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發布 為月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6月9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官網了解到,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和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忠的帶領下,地化所作為牽頭單位,聯合吉林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以中國嫦娥工程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國際上其他月球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通過對月表“地層”、形貌、成分、構造和地質時代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地質年表,建立了撞擊坑物質、撞擊盆地建造、岩石類型和構造類型的劃分體系,制定了月球地質圖編製的標準、流程、方法和圖式圖例,應用GIS平台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

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發布 為月球科學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圖片來源:地球化學研究所

據了解,5月30日,該月球地質圖成果在線發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

月球地質圖系統表達了月殼表面地層、構造、岩性和年代學等方面的綜合地質信息,反映了月球岩漿作用、撞擊事件、火山活動等演化過程。已有的月球地質圖主要由美國地調局(USGS)基於阿波羅時代的探月成果編製而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對月球的探測取得了豐富成果,拓展了對於月球的認識,而月球地質圖編製滯后。2012年前後,經過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的探測與研究積累,我國逐漸具備了開展月球全月地質圖編研的條件和基礎。

據介紹,在新編製的月球地質圖中,基於對月球動力學演化過程的認識更新了月球地質年表,採用“三宙六紀”的劃分方案將月面歷史分為三個宙——冥月宙(岩漿洋紀)、古月宙(艾肯紀、酒海紀及雨海紀)和新月宙(愛拉托遜紀和哥白尼紀),與月球演化過程中的內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並重階段以及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相對應。

該地質圖表達的要素主要包括:12341個撞擊坑,其中7548個撞擊坑識別並表達了坑物質,4793個撞擊坑以環形構造表示;81個撞擊盆地,識別並表達了其盆地建造;17種岩石類型,包含5類月海玄武岩(極低鈦、低鈦、中鈦、高鈦和極高鈦玄武岩),7類非月海玄武岩(亞鐵斜長岩、亞鐵蘇長岩、鎂質斜長岩、鎂質岩套、鹼性岩套、KREEP岩、KREEP玄武岩)和5類特殊岩石露頭(純斜長岩、尖晶斜長岩、富橄欖石岩、火成碎屑岩、硅質火山岩);14類構造,其中10類內動力成因的構造包括16839條線性構造和364個環形構造,4類外動力成因的構造包括2137條線性構造和4874個環形構造;圖面也表達了一些特殊要素,如着陸點、特殊高程點等。

據悉,本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綜合表達了月球地質和演化信息,可為月球科學研究、探測規劃、着陸點選址等提供重要的基礎資料,並為其他天體地質圖的編製提供參考。全月1:250萬地質圖採用中英文雙語編製,由地質出版社同時發行紙質版和電子版。同步發行的還包括全月的構造綱要圖和岩石類型分布圖。

(0)
上一篇 2022-06-09 10:34
下一篇 2022-06-09 10: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