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困擾越來越多年輕人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日發表題為《中國社交恐懼症》的報道稱,在中國,16至29歲年齡段的人中有32%達到了社交恐懼症的醫學門檻,專家稱社交媒體使用人數的增加和數字連通性的改善是社交焦慮加重的主要原因。全文摘編如下:

如果一隻老虎現在要吃你,你會呼喊求助嗎?

中國互聯網上的一個熱門回答是:“不會,因為如果沒有人救,我只是可能會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還得跟他打招呼。”

這個笑話出自女脫口秀演員鳥鳥,她的走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拿社交恐懼症這件事來進行表演,而社交恐懼症正在困擾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

社交恐懼症的縮寫“社恐”近年來已經成為網絡流行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他們害怕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社交。

在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媒體上,與社恐相關的話題是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中國青年報》去年對4800多名學生的調查顯示,約有80%的中國大學生認為自己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或社交焦慮症。約7%的人表示自己有比較嚴重的社恐。

雖然這項調查基於自我認知,但2020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的一項醫學研究也表明,包括中國在內的7個國家的年輕人患社交焦慮症的比例正在上升。

這項研究發現,在中國,16至29歲年齡段的人中有32%達到了社交恐懼症的醫學門檻。

浙江省杭州市的心理學家黃靜(音)說,社交媒體使用人數的增加和數字連通性的改善是社交焦慮加重的主要原因。

她說:“這在今天的青少年中很常見,他們本來處於一個好奇和探索的年紀,卻常常拒絕走出家門或與他人見面。”

她說:“隨着社交媒體主導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但我認為社交媒體對中國的影響比世界其他許多地方更大,尤其是對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影響。他們過於依賴非面對面的交流。”

上海一名17歲的女孩李麗(音)說,在學校上了一周的課後,她周末總是待在家裡。

她說:“我在網上很愛說話,但在線下與人見面時,我變得害羞了,不知道該說什麼,也許是因為與人在網上交流更安全,至少別人看不見你。”

上海心靈花園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季龍妹說,另一個中國特有的原因是許多在計劃生育政策年代出生的年輕人長大時沒有兄弟姐妹。她說:“一方面,家裡沒有兄弟姐妹陪他們玩;另一方面,面對激烈的教育競爭,他們在學習成績方面面對着來自家庭更高的期望,因此放學后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

(0)
上一篇 2022-04-07 08:20
下一篇 2022-04-07 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