壓能力較弱,疫情反覆致使來自資金、銷售、店租等多方面的經營壓力持續放大。

去年我國GDP逆勢實現8.1%的增速,堪稱不易,但今年政府將這一目標調到5.5%,並且強調“穩字當頭”,正是出於對國內較為複雜經濟形勢的考量。

如此經濟現狀下,疫情防控的力度、精度和準度,稍有調整就會顯著影響到經濟、民生和就業,所以科學防疫精準防疫的必要性不容忽視。

農產品流通等行業精準防疫:既要穩供應、也要保就業

如果說宏觀經濟大環境是科學防疫的“校準儀”,那重要民生物資供應則是科學防疫的“穩定器”。

從若干輪的疫情管控中的民眾反應來看,米面糧油、生鮮蔬菜等日常必需生活物資的穩定供應,是最為關鍵的民生剛性需求,對防疫成敗至關重要。

在複雜的疫情防控制度下,從大宗農產品的跨區域流通交易,到進入城市社區的終端物流,都需要得到精細化的管理。作為剛需物資,一方面要嚴格保障其食品防疫安全,另一方面,一旦因防疫層層加碼導致流通不暢,老百姓日常生活物資穩定供應的風險增加,反而會帶來不可逆的二次傷害。

從就業層面來看,農產品流通涉及大量種植養殖農戶、物流司機、批發商、供貨商、零售商、售貨員乃至周邊衍生產業的“飯碗”,這個行業吸納了大批的城市和農村就業人員,其就業機會和收入與農產品流通頻率和總量密不可分,如果防疫措施不得當,無論是一刀切還是層層加碼,阻滯或切斷農產品流通的鏈條,極有可能會造成大量基層商戶的重大損失,以及基層務工人員的失業和生活困難。

鑒於農產品流通行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一是在於穩供應,二是在於保就業。基於此,更需要各地執行部門“精確操刀”,在涉及民生行業的疫情時,不能只考慮清零,也要在確保食品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特別需要關注農產品流通在特殊時期的效率,疏解各種阻力,確保穩定供應。

層層加碼、一刀切的防疫政策,雖然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按住疫情,但反噬效果也相當強烈,比如一些地區隨意擴大封控區域、隨意延長封控周期,導致民生物資難以保障,居民日常吃飯吃菜都成為大問題。實體經濟持續受到打擊,民眾就業和收入受到嚴重影響。最終結果就是民眾怨聲載道,甚至嚴重影響到地方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可謂得不償失。

一言以蔽之,科學防疫,就需要各地執行部門實事求是,發揮智慧,精準平衡社會民生、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我們的國家和社會才能像一葉扁舟,最終安然挺過疫情的萬重山。

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本文為作者投稿到『互聯網的一些事』,轉載請註明出處。

媒體報道

      互聯網的一些事

相關事件

  • 保供應、穩就業的民生行業最需精準防疫: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效果  2022-03-26
  • 杭州警方通報:順路物流違反疫情防控規定、涉嫌違法犯罪  2022-03-22
  • 上海: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2022-03-21
  • 國家衛健委:加強學校、商超等重點場所常態化疫情防控管理  2022-03-18
  • 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嚴防境外疫情通過寄遞渠道輸入  2022-01-17
(0)
上一篇 2022-03-26 22:14
下一篇 2022-03-26 2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