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招聘暗坑連連 高校畢業生就業需防備招聘培訓陷阱

“視頻製作,軟件編程,包教包會”“兼職招聘,內推實習,直達名企”……《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在某大學校園群里看到,不時有人發布網絡培訓和招聘的廣告信息,涉及考取證書、技能培訓、兼職副業、實習就業等諸多內容。不少大學生被廣告內容吸引、進行諮詢,殊不知這些廣告很多是不法分子放的“魚餌”,一不小心便會上當。

9ef30da2bcb04cddb39964809a587bed.png

來自江西南昌的大學畢業生李楊(化名)就陷入了網絡培訓的陷阱。他在某App上看到一個線上培訓視頻製作的廣告,稱“包教包會,學完變大神”。原本就有想法做自媒體創業的李楊看到后心動不已,貸款支付了5999元培訓費,上了一段課程后發現教的都是網上能搜到的知識,而且對方也沒有提供原本承諾的派單服務。要求退款被拒后,李楊踏上了漫長維權路。

像李楊這樣被網絡培訓、招聘廣告坑害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今年首次突破千萬,嚴峻的就業形勢讓很多大學生希望自己能多學一份技能、多考一張證書,以便多一個就業的資本。在此背景下,網絡培訓愈發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塊“大蛋糕”,設置層層套路,引誘大學生報名,騙取錢財。

56d8b5b8585744969eb367e2f4cb0ab2.png

機構設置層層套路

誘導辦理培訓貸款

今年3月,李楊在某App中看到一家名為“看點視頻”的機構發布的廣告,廣告宣稱“提供線上培訓視頻製作等課程”“包教包會,學完變大神”。李楊添加了該機構負責人的聯繫方式,對方耐心細緻地為李楊介紹了全部課程,並稱培訓結束后機構還提供派單服務,學員可以接單賺錢。

培訓費5999元,這讓李楊犯了難:自己只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哪能一下掏出這麼多錢?得知這一情況,這位負責人“貼心”地向李楊介紹配套服務:如果無法全額支付培訓費,可以辦理機構提供的“助學貸款”,學成之後靠接單還貸,到時候不僅還貸不成問題,還能大賺一筆。

於是李楊便下載了對方指定的一款消費金融App,辦理了貸款,5999元的培訓費被分成12期償還。可在辦理貸款時,機構負責人發來的提示讓他備感疑惑。該負責人提醒:“申請過程中選擇‘不是學生’一項,職業選擇‘無業’,你是來兼職的,不然要審核很久,這樣操作方便快速受理通過。”

ed1871f7c6024aefbfa0efc743550373.png

c5e7861ec27347e19d1406a672090da0.png

在辦理貸款界面,李楊上傳身份證照片、填寫個人信息、點擊申請選項時,彈出一則提示消息:“本貸款僅對社會人士開放,在校學生請退出申請流程”,文字下面顯示兩個選項,分別為“我是學生”和“不是學生”。李楊想起上述負責人的“叮囑”,選擇了“不是學生”選項並完成貸款辦理。

辦了貸款交完錢,機構負責人立馬給李楊發來培訓視頻。一個月後,培訓結束,機構負責人稱為他安排了接單測試,只要通過測試就可以接單賺錢還貸了。測試內容很簡單,李楊順利通過,但之後卻遲遲沒有接到機構給他派的單。

多次追問之下,上述負責人稱:“機構只負責教會你們視頻製作,能不能賺到錢接到單就看你們自己,單子要你們自己尋找,機構不提供派單。”

李楊將該負責人此前承諾派單的截圖發給對方,對方稱未簽訂相關合同,無法提供派單服務,也拒絕退款。此後,李楊再也聯繫不上這位負責人了。

在天津從事多年教育培訓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許多網絡培訓機構打着培訓的幌子,誘導大學生報名辦理“培訓貸”“助學金”等各種名目的貸款,讓許多涉世未深的大學生背負高額債務,有些大學生甚至遭遇過暴力催收。

“當下網絡培訓機構質量參差不齊,師資力量名不副實,內部課程許多都是網上公開的基本知識,大學生從報名開始到完成培訓,每一個環節都有機構設置好的陷阱,稍有不慎就深陷其中。”張先生說。

網絡招聘暗坑連連

求職內推竟要付費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網絡培訓外,網絡招聘也是大學生權益受損的重災區。不少高校畢業生缺少社會經驗,又急於得到一份工作,這種心理被一些不良公司抓住,他們打着“招聘崗位”“實習崗轉正”等旗號在網絡平台發布招聘信息,吸引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報名。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高校畢業生說,他們在這些網絡平台報名后,還沒開始實習,甚至連公司在哪都不知道,就被要求交納各種費用,一旦交了費就再也聯繫不上該公司了。

即將從北京某大學畢業的高蘇(化名)在網絡招聘平台投遞了多份簡歷,希望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一家聲稱招聘“××企業導購員”的第三方公司向她拋來了“橄欖枝”。高蘇按照對方的要求填寫了報名表,很快便收到了面試時間和地點。

高蘇告訴記者,面試地點在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北附近一座寫字樓內,出電梯沒幾步就是一間沒有公司名稱的玻璃牆辦公室,辦公室里有四五名員工在忙碌。

面試前,高蘇忐忑不安:自己沒有相關工作經驗,而且也只是想找份工作過渡下。沒想到,面試結束后,該公司的面試官當場宣布她被錄用,回去等待排班即可,但需要現場交納300元用作員工服押金。

起初高蘇有所懷疑,可旁邊一位“剛剛結束面試”的學生向她出示了自己的付款截圖,並稱也是來應聘導購員的。高蘇就稀里糊塗交了押金。

後來,高蘇多次詢問對方何時能上班,均被對方以各種說詞推延。高蘇感覺被騙,要求退還押金,對方答應季度結束后結算,可沒過幾天,高蘇發現已被對方拉黑。她向網絡招聘平台舉報投訴,也遲遲沒有得到回復。

在網絡招聘中,“付費內推”也是一種常見的套路。一位長期致力於揭露“付費內推”套路的博主告訴記者,“付費內推”分為兩種操作模式:一種是機構將大學生的簡歷以“廣撒網”形式投遞出去,一旦學生獲得面試、實習機會,機構便宣稱是“內推”的功勞;另一種是要求學生花錢買“內推”,往往學生交錢后才發現得到的崗位是不簽訂任何協議合同、不發放任何薪酬的“小黑工”。

來自四川成都的大學生劉敏(化名)就中了計。劉敏通過社交平台得知某網絡培訓機構提供“考證+實習+工作”服務,便向客服人員諮詢具體事宜。客服反覆向劉敏兜售“考證課+付費內推”打包套餐,總計4萬餘元,並保證劉敏有無限次內推機會,至少一次被保送面試,並且實習機構涵蓋市面上所有金融機構。

為了儘快找到工作,劉敏沒多想便交了報名費。購買完課程后,培訓機構根據劉敏的職業規劃,為其提供了幾個內推實習的機會。可劉敏發現,這些實習單位都是小型券商業務部,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並且實習內容主要是打印、遞送文件,無法接觸專業內容,於是拒絕了這些實習安排。

對於原本的實習、內推承諾,培訓機構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脫,讓劉敏耐心等待。前不久,劉敏再次上門討要說法時發現,線下授課點已人去樓空,對方再也聯繫不上了。

走上維權路后,劉敏才發現,被這家培訓機構坑了的有六七十人。記者在一第三方投訴平台看到,平台30天內共收到112條針對該培訓機構的投訴,這些投訴的主體多為在校大學生,涉訴金額從4萬元到12萬元不等,投訴狀態均是“處理中”。

“企業或職業中介機構不得提供虛假招聘信息,發布虛假招聘廣告,違反者將受到行政處罰。並且職業中介機構必須取得行政許可,否則提供職業中介服務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泰和泰(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朱傑說。

dd581fb5bd1b4f90b402989f894cd11b.png

輕則侵權重則犯罪

加強監管實名登記

身陷網絡招聘陷阱、損失錢財的大學生,或許還算是“幸運”的,一些大學生在網絡招聘中,本想輕輕鬆鬆日入千元,殊不知,他們正一步步被不法分子利用,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據公開報道,即將畢業的江蘇揚州大學生王海前段時間找到一份清閑的“高薪工作”——只需每天工作幾小時,月入超萬元。按照對方要求,王海辦理了多張銀行卡,每次工作就是通過手機轉賬、ATM機取錢。3天時間,他的銀行流水金額就達100多萬元,同時也獲得了近3000元的報酬。

直到江蘇揚州廣陵警方找上門,王海才意識到自己已觸碰法律的紅線。目前,相關涉案人員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移送檢察機關。

無獨有偶,就讀於安徽某職業學校的張林,被高報酬所吸引,加入“跑分賺錢”的隊伍——提供其名下銀行卡,配合對方進行資金流轉,提供的銀行卡數量越多,獲得的報酬越多。一番操作,張林就得到3600元“勞務費”。最終,鑒於張林系院校在讀生、初犯、偶犯,認罪認罰,法院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1萬元。

對於上述種種招聘培訓陷阱,朱傑分析說,大學生權益受到了侵害,招聘機構、培訓機構至少沒有履行合同,違反民法典,應當作出賠償。若機構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謊稱提供培訓、考證、介紹工作、接收實習等,實際上並沒有提供相應服務,而騙取大學生錢財,則涉嫌詐騙、觸犯了刑法。

在朱傑看來,要凈化網絡招聘、培訓市場,保障高校畢業生權益,首先要整治虛假廣告,建議平台的運營商嚴格審查廣告發布者的主體資格,涉及招聘、培訓的必須實名登記;對培訓類、招聘類機構納入信用體系,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對違法者加大行政處罰力度。“此外,大學生出校門前,學校應組織開展法治宣傳,強化學生的反詐意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指出,網上大量招聘培訓陷阱的存在,說明監管有漏洞、有盲區,要針對網絡平台和大量培訓招聘機構,打造多部門協同的監管機制,構建24小時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市場、跨地域、跨部門、跨產業信息共享的執法監管合作機制,凈化市場。

劉俊海也提醒大學生,求職時要提高警惕,在應聘環節就開始收錢的大多是詐騙行為,要注重保留證據,發現問題及時向行政主管部門投訴或向公安機關報案。

(0)
上一篇 2022-06-20 08:02
下一篇 2022-06-20 09: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