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618:Z世代消費者變摳了 也變精了

“今年618啥都沒買,不囤護膚品,沒買新衣服,打算所有消耗品都用完了再買,不做商家的倉庫。”95后的嘉怡在這次618體會到了“不買立省百分百”的快樂。

這一屆618商家的折扣力度疊加物流時效性的降低似乎“帶不動”年輕人的消費了,在社交平台上,“非剛需不購買”已成為618熱詞。

今年618,年輕人變摳了,也變精了。

為了湊單“買”,開始湊單“退”

小紅書數據顯示,2022年4-6月,平台上包含“618”關鍵詞的搜索同比增長312%;截至6月10日,618期間搜索同比增長207%。其中,“攻略”“囤貨”“清單”“抄作業”“購物車”都是618期間筆記熱詞,預售日前更是熱議高峰。

但與搜索熱情相對的是,多位受訪對象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沒有什麼特別想買的,活動價格跟平時差不太多,“這次618感覺真沒多便宜,購物慾特別低。”

在小紅書上,一條“今年618力度好大”的帖子下,點贊第一的評論卻是呼籲這個大環境下“要存錢”,以及“別被迷惑要囤剛需”。今年折扣力度其實並不大,“一樣的東西,價格還沒有38節的便宜”。

不得不說,這屆年輕消費者格外理性且“摳門”。

在淘寶平台,今年618的時間節點已經提前到5月31日開始,一直將持續到6月20日,部分天貓店規則是跨店滿300元-50元,部分淘寶店則是滿200元-20元,另有滿900元-70元、滿1500元-120元的店鋪,需要甄別並分別湊單。

由於折扣是商家出差價,並不是平台補貼,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部分商家也會先提價再降價。“想買的洗面奶,從69提價提到了89,讓我去湊滿減,簡直有毒”。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於只想買剛需,又囿於平台的湊單滿減規則,有消費者會選擇湊單退,並且琢磨出了薅羊毛的最佳策略。

“滿減我基本是湊單退,但別湊那種小店,小店本來就難,我都湊大店,大店其實無所謂,而且退款快速無需審核。”李璐對第一財經表示。

李璐還分享了如何將湊單退的優惠發揮到最大,“湊單選有優惠券的產品,比如你滿減還差130元,那就篩選130元中可能有50元優惠券的產品,這樣它實際付款就是80塊,因為平台滿減是計算券前金額,這樣湊的好處是,可以讓滿減折扣在你想要的產品上最大化。”

這也難怪有商家感慨:有的商品是比日常貴,因為不改價滿減就會賠,有的時候賣的沒有買的精,還有的也不知道怎麼計算的就還是賠了。

即便是囤貨,消費者仍以“囤剛需”為主。

“買了兩三千,兩千左右都是寵物用品囤貨,貓糧是剛需,其他就是紙巾、防晒、洗護用品”“618大概花費了三四千,主要買了個柜子的大件,其他就是身體乳、精華、紙巾、面膜”記者隨機詢問的幾位參與618的消費者表示。

紙品、護膚、家居、寵物用品等是剛需囤貨關鍵詞。小紅書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截至6月10日的前一個月里,美妝護膚如潔面、精華和防晒類被用戶放進了購物車,618期間,如“貓糧/狗糧”“貓砂”等寵物日用品、“冰箱”“母嬰囤貨”、“空氣炸鍋”“咖啡”在小紅書的搜索需求量增長明顯。或受到疫情的影響,“空氣炸鍋”和“冰箱”在今年618前後在小紅書的搜索數據同比分別增長了655%和132%。

不過,在多年“大促”的刺激下,電商的購物節確實越來越難引起消費者的興趣了。

在豆瓣上,有小組聚集了36萬反對消費主義的成員,一位組員發帖表示,自己的618花唄賬單“縮水”明顯,從2018年4286元逐步降到2021年的1049元,而2022年只有243.8元。

最難618:Z世代消費者變摳了 也變精了

嘉怡覺得,比起早期活動的直接減或打折,現在各類規則複雜,跟前兩年比起來沒有實在的折扣。此外,現在電商活動頻率也在增加,每隔半個月到一個月就有各種名頭的活動,“所以不用等購物節,平時該買就買,反而降低物慾,還節省了精力”。

買包能從巴寶莉看到拼多多

“已經沒有消費慾望了,購物車放好等活動再買,等着等着不想要就刪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反思消費主義,倡導理性消費甚至“摳門”。

豆瓣上,一位組員分享了自己工資從2萬降到6千,被迫壓縮消費的經歷,“從之前的公司離職,今年工作很難找,好不容易找了家有編製的國企,但是工資斷崖式下跌,現在每天消費30元以內,中午吃大米先生控制在15元以內,很後悔之前大手大腳,之前去一次酒吧一晚消費8千,買2萬的鞋。”

想買個健身包,他從巴寶莉看到了拼多多,最後買個了50元的。“朋友叫出去玩也不敢去,因為貧窮過上了自律的生活,下班就去健身,回家看書搓爐石,不額外開銷。”

但這位組員表示,自己現在作息規律了很多,內心也沒有那麼焦躁,“成都人心態也是這樣,有錢吃高檔餐廳會開心,沒錢坐在街邊吃板凳面也會開心”。

豆瓣小組中聚集了眾多這樣的年輕人,“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吸引了超過33萬組員,“摳門女性聯合會”有着超過58萬個摳摳星, “不買了!拔草互勸協會”花式勸退,不買立省,吸引了11萬組員,“如果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有超過19萬人加入。

最難618:Z世代消費者變摳了 也變精了

2021年DT財經聯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起了“2021年輕人消費行為大調查”,其中參與調研的 90后(33.2%)和95后(35%)佔比最多。調研結果顯示,年輕人出現了“想回歸商品和服務使用價值”的趨勢。在回答“購買商品時最主要考慮哪些因素”時,93%的人選擇了“生活中需要”,還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選擇了“性價比高”,這是影響消費決策的TOP2因素。

持續的疫情也讓更多年輕人發現,生活必需品其實很少,“疫情居家兩個月是一次斷舍離,月消費史低,發現除了衣食住行,別的開銷都沒有很必要。”蔣思表示。

“因為疫情很久沒買化妝品了,家裡有幾十隻口紅、幾十塊眼影盤、七八瓶不同的粉底,可以用好幾年,社交平台上消費主義的話術說什麼這個色號你必須擁有,那個不買就虧了,回頭想想沒有什麼必須擁有的化妝品,手邊夠用的就行。”

蔣思一直過得比較精緻,注重裝扮自己,消費欲較高,購物車和收藏夾里永遠有想買的東西。她表示,直到疫情之後,才發現每個月生活必需品真的很少,斷舍離后還能收穫存錢的快樂。現在她減少了在美妝、穿着上的投入,每個月能存下不少一筆錢,生活也很充實。

另有一部分人的理性消費則來源於“沒錢花了”,或者對未來自己的掙錢能力沒有太大信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今年4月降至86.7,是2010年以來的最低點,比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和中美貿易摩擦時都低了10個百分點以上。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冬妮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由消費者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構成,後者的下降速度幅度大於前者,可見當前消費者預期與信心都處於歷史低谷。

最難618:Z世代消費者變摳了 也變精了

“基金虧得我都不忍心看了,而且經過疫情洗禮,現在一點不想買奢侈品,只想攢物資攢錢,買什麼也沒有看着餘額增長開心。”在疫情、裁員、降薪的消息刺激下,年輕人越來越意識到省錢和存款的重要性。

一位消費者表示,疫情之前沒什麼體會,花唄、借唄透支但尚能負擔,一直過得比較滋潤,沒有存錢意識,護膚品都用SK-II、CPB等好一點的,直到疫情停工了差不多一個季度,後來也是斷斷續續地上班,結果透支的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才意識到該攢點錢了,從此加入省錢大軍。

不過,當下年輕人的摳門並不等於不消費。

DT財經的調查顯示,年輕人反消費主義是回歸“真的需要”,但這個“需要”並沒有到“純實用主義”的地步。

年輕人仍舊在意那些代表“消費升級”的商品特質,會為了“質量好”(35.7%)和“顏值過關”(30.8%)而買一件商品,並且質量、健康和顏值的消費因素排名靠前,核心的點在於,商品是否真的能讓自己舒適愉悅。

如果“反消費主義”要嚴格踐行“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大部分年輕人做不到,或者並不願意做到,因為“摳久了幸福感會嚴重下降”。

為了省錢買房,一位豆瓣網友最大程度克制了消費,將護膚品從幾百降到幾十,幾乎不再光顧理髮店,幾乎沒有增添過新衣服,減少了大部分社交,幾乎不在外面吃飯和點外賣,慾望也逐漸減少,與此同時她對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性下降,工作也特別累,一度情緒低落,不想上班,慢慢發胖。

後來她重新開始消費,偶爾去健身,偶爾和朋友吃喝玩樂,對生活積極多了。她體會到,不買東西生活會缺少新鮮感,重複無聊的生活直到失去希望。

因此,“能開心點就開心點,在消費和控制消費之間找個平衡點吧。”

隨着疫情的消退,消費在日漸恢復。今年1~5月,全國網上零售額49604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42718億元,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6.0%、6.3%,穿類下降1.6%。

(0)
上一篇 2022-06-17 16:29
下一篇 2022-06-17 16: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