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途徑 局部熱療讓脂肪“化敵為友”

肥胖是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疾病的重大風險因素,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1975年以來,世界肥胖人數已增長近三倍。而在中國,成年人群的肥胖率超過16%,肥胖已經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

近年來,脂肪棕色化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這個過程能促進產熱和能量消耗、改善機體糖脂代謝,因此成為治療肥胖的潛在途徑。

新發現的米色脂肪(beige fat)就與這一過程密切相關。這類脂肪在靜息時表現出白色脂肪的特質,但在寒冷或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刺激下,表現出棕色化潛力。成年人肩胛骨附近也分佈有米色脂肪,因此是防治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重要組織靶點。

儘管冷刺激或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是激活米色脂肪的有效方法,但這些方法在人體中作用有限,並且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等潛在的副作用,危害身體健康。因此,科學家需要找到新靶點和新策略,以安全有效的方式激活米色脂肪、對抗肥胖。

在一項發表於《細胞》雜誌的最新研究中,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馬欣然研究員、徐凌燕研究員攜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胡承教授與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強研究員,報道了米色脂肪局部熱療激活產熱,減輕肥胖並改善代謝紊亂的作用和分子機制。同時該論文被選為《細胞》的封面故事,將於3月17日正式刊出。

中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途徑 局部熱療讓脂肪“化敵為友”

《細胞》3月刊封面論文設計圖:局部熱療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改善代謝健康。封面創意取自Pheonix故事(希臘神話的不死鳥和郭沫若先生筆下的鳳凰涅槃傳說)。白色脂肪經歷熱療(Hyperthermia)后發生棕色化轉變,迸發出能量(Pheonix),為人類帶來健康。(圖片由論文通訊作者提供)

“代謝性疾病治療中採用藥物的靶向治療,常常由於藥物開發的難度、脫靶效應和潛在副作用等而面臨困難。這項研究的結論提示我們,局部熱療治療肥胖和代謝病可能具有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效果明顯等優點。” 馬欣然研究員點評道。

中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途徑 局部熱療讓脂肪“化敵為友”

在前期研究中,馬欣然/徐凌燕團隊發現,熱休克轉錄因子1(HSF1)在米色脂肪和骨骼肌中可激活線粒體關鍵基因Pgc1α及其下游代謝程序,而利用雷公藤紅素激活HSF1,能夠促進小鼠能量代謝、增強代謝組織線粒體功能,實現改善肥胖及糖脂穩態的目標。不過同樣有研究指出,在HSF1之外,雷公藤紅素還可能作用於其他靶點。因此,找到新的靶向性策略來有效激活脂肪中的HSF1,成為了研究的關鍵。

鑒於HSF1在熱激下被激活的特性,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熱療法。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熱療法古已有之。中國古人早已使用藥物熏蒸、艾炙、火罐等方法治療疾病,熱療技術更是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近年來,桑拿、熱瑜伽、熱水浴等熱療法也已被證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謝。然而,全身的熱療可能會增加神經系統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尚不清楚米色脂肪是否參與熱療帶來的代謝獲益。

因此,馬欣然/徐凌燕團隊聯合張強研究員,決定通過局部熱療來安全、有效地激活米色脂肪。為此,研究團隊注射了由聚多巴胺納米顆粒構成的光熱水凝膠。這種水凝膠受到紅外光照射時,能按照目標溫度精準升溫,從而實現米色脂肪在溫和溫度下(41±0.5℃)高效的局部熱療。

隨後,研究團隊檢驗了局部熱療對脂肪組織及整體代謝的影響。他們發現,局部熱療不僅促進體外培養的米色脂肪細胞產熱,在小鼠和人體中的局部熱療也足以激活脂肪組織產熱。

中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途徑 局部熱療讓脂肪“化敵為友”

這項研究還證實了局部熱療用於減肥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他們發現,長期局部溫和溫度的熱療可在不影響中樞交感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情況下,抵抗和治療肥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肝臟脂質沉積,並且不產生明顯的副作用。

接下來,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索、完善了HSF1代謝調控網絡。利用染色質免疫共沉澱測序(ChIP-Seq)技術,作者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篩查了米色脂肪中HSF1直接調控的靶基因,並將焦點鎖定為HSF1的下游分子:異質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B1。隨後他們在小鼠體內分別過表達和敲減A2B1,驗證了HSF1正是通過促進A2B1轉錄發揮調控作用。

進一步的體外研究表明,A2B1通過維持脂肪組織中的多個關鍵代謝基因的mRNA穩定性,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和能量代謝。這些結果證實了局部熱療通過激活HSF1,促進A2B1轉錄,維持關鍵代謝基因mRNA的穩定性,促進米色脂肪棕色化,改善肥胖及代謝穩態。

中國科學家發現減肥新途徑 局部熱療讓脂肪“化敵為友”

最後,為了評估HSF1與人類代謝性狀的關聯性,馬欣然/徐凌燕課題組聯合胡承教授,通過萬餘人的基因組變異分析,發現HSF1突變體p.Pro365Thr與人群中多種代謝性狀的改善關聯,如較低的BMI、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胰島素敏感性等。並且這一功能性突變能夠在細胞和小鼠中促進A2B1的表達,說明HSF1在人類代謝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靶向HSF1-A2B1的治療方法將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總的來說,該研究創新性地發現除了寒冷刺激,米色脂肪可以通過HSF1感應局部溫和熱效應並激活產熱,安全有效地抵抗和治療肥胖,並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肝臟脂質沉積等代謝紊亂。此外,該研究首次在基因組層面發現HSF1-A2B1轉錄軸,進一步完善了HSF1代謝調控網絡;並在上萬人群的研究中明確了HSF1與代謝性狀的關聯性,從而為干預肥胖提供了新靶標和新策略。馬欣然研究員表示,未來研究團隊將計劃合作開發相關可穿戴設備,在代謝病人群中開展長期實驗,以明確局部熱療的代謝獲益效果。

該研究以華東師範大學為第一單位,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合作完成。華東師範大學馬欣然研究員、徐凌燕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胡承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張強研究員為該研究共同通訊作者,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后李雨、副研究員王冬梅為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研究員、程義雲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王計秋研究員大力支持和協助。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青和面上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海市科委等基金資助。

(0)
上一篇 2022-03-05 16:54
下一篇 2022-03-05 16: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