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監管治理“隱蔽角落” 遠離虛擬貨幣交易

嚴監管之下,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停止了相關服務,但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通過各種偽裝、規避手段仍在悄悄運營。近日多地發布“風險提示”強調,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屬於非法金融活動,提醒投資者遠離虛擬貨幣交易。

專家建議,加強穿透式管理,對重點機構及重點人員展開持續排查。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深刻認識到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的危害。

“這一波下跌,我持有的比特幣價格已經腰斬,虧麻木了。”進入職場剛滿四年的王伊君(化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說,儘管監管部門大力整治虛擬貨幣炒作,但還有一些“灰色”渠道可以繼續炒幣,不少人在這波大級別下跌行情中選擇了出局。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不少虛擬貨幣交易平台註冊在境外,投資者通過特殊手段參與炒幣成為幣圈公開的秘密,甚至一些小平台通過各種偽裝躲避監管,暗地裡運行,並以類似傳銷的方式發展投資者。專家建議,投資者要從中汲取教訓,警惕風險,主動遠離非法炒幣活動。

● 交易風險叢生

“說實話,現在想炒幣有一些麻煩,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說到整治各交易平台後的炒幣現狀,王伊君坦言,一些平台還能用。王伊君向記者介紹了一個App交易平台,“你可以下載這個App,直接在交易欄買就行,支付方面可以在虛擬貨幣之間兌換,也可以用人民幣來換虛擬貨幣。”

按照王伊君的介紹,個人可在平台上開設賬戶,登錄進入可選擇“C2C”買幣,輸入想要支付的人民幣金額、打算購買的虛擬貨幣種類,平台就會顯示出兌換的虛擬貨幣金額,然後只要在支付寶、銀行卡、微信支付當中選擇一個向賣家轉賬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價值的人民幣,選擇不同的支付方式,兌換匯率還不一樣。其中,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匯率是一致的,且明顯比使用銀行卡支付的匯率合算。如果選擇支付寶支付,平台彈出的支付界面會詳細介紹交易操作流程。

所謂賣家,其實是一個支付寶的個人賬戶,該個人賬戶建立了一個“小荷包”,炒幣的投資者在支付寶上把錢轉給該用戶賬戶之後,回到App點擊“通知賣家”,並把實名交易截圖發給賣家,不到兩分鐘就可收到對應價值的虛擬貨幣。

專家表示,這就相當於將一筆交易分拆為兩部分,一筆是純粹虛擬貨幣之間的交易,一筆是純粹人民幣的交易。平台還要求轉賬時不要備註任何信息,一筆轉賬金額不要超過5萬元,使得交易的性質很難判定,從而規避監管。

2021年下半年起,我國對虛擬貨幣炒作的監管力度加大。多個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和《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全面打擊虛擬貨幣非法金融活動和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另外,人民銀行2021年就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問題約談了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少機構也聲明不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產品或服務。

嚴監管之下,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停止了相關服務。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通過各種偽裝、規避手段仍在悄悄運營。甚至一些交易平台還比較活躍,搞起了類似傳銷的推廣手段。

“你要下載這個App的話,可以填一下我的代碼,因為每推薦一個人註冊就能拿到永久20%的手續費返佣。”王伊君說。當前該平台收取的手續費多在0.1%至0.2%區間,也有高至0.5%的,這就意味着“下線”交易的每一筆費用,“上線”都可以拿到至少0.02%的返佣。

記者調查發現,在另一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應用軟件的醒目位置,赫然便有邀請註冊可獲返佣的鏈接。簡介中寫道,邀請註冊即可獲得500USDT(與美元兌換率1:1的虛擬貨幣泰達幣),“下線”參與合約交易后還可以獲得交易返佣。有炒幣者不加避諱地說:“邀請的人數(下線)越多,返佣的比例就越高,開始是30%,最高可以返至85%。”

這已給投資者帶來巨大風險隱患。監管部門和業內專家反覆提醒,虛擬貨幣場外交易商和交易平台不受監管,虛構交易、操縱價格、侵吞客戶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小平台直接“跑路”的案例並不鮮見,特別是帶有傳銷性質的交易平台,擁有多層次傳銷激勵制度,“跑路”概率更大。

炒幣者之所以參與其中,主要還是受到一夜暴富的誘惑。也出現了一些“滑稽”事情,比如有的炒幣者讓更多的人下載其推薦的應用軟件,卻又在自己社交軟件背景圖上寫着“一夜暴富終是夢”的警示語。

● 價格波動加劇

近期虛擬貨幣行情急轉直下,價格大幅下挫,疊加監管趨嚴,一些炒幣者和產業鏈上游的“挖礦”者選擇了退場。

以比特幣為例,本輪價格下跌可追溯至今年3月,6月以來下跌加速。6月18日,比特幣最低下探至1.7萬美元附近,相較3月的高點下跌超6成。目前,比特幣價格回升至2萬美元附近,但與2021年11月6.9萬美元左右的峰值相比仍下跌約7成。如果投資者買在高點,目前每個比特幣浮虧約4.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30萬元。

專家認為,本輪虛擬貨幣跌勢恐怕尚未見底。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後勤表示,隨着全球高通脹的延續,各主要經濟體在加速推進貨幣緊縮政策,金融資產價格波動風險較大。沒有實際價值的虛擬貨幣會面臨被資金拋售的局面。

在監管趨嚴、虛擬貨幣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部分投資者坦言“炒的是鏡花水月,虧的是真金白銀”,選擇了退出,但也有部分投資者選擇“躺平”。王伊君不打算“割肉”,她認為自己遲早能把虧的錢賺回來。在一些“幣圈交流”聊天群里,一些投資者仍然“高談闊論”,“倉位大槓桿小的現在就可以追進去”“今天繼續看反彈”……

“虛擬貨幣本身缺乏價值、信用支撐,在經歷暴漲暴跌之後,極易傳播恐慌情緒,整個產業鏈都會受到影響。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下跌的過程中,其上游的礦機價格同樣經歷‘過山車’行情。”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邱亦霖說。

“2019年我開始挖礦,到現在虧了近300萬元。”一位在華中地區工作的“礦工”說,電費高再加上各地嚴打“挖礦”,讓“挖礦”的成本不斷提高,當前“挖”一個比特幣的成本提高到了15萬元人民幣左右。“很多‘礦工’都扛不住了,電費貴了,比特幣價格跌了,挖出來就沒那麼值錢了。而且礦機老化了還要更新,不然沒法兒跟好的礦機競爭。”

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明確提出,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同時,多地明確表示,嚴厲打擊虛擬貨幣“挖礦”行為。有地方官員甚至受到嚴厲處分,原因是濫用職權引進和支持企業從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的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盤和林強調,虛擬貨幣沒有流通、儲蓄的功能,價格可能步入長期下降通道,不排除最終成為一種泡沫資產。

● 監管從嚴投資需謹慎

業內人士預計,對虛擬貨幣交易及相關活動保持從嚴監管將是常態,針對這類非法金融活動還將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力度。

對於虛擬貨幣交易屢禁不止的原因,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解釋稱,主要是有利可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經營者鋌而走險,參與交易的投資者也想“掙快錢”。

交易隱蔽性增強給監管部門帶來極大的甄別、治理難度。儘管監管部門三令五申,並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提供相關金融服務,但在實際中,平台方通過各種方式規避監管。部分從事虛擬貨幣交易、運營的相關機構,通過變更馬甲或是註冊境外公司等方式進行展業。

對此,專家建議,一方面要有效落實實名制,加強穿透式管理,對於重點機構及重點人員展開持續排查,另一方面要加強投資者教育,明確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存在嚴重的交易風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虛擬貨幣價格劇烈波動與“造富神話”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投機,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價格波動通常是股票價格波動的數倍,不乏槓桿參與者財富“一夜歸零”的現象。並且虛擬貨幣難以用傳統的基本面、估值方法進行分析,其更像是另類投機品,並不適合普通投資者。同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在國內不受法律保護,監管部門已經明確了態度,投資者需要防範潛在風險。

近日,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虛擬貨幣交易案件。其中,法院經審理認為,投資虛擬貨幣,是未經批准的非法投資行為,不會受到法律保護。該案再次說明,虛擬貨幣系虛擬財產,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任何組織或個人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都應被禁止。因虛擬貨幣產生的債務系非法債務,不會受到法律保護,由此造成的損失和引發的風險,應由投資人自行承擔。

“投資者最好的策略就是遠離‘幣圈’,拋棄抄底比特幣等不具備實際價值虛擬貨幣的‘發財夢’。”謝後勤說。

(0)
上一篇 2022-06-30 11:44
下一篇 2022-06-30 12: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