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遊戲也帶不動 15年後中國遊戲市場終於停止了增長

在大眾認知中,手游遊戲應該是一個“吸金行業”。畢竟和傳統的“買斷制”遊戲相比,免費下載但處處內購的手機遊戲顯然更符合大多數消費者對“免費遊戲”的認知。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根據《2022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的數據:

1月至6月,中國遊戲用戶規模約6.66億人,且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就達到了1447.89億元。無論和哪個遊戲市場相比,國內遊戲市場都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手機遊戲也帶不動 15年後中國遊戲市場終於停止了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

但如果我們對比往年數據,不難發現一個問題:從2015年至2021年,中國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都在穩步提升,僅在2018年上半年稍稍放緩。而今年上半年1447.89億元這個數字雖然壯觀,但卻是自2015年以來出現的第一個收入下滑的成績,同比增長率為-1.8%。

這還只是整個遊戲市場的統計數據,如果把目光放到移動遊戲(手機遊戲)的數據上,實際差異更為明顯。和去年同期相比,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104.75億元,而這個數字在2021年為1147.72億元,22年的數據同比減少了3.74%。

手機遊戲也帶不動 15年後中國遊戲市場終於停止了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

換句話說,即使是國產手游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吸金獸”,放在今年也不好使了,國內遊戲市場真的開始“降溫”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過去8年內都行得通的手游“吸金招數”,在今年突然間就行不通了呢?

收入下滑原因

對此,小雷認為遊戲市場在2020年就應該遇冷了,只不過是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居家生活為遊戲行業帶來了喘息的空間與“續命”的雞血。

回看我們最開始提到的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圖,不難發現在17年後,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就已經放緩了增速,其增長率也從曾經的20%、30%大幅回落到個位數的5.23%與8.59%。

直到疫情經濟出現,因電影、演出、出行等文旅行業“壯士斷臂”,遊戲成為了當時“更健康”的娛樂方式,國內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才再次出現雙位數增長。

另一組數據也可以輔助證明這一觀點:根據統計,中國遊戲用戶規模(下文以玩家規模代稱)自2016年以來增速一直在放緩,但在2019年卻有着22.25%的增幅。玩家規模也來到了6.44億人。

手機遊戲也帶不動 15年後中國遊戲市場終於停止了增長

圖片來源: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

再聯繫到手游收入下滑的幅度與手遊玩家數量下滑幅度並不匹配,不難看出玩家流失並不是2022年上半年手游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間“一不小心把收入沖高了”,才是出現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

此外,從遊戲玩家規模與遊戲收入下跌幅度不匹配這一點上,我們也不難發現遊戲玩家的消費慾望也有所降低,而這種情況其實是國內經濟大環境與手遊行業兩個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遊戲行業”路走窄了”

首先,疫情的出現對實體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國內整體經濟形勢也開始放緩,而這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失業率的提升與收入的下降。在就業與收入的“雙重威脅”下,年輕人的抗風險能力正逐漸下降。而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當下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花錢了。

眾所周知,遊戲並不是生活基本要素,而是一種排在衣食住行之後的“精神追求”。在這種大環境下,遊戲玩家消費的意願本身就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遊戲行業自身不穩定的特點也是收入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根據法律法規與有關規定,遊戲必須先拿到版號才有資格討論發行與收入,而在2022年4月,時隔兩百六十多天後,國家新聞出版署才公布了今年首批國產網絡遊戲審批消息,共有45款遊戲獲得了版號。

但問題是,遊戲公司不可能拿到版號后才開始籌集團隊開發遊戲。這種情況也導致了絕大多數小型遊戲工作室都沒有足夠的資金“熬過”停發版號的寒冬期。再加上疫情的影響,遊戲行業出現退潮其實也不是什麼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那麼面對即將來臨的國內遊戲“寒冬”,國內遊戲開發者又有什麼方式自保手段呢?答案只有兩個字:出海。

出海只是新落腳點

雖然同比增長率也在放緩,但和已經出現負增長的俄國內遊戲市場相比,中國自主研發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依舊保持增長態勢:2022年上半年,海外實際銷售收入就達到了89.89億美元,和去年同比增長6.16%。

不可否認,由於起步時間早,海外遊戲市場有着更為成熟的市場發展。這對國內遊戲開發者來說也是不錯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更成熟的海外遊戲市場也意味着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從國產移動遊戲海外市場收入前100的類型分佈來看,策略類依舊是國產遊戲的核心競爭力,佔比達35.81%;角色扮演類與設計類緊隨其後,佔比分別為16.38和11.33%,這和海外主流手機遊戲的類型排行還有一定差異。

另外,受國際形勢影響,國內遊戲出海面臨的阻力和風險也持續增多,再加上海外收入增長也逐漸放緩,出海這條路也不是振興國產遊戲的長久之計。

但無論如何,遊戲行業“退潮”已經無法避免,對國內遊戲開發者來說,無論選擇縮衣節食地“冬眠”還是轉移戰場“出海”,對他們來說,保存實力迎來下一次遊戲行業的浪潮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事。那些好不容易熬到版號但卻早已破產倒閉的遊戲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手機遊戲也帶不動 15年後中國遊戲市場終於停止了增長

圖片來源:雷科技

對遊戲開發者來說,遊戲就是生活,畢竟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作為文化產業中的一員,理想中的遊戲行業最需要的從來都不是資金、技術或者宣發,而是一個好的創意,當然還有版號。

隨着所謂遊戲行業逐漸商業化,近幾年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所謂的3A大作出現。這些遊戲雖然畫面和宣發都做得非常出色,有的更是在遊戲發售之前就把聯名款做到了各行各業。但由於遊戲核心內容的缺失,這些遊戲反倒成為了“空殼糞作”的代名詞。其用戶評價甚至不如一些真正用心對待玩家,尊重創意的獨立遊戲。

而遊戲行業的退潮其實也給這些遊戲工作室帶來了更多打磨作品的機會,相信在下一個遊戲浪潮時,我們能看到更多真正精品遊戲出現在國內或海外市場中,以全新的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國遊戲的面貌。

(0)
上一篇 2022-08-14 09:57
下一篇 2022-08-14 09: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