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今年以來,以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裁員傳聞層出不窮,事實果真如此嗎?從員工總體規模上來看並未縮減,甚至有所增加,這又是為何?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當下疫情反覆,生產消費受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環境動蕩不安,這些似乎都在昭示着今年的就業環境更加不容樂觀。

過往,互聯網大廠們通過“燒錢”快速擴張市場,佔據市場支配性地位。但自疫情爆發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極大變化,資本壟斷成為重點調整目標,中概股在美股市場遭遇 “摘牌危機”,過往的操作模式對於當下來說並不適用。

眼下,內部業務優化調整,重點發力主力線條,相較以往四面出擊的多元化局面,保證各業務線的健康發展成為更多互聯網大廠轉變的方向。

裁員風波之下,員工規模不減反增

從2018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傳出裁員信息,今年尤為強烈,堪稱史上最猛的裁員潮風波。

這些裁員傳言中,騰訊有部門預計裁員20%左右;阿里預計30%,有可能整個業務線會被砍掉;京東裁員橫跨多個板塊,比例在10-30%;有贊兩輪裁員近七成;百度、360、新浪、唯品會等進行縮編……甚至某些獵頭放出消息,騰訊多部門已鎖 “名額”;美團取消工資普調,春季晉陞改為秋季晉陞。

最近,還有消息稱,字節跳動解散了上海101遊戲工作室,300多名員工已有一半離開。同時,教育業務已進行大調整,預估優化約3000人左右,該業務目前總人數不足5000人。本次優化也被視為字節跳動主動剝離低利潤業務,為赴港IPO鋪路。

那這幾年互聯網大廠的裁員情況到底如何呢?員工數量是否在逐年下降呢?

據鈦媒體APP統計,2015年12月3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七年間網易、百度、唯品會、京東、攜程、微博、騰訊等互聯網上市企業,人員規模增幅分別達到148%、9.7%、-99.9%、263.7%、8.8%、113.7%、122.7%。

其中,唯品會的人員規模大幅縮減由原來的約3萬人縮減至8000人。攜程人員規模相較其他互聯網企業雖有所增加,但規模較小,7年間僅增加了2732人。人員規模擴充最大的為京東,從10萬人左右增加至38萬人左右。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時間拉近來看,從2018年底至2019年底,除京東、騰訊外,人員規模均有小幅縮減。網易、百度、唯品會、攜程、微博分別縮減了1929人、4488人、37196人、800人、224人。而京東、騰訊人員規模漲幅27.3%、15.8%左右。

但從疫情爆發以來,2019年底至2021年底兩年間,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人員規模不減反增。網易、百度、京東、微博人員增幅達到54%、20%、69%、49%。從2020年底至2021年底,網易、百度、京東、微博分別增員3825人、4500人、70451人、1074人。

相比這幾家企業,攜程的數據不增反降,2019年底至2021年底兩年間人員規模下降23.85%。2019年底至2020年底,人員減少了10900人。2020年底到2021年底,人員減少了332人。而攜程的大幅減員,主要在於其業務與酒店旅遊業有關。疫情期間出遊人數銳減。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而近幾年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中嗶哩嗶哩、拼多多、滴滴都處於人員增長狀態。2020年底至2021年底分別增加員工3635人、1876人、8482人。美團員工數增長更為迅猛,2021年6月31日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整個下半年員工數增長近10萬人。

阿里巴巴財報與其他互聯網上市企業統計日期不同,但總體來看,員工數量規模也在逐年增長,經歷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到2021年3月21日爆髮式增長高峰,增幅114%,集團員工總數達到251,462 人,而2020年才 122,399 。截至2021年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員工人數小幅增長,增長約3479人。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在最新的一季報中,披露員工數量的有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三家互聯網大廠。

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有員工25.49萬人,比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的25.93萬人略有減少4375人;但相比2021年3月31日有小幅增長,同比增加3479人。

騰訊第一季度員工總數達到11.6萬人,環比增加3442人,同比增加近2.7萬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騰訊員工數量為112771人,相比上年增長超2.6萬人。

京東也是“人口大戶”。2022年第一季度,京東員工總數達到39萬人,環比增加4643人,而去年這個時候京東僅有31萬人,同比增加近8萬人。

這與大家印象中的互聯網大廠年年“被”喊大裁員狀況,似乎有所出入,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互聯網大廠究竟在裁誰?

走過極速擴張的路程之後,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強的今天,互聯網大廠們凈利潤增速放緩,正在改變營收策略。

據鈦媒體APP統計,以阿里巴巴、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凈利潤同比增速放緩,2021年報中,京東凈利潤同比增速下降107.21%,騰訊控股凈利潤同比增長僅為40%,美團凈利潤同比下降600%。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時分別為同比增長305.5%、同比增長71.3%、同比增長110.3%。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而阿里巴巴的數據同樣慘淡。2020年財報顯示,阿里巴巴凈利潤同比增長70%,而2021年財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僅為0.7%,2022年財報凈利潤則同比下降58.8%。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凈利潤下滑,互聯網大廠們一改以往粗獷的“土豪”作風,精打細算起來,薪資發放、職位調整都是企業降低成本會用的方法之一。有傳言稱,字節跳動全年15薪改為18薪,總薪資不變,月薪減少,年終獎增加;而愛奇藝的CEO龔宇直接對外表示要“開源節流”,節約成本。

那互聯網企業究竟在裁哪些人呢?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1互聯網行業人員流動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分業務領域來看,從事教育方向的受訪者被裁員的佔比最高,達到69.1%,可見去年“雙減”政策落地對在線教育行業影響頗深。此外,房地產、電商的從業者被裁員佔比也高於其他業務領域,分別為50%和47.8%。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49.9%的受訪者表示所在企業有裁員舉措,25.1%本人在2021年被裁員。不同於傳統行業的企業給人留下的“企業規模大、崗位飯碗硬”的印象,互聯網企業的規模與裁員比例幾乎呈一種正相關關係:即規模越大的企業,越傾向於採取裁員舉措。58.6%的萬人以上企業受訪者表示所在企業有裁員舉措;其次是人數規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業,有50.3%的受訪者反映企業在2021年裁員,比例均遠高於同行業中其他規模的企業。

報告中數據顯示,有被裁員經歷的受訪者中,28.6%表示在該企業工作不足1年,36.2%受訪者工作1-2年,23.2%工作3-5年。被裁員工集中在司齡較短的群體,這與裁員的補償政策有一定關係。此外,為保證“變化期”的公司穩定性,企業會優先考慮“元老”級員工的感受。

互聯網大廠優化不斷,員工規模為何不減反增?

實際上,基於戰略發生的“組織調優”與經濟衰退下大規模、無差別的裁員有着本質不同。過去,互聯網企業狂飆猛進,互聯網大廠為了戰略布局在各個領域瘋狂擴張,即使業務虧錢也要做。但是,在當前國內外環境的影響下,原來的流量已經見頂,市場想象空間越來越弱。當抖音月活逼近7億,微信用戶超過12億,互聯網的紅利觸及到了天花板。大量燒錢招兵買馬,被業務推着走的階段正在成為過去時。

大廠們的用戶量接近峰值,下一步需要的是新業務增收盈利,打破企業“增收不增利”的窘狀。資金是有限的,與其耗費大量財力、物力,同時進展多個虧損的項目,不如集中精力搞好有望盈利的項目。

據智聯招聘調研的數據顯示,43.4%的被裁受訪者反映企業給出的裁員是“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其次是“企業進行組織結構調整,進行人員優化”,佔比37%。全體受訪者中,有61.3%認為大規模裁員的原因是“經濟形勢不好,互聯網行業流量見頂”。

正如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在財報業績會上所說,目前,互聯網行業正在遭遇結構性的挑戰和改變,騰訊作為其中參與者也會主動進行調整。“過去,行業是競爭驅動型,投入較大;現在,相比短期收益大家更關注長線業務發展,更健康地投入,尤其是對營銷成本、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優化。我們也對虧損業務進行了成本優化動作,以便保持更加健康的增長。”

同時,他還表示,“未來騰訊將以健康可持續為原則,聚焦重點戰略領域,調配人員到具有長遠價值的業務,同時持續引進核心科技人才和優秀的應屆畢業生, 預計2022年人員仍會增長。”

因此,不少大廠都把精力放在主力業務上,員工變動也因此出現了看似裁員實則未減員的情況,規模反而在悄悄小幅增長。

大廠優化背後,人才從規模向質量轉變

4月初旬,中國網信網就“網傳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進行大規模裁員”對騰訊、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等12家互聯網企業用工和業務發展情況進行訪談。結果顯示,目前員工數量和業務發展情況總體穩定。

中國網信網稱,多家企業從市場競爭、投入產出和長遠發展等考慮,在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對部分業務進行調整優化,相應崗位人員有減有增,但員工總人數保持穩中有升態勢。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12家企業總離職人數21.68萬人,總招聘人數29.59萬人,凈增用工7.91萬人,其中11家企業招聘人數多於離職人數。

一邊裁員,一邊招聘。對此,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這個(裁員)本質上是人才置換。今年業務的確是受到一些影響,所以把一些貴的、績效差的人給淘汰掉,用一些更高績效的人、或者便宜的人,做一些人才置換。其實這種事情本來每年也都要做。但只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做置換的人更多一點,僅此而已。

“正常來講,公司每年也要做人才置換。的確有一些員工待了很多年,然後工作態度、工作績效都一般,是要做一些人才的置換,這樣能讓團隊有高績效。那可能業務不好的,置換的人會更多一點。”他說。

對於裁員之聲不絕於耳,但大廠員工規模還在增加的原因,資深人力專家peter對鈦媒體APP分析,他認為最可能有兩點,一是大廠的裁員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裁員幅度沒有傳的那麼誇張;二是大廠每年仍然在進人,比如校招入職,還一些部門是創造利潤的好部門,還在擴大。可能虧錢的部門在裁,賺錢的部門在增加(員工)。之前經濟好虧錢也可以養着,現在可能不行了。

另一位長期觀察互聯網行業的知情人士則向鈦媒體APP透露,大部分被裁或離職員工都是可替代性強、學歷不高、低門檻的崗位,比如客服、設計、運營等。

而這背後,大廠們的招聘要求在發生諸多變化,期待更多高質量技術型人才的加入。

據《2022年一季度互聯網人流動與留存調查報告》顯示,互聯網行業的整體職位發布在細分領域與崗位供求上呈現結構化差異,行業正在發生從人才規模向人才質量的轉變。以互聯網細分領域劃分,電商平台、生活服務、人工智能和軟件、數據、IT技術服務/諮詢成為招聘與投遞的熱點領域。

報告中顯示,互聯網核心的技術/測試/運維仍保持着較為密集的人才需求,保持着兩位數的增長速度,以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為代表的高技術崗位有着大量的擇業就業空間。

從燒錢尋求壟斷到試圖靠技術衝破增長瓶頸,互聯網大廠的人員結構調整,意味着互聯網企業對未來戰略的轉變。

雖然2021年互聯網行業呈現發展遲滯的狀態,但據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有57.8%的從業受訪者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積累”“看好行業前景”等願意選擇繼續從事互聯網行業。25.4%的從業受訪者表示轉行意願,一部分人選擇轉行進入文娛傳媒類行業,還有16.8%的受訪者表示對於是否繼續從事互聯網行業持“觀望”態度。

過去,互聯網大廠依靠到處投資燒錢,集中了大量的資本、人才、技術,提供了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型崗位,同時也從其他行業中吸納了大量的人才。隨着互聯網大廠人才“釋“與”吸“的變化,社會的資源、技術、人才流動也會更加靈活充裕。

(0)
上一篇 2022-06-21 15:24
下一篇 2022-06-21 15: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