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進賬72億,兩兄弟靠核酸檢測撐起一個IPO

訪問原網址

核酸檢測“造富運動”,一波又起。

近日,多款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獲批上市,相關概念股聞風大漲,疫情反覆讓檢測行業持續火熱。

作為ICL(獨立醫學檢測實驗室)四大龍頭企業之一的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迪康”),繼2021年6月30日首次遞表“失效”后,又於3月4日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擬登陸港股主板,摩根士丹利及Jefferies為其聯席保薦人。

艾迪康成立於2004年,是以診斷服務外包為核心業務的獨立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機構。據弗若斯特沙利文,以收入計,2020年,中國前四大ICL的市場份額共計57.1%。艾迪康市場份額(不包括COVID-19收入)約為8.0%,為中國三大ICL服務商之一。

艾迪康的發展之路可謂“命途多舛”。公司高管曾在快速發展階段離職,自立門戶做了艾迪康的競爭對手,隨後公司經營直轉急下,在2018年被凱雷資本收購,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而公司創始人讓位,少量持股,不再參與經營。

凱雷的接手讓公司迎來轉折,三年營收近80億,穩坐行業前三。

三年營收近80億,超九成來自toB業務

作為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商,艾迪康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主要為醫院、體檢中心、製藥公司、CRO公司等提供檢測服務。這一醫療診斷檢測服務部分的收入佔總營收93%,其次是醫療產品銷售,佔比不足10%,銷售的產品主要採購自國內外知名品牌的檢測儀器、試劑及耗材,艾迪康本身不從事生產。不過,最近多款新冠抗原自測產品獲批上市,也有望增加艾迪康的產品銷售收入。

營收方面,得益於核酸檢測的需求帶動,艾迪康實現兩年翻一倍。2019年-2021年,公司實現收入分別為17.29億元、27.42億元、33.80億元。其中,核酸檢測貢獻了三成總營收,2020年和2021年合計收入21.57億元。

盈利方面,招股書顯示,艾迪康將醫療診斷檢測服務的毛利率控制在40%左右,處在合理水平。2019至2021年,艾迪康的毛利為5.21億元、11.17億元和14.4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040萬元、2.90億元和3.22億元。

研發方面,艾迪康過去幾年的研發開支並不高。從2019年的6993萬元增至2021年1.25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4%、3.7%、3.7%。相較之下,行業龍頭金域醫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超過4%。

規模方面,艾迪康擁有26個自營實驗室,其中,17個通過ISO 15189認可。獲得該認可的機構表明具備了按有關國際認可準則開展檢驗服務的技術能力,其所出具的檢驗結果能夠獲得簽署互認協議方國家和地區認可機構的承認。

這26個實驗室,覆蓋了31個省市及1500多個市縣的17000多家醫療機構的專用冷鏈物流網絡,尤其在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江西等省。檢測量從2019年的4600萬次增加30.7%至2020年的6000萬次,並進一步增加33.9%至2021年的8050萬次。

三年進賬72億,兩兄弟靠核酸檢測撐起一個IPO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艾迪康的檢測組合包括約3100種醫療診斷檢測,其中普檢、特檢各1500多種。

普檢是常規檢測,旨在為大多數臨床實驗室所研究的疾病提供診斷、預防或治療信息。艾迪康的普檢目錄在行業內領先,包括全血細胞計數、肝功能檢測、血脂和宮頸液基細胞檢測等。

而 “帶量採購”讓新冠核酸檢測報價大幅降低,疫情期間,艾迪康提供了超過4300萬次的COVID-19檢測,使得新冠檢測在2021年逐步成為普檢,不再作為特檢項目。

特檢是指非常規檢測,通常需要專門的技術或設備來進行,研發壁壘高,競爭少,利潤高,是ICL機構未來發力的重點。艾迪康在特檢項目不斷嘗試開劈更高的利潤增長點,涉足領域包括婦產科、不育、新生兒、血液學、實體瘤及傳染病等。

此外,艾迪康還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拓展C端業務,切入口是健康管理。這一點,可比公司金域醫學和迪安診斷同樣在着手布局。

目前,艾迪康已經與四家連鎖體檢機構(如美年健康)簽約,為其旗下800多家體檢中心提供檢測服務。招股書顯示,艾迪康在民營體檢中上的收入比例由2019年的13.7%提升至2021年的23.1%。

總體來說,艾迪康受益於新冠疫情,相關的檢測業務快速增長,短時間內為公司業績帶來很好提振,但長期來看,疫情紅利終會褪去,公司還需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即發力特檢市場、擴張ICL布局等。

創始人出股讓位,凱雷成第一大控股股東

2004年1月,林繼迅和林鋒兄弟倆在杭州創立了艾迪康首個獨立醫學檢驗實驗室。

2006年,艾迪康進入了快速擴張的階段,採取廣撒網的策略,先後在全國20個城市中開設實驗室。

2008年,艾迪康控股在開曼群島註冊,林氏兄弟各自控制有50%的股份。

據悉,早在2017年艾迪康就有上市的“苗頭”,但當時由於艾迪康發生人事動蕩,高管出走創立千麥醫學檢驗(已完成B輪融資),與艾迪康形成競爭關係,艾迪康一度陷入虧損;當時,艾迪康15家分公司沒有一家有盈利能力,後續再無上市動態。

2018年3月,外媒消息稱中國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機構艾迪康正準備將公司以約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與之接洽的買家包括DNA測序公司華大基因和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另外,復星國際及部分私募公司也有意接觸。

最後,還是被凱雷資本,聯手美年健康共同入股艾迪康。

凱雷集團是全球知名資產投資集團,截至2018年6月30日,凱雷投資集團在全球醫療健康行業投資了超過65個項目,投資股本超過115億美元。在亞洲地區,凱雷已向10家醫療健康企業投資約15億美元。收購資金來自凱雷亞洲基金V(五期),該基金是凱雷全球平台旗下的旗艦亞洲基金,規模達65.5億美元,專註於在亞太地區多行業的併購及戰略性股權投資。

美年健康在國內健康體檢行業增速第一,超越了愛康國賓、慈銘體檢等強大對手。

有了二者的坐鎮,一個帶來雄厚資本力量推動艾迪康“精耕細作”,一個提供全國廣闊的C端檢測市場,也讓艾迪康“峰迴路轉”,實現了業績上的扭虧為盈。

在這場收購中,艾迪康估值為4.4億美元,凱雷透過Pearl Group Limited,出資約1.75億,收購了艾迪康39.8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美年健康的孫公司美愛投資則以2200萬美元認購了公司5%的股份,美年健康間接持有艾迪康475萬股股份。

此外,艾迪康又於2021年1月完成8800萬美元融資。在這一輪融資完成後,艾迪康的估值約為10.58億美元。

IPO前,公司控股股東為凱雷,其通過Pearl Group Limited持股39.87%;,其他投資方包括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Khazanah NationalBerhad、中投公司、清池資本、貝萊德、摩根大通、千驥資本、奧博資本、未來資產等。員工激勵平台則持股佔比9.38%。

招股書顯示,昔日的創始人林氏兄弟分別透過Corelink和Mega Stream各自持股12.45%,但不在艾迪康中擔任任何的管理和行政職位。

ICL四大巨頭佔半壁江山,集約化基層化成趨勢

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ICL)產生於上世紀9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ICL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ICL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117億元增至2020年的198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為14.0%,預計將於2025年達到463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為18.4%。

當前,市場上已經成長出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達安基因四大龍頭。

金域醫學從獨立實驗室數量、檢驗項目數量和客戶數量上看,幾乎覆蓋了國內的所有省級行政區,處於領先地位;迪安診斷則緊隨其後,在2011年上市后藉助資本力量成功超越艾迪康,位列第二,艾迪康與前兩者相比仍有差距;達安基因本身主要切入的市場是醫學檢驗相關的試劑、耗材和儀器設備供應,其第三方診斷業務主要集中在子公司雲康健康上。

三年進賬72億,兩兄弟靠核酸檢測撐起一個IPO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前四大ICL公司佔據國內ICL市場總份額的57.1%,支撐起了國內ICL的半壁江山。艾迪康排名第三,市佔率8%。

有券商研究認為,在普檢方面,金域醫學、迪安、艾迪康、達安基因等大型綜合的ICL包攬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寡頭競爭格局初顯,未來為了爭取更多檢測量,估計要火拚價格戰,小型ICL很難分一杯羹。

除了“四巨頭”以外,行業中還有兩家實力玩家不容忽視:凱普醫檢和華大基因。

凱普醫檢是凱普生物旗下的醫療檢測機構。在疫情的催化劑下,2019年營收暴漲80%,達到了8000萬。僅2020年第一季度,更是達到7836萬的營收總額,接近其2019年全年的營收。

華大基因則是基因檢測領域公認的龍頭企業。在本次新冠疫情中,華大基因有10家位於全國各地的實驗室提供相關服務,表現出了強大了區域覆蓋能力。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ICL的市場滲透率不高。2020年的ICL滲透率僅有6%,超九成檢測依然由醫療機構承擔。而日本的ICL滲透率達60%、德國44%、美國35%。所以,未來市場仍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而行業未來可能呈現集約化和基層化趨勢。

首先,ICL行業可以通過集約化、規模化,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質量,而新冠疫情則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對比美國第三方醫檢行業發展來看,美國ICL發展歷程經歷了前期市場整合集中度提高,形成規模化集團,後期細分領域專業化企業發展,集中度下降兩大階段。

再來,醫改和分級診療推動第三方醫學獨立中心向基層拓展。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國的醫改強調成本控制,預算壓力加劇將刺激醫院將臨床試驗外包給ICL服務商,分級診療也將推動患者向基層醫療機構轉移,但基層檢測能力有限,也更傾向於利用ICL來保障檢測質量、獲取及時報告和豐富的檢測項目。

此外,隨着人們預防意識的提高,健康體檢也是一大市場需求,但同樣的,醫院和診所仍然會把這部分外包給ICL。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張俊雯,36氪經授權發布。

媒體報道

      36Kr  投中網

相關事件

  • 三年進賬72億,兩兄弟靠核酸檢測撐起一個IPO  2022-03-16
  • 生物製品供應商艾迪葯業今日上市  2020-07-20
  • 美年健康擬出資2200萬美元認購艾迪康5%股份  2018-09-28
(0)
上一篇 2022-03-16 20:46
下一篇 2022-03-16 2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