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幫蘇聯造潛艇的東芝怎麼就要拆了?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巴統”的限制下,東芝高層為了保住蘇聯市場絞盡腦汁。後來,東芝派了一批高級職員在莫斯科召開酒會,然後通過與蘇聯政府官員套交情設法獲得了訂單。

在這起交易中,東芝將4部數控機床賣到了35億日元。而憑藉進口的日本高端機床,蘇聯潛艇和航母推進器技術突飛猛進,並使美國海軍首次喪失對蘇聯潛艇的水聲探測優勢。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1987年,一封東芝向蘇聯出口高級機床的揭發信寄到了“巴統”。在之後幾個月里,美國經調查核實后朝野群情激憤,再三譴責日本,並對東芝進行制裁。

當時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國表示道歉。同時,日本方面還花了1億日元在美國的50多家報紙上整版刊登“悔罪廣告”。這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成也美國敗也美國”用來形容東芝並不為過。在被制裁3年內禁止對美出口后,東芝不斷尋求向高新技術轉型,但卻沒想到因為一起關於美國核電企業的併購案走向分崩離析之路。

01 日本之光

歷史上,明治維新是東芝崛起的起點。在學習西方技術、積極推廣現代化的明治時代,1875年,日本發明家田中久重在東京創立的工業製造所。

1904年,芝浦製作所株式會社在這個工業製造所的基礎上成立。在20世紀初期,芝浦製作所以供應日本國內的重型機電製造為主業,並逐步成長為知名的工業大廠。

東芝的另一個源頭則是白熱舍,即日本第一家製作白熱電燈泡檯燈的公司。1899年,白熱舍改名為東京電器。1939年,東京電器與芝浦製作所正式合併成為“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也就是“東芝”。

此後,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東芝創下了多項“日本第一”,其中包括日本第一台雷達,日本第一台晶體管電視與微波爐、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第一個日文字處理器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第一台DVD年等等。

尤其在家電領域,東芝成為白色家電的開創者。上世紀七十年代,家電業務收入佔到東芝總收入三成,東芝與夏普、松下合稱日本白電“三巨頭”。

能幫蘇聯造潛艇的東芝怎麼就要拆了?

1985年東芝研發出世界上第一台筆記本電腦TOSHIBA T1100

到了八十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停滯不前,但東芝並沒有停下腳步,並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型為包括通信、電子等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

具體而言,東芝的業務包羅萬象,範圍涵蓋基建、發電、核能、家電、計算機、製造、半導體等,並在多個領域取得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業績。

例如,在日本政府扶持下,日本半導體產業蒸蒸日上,其中東芝在與美國企業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產業的競爭中日漸佔據上風,進而成為世界領先半導體製造商。

在體量方面,全盛時期的東芝是一家有18萬員工的巨無霸,不僅是全球前五的半導體製造商,還是全球前三的醫療器械廠商、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製造商、日本四大核能廠商之一,是不折不扣的“日本之光”。

02 埋下“核”雷

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進入了長期的低迷時期,被稱為“失去的20年”。與此同時,中國的家電企業開始衝擊日本企業。

對此,日本企業的應對是逐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

例如索尼收購了美國醫療診斷設備研發公司開拓醫療市場;日立在發電和發電控制系統、半導體生產設備、高性能材料等領域發力;京瓷則發力熱敏電阻內置晶體、晶振等手機零部件。

為了降低對傳統業務的依賴以及發力高新技術產業,東芝管理層把目光投向了核電業務。而這背後固然有東芝的戰略考量。

進入新世紀后,隨着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不斷擴大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減少,核能源在全球各國得到青睞。到2006年時,全球共有222座核電站正在建設或擬議中。

然而,在核電領域,日立與通用、三菱與法國阿海琺公司都了結成聯盟,東芝尚無一席之地。鑒於此,不久后東芝面准了美國的西屋電氣。

作為美國境內大多數核反應堆的建造商,西屋電氣曾憑藉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技術參與過中國第三代核電站項目的招標。

而採用沸水堆技術的東芝一旦拿下西屋電子,不僅能擁有更完備的核電技術體系,還將拿到進軍中國這個未來最大核電市場的入場券。

於是,2006年2月,經過一番激烈的競價,東芝擊敗競爭對手拿下英國核燃料公司(BNFL)旗下最大的西屋電氣77%的股權。

由於面臨通用和日本三菱的惡意競爭,東芝花了西屋電氣報價的3倍(54億美元)才達成這筆交易。但當時的東芝總裁兼首席執行長西田厚聰深信,西屋電氣會給東芝帶來巨大而長遠的經濟利益。

帶着全球核電夢,東芝不惜一切代價拿下西屋電氣。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場以3倍價格達成的交易,把東芝拖入了萬劫不復的泥潭。

03 黑天鵝降臨

2008年,次貸危機席捲全球。於是,西田厚聰任下的東芝在第二年交出了歷史上最差的一份成績單,凈利潤赤字達3435億日元。

於是,西田厚聰從社長的位置隱退,接棒的是一直負責核電業務的佐佐木。在交接儀式上,西田厚聰評價佐佐木是“讓東芝的核電業務步入全球化軌道的功臣”。

顯然,東芝對核電業務寄予厚望,並預期將在2015年拿到全球39個核反應堆設備訂單。實際上,2009年東芝已經有12個訂單在手,正朝着預期目標邁進。

但出人意料的是,黑天鵝事件突然降臨。2011年3月11日,日本當地時間14時46分的里氏9.0級地震,引發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泄露。

能幫蘇聯造潛艇的東芝怎麼就要拆了?

發生泄露的福島核電站為東芝建造,至此也徹底震碎了東芝的核電夢。

福島核電站事件后,全球範圍內核電站業務發展速度驟減。其中,東芝已經拿到的美國8座待建核電站中有4座中止,而其他國家也都陸續暫停了核電站的計劃。

此外,東芝2009年簽下12單核電站建設預定中,僅剩的8單也全部推遲了建設進度。與此同時,東芝的西屋電氣在中國建造的4座核電站工程也大幅延誤。

東芝當時曾對媒體透露,“在中國浙江建造中的“三門1號機”已經比原先預定運作的時間晚了3年,本應2013年11月開始運行的三門1號機至今未完成建設。”

雪上加霜的是,低谷過後率先復蘇的中國市場,對於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視度達到空前級別。鑒於此,西屋電氣的第三代技術已經被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旗下的央企國家核電所引進。

另據報道,2009年後,東芝的核電部門僅獲得了印度核電站的幾個訂單。

總體而言,東芝在核電領域潛在客戶極少,訂單無法完成獲利,進而導致深陷無底洞。

04 業績暴雷

核電夢被徹底震碎,東芝業績壓力也隨之而來。於是,東芝三代社長以“應對挑戰”的名義,要求提升公司利潤。但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此,東芝的管理層就打起了歪主意,通過財務造假來應對“挑戰”。

外界曾猜測,強勢的西田厚聰不滿意佐佐木任職期間的經營業務,而佐佐木不想被西田厚聰指責於是要求做假賬。而懦弱無能的田中久雄在獨斷專權的佐佐木陰影下,延續了前面兩任社長的做法。

最終,2015年,東芝財務造假的新聞被披露出來,其中較多的是跟核電相關的造假。

根據東芝披露的消息,從2008年至2015年的7年時間裡,東芝虛報了2248億日元(摺合120億元人民幣)的稅前利潤。這超過了這七年間稅前利潤的三成。

另外,按日本媒體的說法,西屋公司的品牌估價高估了2000億日元。

由於前後有三任社長參與造假,2015年7月21日,東芝的三任社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和田中久雄在東芝東京總部大樓,齊刷刷面對長槍短炮的媒體鞠躬,並向大眾致歉。

能幫蘇聯造潛艇的東芝怎麼就要拆了?

消息一出,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40%,社長田中久雄、副董事長佐佐木宣布辭職。

可以說,財務造假信息的披露相當於否定了東芝過去近10年的發展,因為東芝曾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達到了近十幾年來最好的業績。而造假事件極大地挫傷了東芝的信譽。

據報道,東芝2016年商譽減損高達61億美元,直接導致2016年東芝資不抵債額高達5529億日元。

然而,財務造假曝光后,東芝沒有快刀斬亂麻砍掉西屋電氣,反而又通過西屋電氣以2.29億美元收購了美國西比埃公司的核工程業務,試圖做大體量。

但在這筆收購完成之後,東芝才發現這項業務竟然背着42億美元的債務。因此,本來就缺血的東芝財務變得窟窿更大。2016財年,東芝凈虧損高達9657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創下日本製造企業史上最大全年虧損紀錄。

05 掙扎救贖

在巨大的財務窟窿下,東芝不得不走上靠“變賣家產”回血的道路。

其中,東芝以514億日元將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賣給了美的。同時,美的還獲得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

東芝醫療設備部門Toshiba Medical Systems以6655億日元的價格賣給了佳能;圖像傳感器業務作價190億日元出售給索尼;

東芝還把筆記本電腦業務80.1%的股份,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夏普。此外,東芝還以180億美元的價格將半導體業務賣給了貝恩資本。

但直到2018年,東芝才把西屋電氣以46億美元賣給了加拿大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從而甩掉包袱。

經過一系列甩賣后,東芝的經營規模不斷縮小,2021年的銷售額預計為3.5萬億日元,不到頂峰時期的一半。鑒於此,國外基金開始乘虛而入。

2021年4月6日,英國私募投資公司CVC Capital不請自來,對東芝發出以溢價30%、約2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然後,東芝董事會然以“缺少細節”為由拒絕了這一提議。

半年後,為了抵抗國外資本的“入侵”,東芝提出將公司整體按業務拆分為3家公司的方案,即基礎設施服務公司(Infrastructure Service Co.),元件公司(Device Co.),以及東芝資產管理公司。

但方案一出就遭到了包括3D Investment Partners多家外國基金反對。

能幫蘇聯造潛艇的東芝怎麼就要拆了?

於是,2022年2月,東芝宣布了修改重組計劃,將原先的一拆為三改為一分為二。新方案為兩家獨立新公司一家將專註於電子設備業務,另一家將保留在總公司,經營東芝發電設備等基礎設施服務。而其中包含了不少對國外打股東的妥協。

事實上,在東芝所有業務中,半導體零部件比較有競爭力,能夠獲得較高效益。而這部分也是國外資本垂涎已久的內容。

如今,分割出去的東芝半導體能追加的設備投資、研發投資十分有限。至於未來的生存能力,或許用不了太多的時間,東芝半導體便會再度成為其他基金餐盤中的一道小菜。

結語

縱觀東芝近四十年的歷史,美國制裁、經濟泡沫、次貸危機、福島核電站泄漏等黑天鵝事件頻發,讓人感嘆東芝時運不濟。

但在這一歷程中,也不得不審視東芝管理層在戰略方向、資金與技術投入、人員管理上表現出來的缺乏遠見和危機意識。東芝走向衰落其中也存在不少人禍。

可以說,東芝的問題主要出在了核電戰略上。首先,西田厚聰決意併購西屋電氣讓東芝背上了極為沉重的負擔,然後東芝高層開始想用賬務造假的方式逃過一劫。

但實際上紙包不住火,造假的東芝進而走向加速衰落。這讓國外基金得以乘虛而入,進而導致東芝現在推行一分為二。作為曾經的“日本之光”,東芝,東芝如今落魄到以“分家”來抵禦外資入侵,不免讓人唏噓。曾經的巨人在被拆分后,想再度彌合恐怕非常不易。

如果說二戰是日本國家戰敗,那麼現在則是東芝因核電而衰微。雖然日本後來再度振興,但日本媒體大都認為東芝難以再度崛起。而東芝的衰落,也意味着日本持續數十年的“綜合電機企業”經營模式基本走到了終點。

在世界新經濟中,專註以某個領域並將這個業務做大做強或是新潮流。

(校對/隱德來希)

(0)
上一篇 2022-03-04 21:34
下一篇 2022-03-04 22: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