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母親對孩子的絕對保護會受到激素影響

大多數哺乳動物在孕育後代之後都會發生行為變化,最顯著的便是保護行為會出現激增,母親會對外界環境的刺激更加敏感。這類保護行為可以保護新生兒遠離危險,提升後代的存活幾率。母親冒着犧牲自己的高風險行為,也要保護自己的孩子,這僅僅只是大腦單一作出的決定嗎?

根據《美國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這種行為會潛在地受到激素的影響,並且激素可以控制母親對行為的選擇

研究發現母親對孩子的絕對保護會受到激素影響

懷孕和哺乳期母親分泌的催乳素水平會顯著升高,這種激素是由垂體產生的,主要負責促進母親產奶。然而許多證據不斷發現,催乳素還會改變許多其他生物過程,尤其是它能夠影響下丘腦腹內側核(VMN)的細胞,而這一腦區恰好負責調節個體的攻擊性行為

當母親專註於保護行為時,必然會消耗大量時間與精力,那麼她一定會需要從別的行為中進行代償。根據小鼠實驗的觀察,雌性小鼠在受孕前攻擊性行為會非常少,但在產下後代后保護心理會被逐漸激發,此時小鼠大腦VMN中的細胞會保持高度活躍狀態。

研究發現母親對孩子的絕對保護會受到激素影響

不受控制或持續高水平的攻擊行為對母親和後代都是有害的。因此雌性小鼠會選擇性抑制這部分攻擊性行為,這就非常依賴催乳素。在VMN中存在大量對催乳素敏感的神經元,並且這些細胞會廣泛地影響下丘腦的其他區域,顯著改變個體的行為。

這些催乳素敏感細胞含有許多催乳素受體,當它們接觸到催乳素信號后,便會開始抑制細胞的活性,進而減少動物產生攻擊性行為的頻率。在小鼠實驗中,研究者設法讓哺乳期小鼠VMN細胞中的催乳素受體失活,原本這些小鼠面對外來者時只是謹慎地進行一些檢查行為,而在VMN細胞改變后開始對外來者表現出強烈的敵意並頻繁發動攻擊

簡單來說,催乳素阻止了母鼠發動攻擊行為。這一點或許難以理解,既然母鼠要保護小鼠怎麼會降低攻擊性呢?原因仍然是節約能量,關注後代。當後代出生后,母鼠更傾向於花費更多精力來引導小鼠的行為,並供給營養。如果此時時刻消耗大量能量來攻擊外部,便會減少對新生鼠的關注度。默默守候後代也是一種無私的保護行為。

實際上,除了催乳素還有一些激素也會調節哺乳動物的行為,比如大鼠實驗中發現,它們在懷孕時體內雌二醇水平非常高,但這種激素是會促進大鼠攻擊行為的,並且雌二醇水平會在分娩后迅速下降。這也說明不同激素會互相牽制來影響不同時期的保護行為

這些研究對許多產婦生產前後的情緒變化有重要指示作用,大約有20%的母親在產後會產生某種形式的情緒障礙,研究推測這些情緒很大可能是受到特定激素的影響,其中會不會有催乳素呢?這是未來研究者想要弄清楚的問題,他們希望以此開發新的激素控制法來幫助產婦維持健康情緒。

參考資料:

[1] Hormone found to regulate mothers‘ behavior。 Retrieved Feb 23th, 2022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2-hormone-mothers-behavior.html

[2] Teodora Georgescu et al, Prolactin-mediated restraint of maternal aggression in lac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DOI:10.1073/pnas.2116972119

(0)
上一篇 2022-02-28 10:51
下一篇 2022-02-28 10:51

相关推荐